《如何寫出高轉化率文案》:一本教你寫好文章的葵花寶典

《如何寫出高轉化率文案》:一本教你寫好文章的葵花寶典

三毛曾說過“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由此可見,夢想對於人的重要性,它讓我們孤獨寂寞的心靈有了棲身之所。

而對於寫作者來說,寫出好的文章便是他們的願望和夢想,讓他們身有所安,心有所依。既然寫好文章對於寫作者來說有著非同尋常的作用,那麼怎麼才能寫出好的文章呢?

為此,一個愛好寫作的我也一直在尋找,直到我看到了英國文案寫作培訓負責人安迪•馬斯倫所寫的《如何寫出高轉化率文案》,我才真正明白寫文章的方法和技巧。

或許有人看到這本書的題目,會不加思索地認為寫出高轉化率文案和寫好文章有啥關係,我起先也是這樣認為的,總覺得前者是靠賺錢為目的,而後者卻是依靠走心,兩者怎麼可以相提並論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開始了我的讀書之旅,在書中尋找答案。

在我不斷地汲取書中的知識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這本書是利用心理學知識為依託,帶你深入讀者的大腦,利用讀者最深層次的心理驅動來進行文案創作,真正地從讀者的角度出發,為讀者創作。

就在這時,我才明白這本書或許不僅僅對在市場中寫文案的人有用,它有可能對於我們這些開始寫文章並且想把文章寫好的人來說,也有一定的可讀性。

帶著這樣地猜測和興趣,我讀得飛快,像是遇到了一位知心的好友,用她那淵博易懂的知識打開我緊閉的思路,讓我浮想聯翩,回味無窮。

這本書的內容包羅萬象,我無法做到一一闡述,只好擷取其中對於寫作者最有用的部分來進行簡單的表述。

為讀者服務的意識

《青年時代》曾提到“作品是讀者和作者交流的媒介,作者將情感藏於文字,而讀者通過閱讀作品去試圖瞭解作者的情感,並從中獲得了人生感悟或者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共鳴。”

這簡單的幾句話便描繪了讀者和作者之間的互相交流的合作關係。這是常人慣用對於寫作者和作者關係的思想,但是這本書卻另闢蹊徑地利用銷售學方面的理論提出了一個新穎的觀點,也就是——為讀者服務。

但在為讀者服務之前,我們必須先正視關於讀者的四個事實。

1、他們不是白痴。

2、他們沒有義務閱讀你寫的內容,更不用說即便他們開始讀了,也隨時都可以停下來

3、除了閱讀電子郵件、信件,廣告或是網站之外,他們還有其他事要做

4、相比你要告訴他們的事,他們還有其他重要得多的事情。

綜上所述,也就是說“你不是讀者唯一的選擇,他們隨時開始,也可以隨時結束

。”

明白了讀者閱讀事實之後,我想你必定也聯想到自己作為讀者的經歷。也不得不承認確實是這樣,那麼怎麼吸引讀者的目光,讓他們持續地讀下去呢?

這時候,擁有一個為讀者服務的意識便顯得極為重要了。

為什麼要為讀者服務?

聽到為讀者服務這一字眼,或許有些寫作者就會反駁了,憑什麼我們要為讀者服務,我們憑什麼不能寫我自己想寫的?憑什麼……

可是這個世界哪有那麼多憑什麼?

這裡的“為讀者服務的”並不是表明作者就比讀者低一個等級,而是說作為一個寫作者來說,你要有為讀者負責的態度,你要保證你寫的東西可以給你的讀者一些收穫,而不是白白浪費讀者寶貴的時間。

有時候,作為寫作者來說,你把文章寫出來並且在平臺上面發表,我想你必定不希望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沒有人看,沒有人去欣賞,沒有人去讚揚,是不是?

那麼,當你對讀者有希翼和要求的時候,作為寫作者的我們是不是也要為讀者考慮一下,你的文章是不是讓他們在閱讀了之後去做、去感受或是考慮某些新事情?

帶著這樣的想法,自然而然你便會明白你要做的就是要有一個很好的態度來讓讀者願意親近你以及你的作品。

在銷售學中,有時候銷售的並不是產品,而是你整個人,你的魅力,你的專業度。作品只是你的附帶值。而擁有為讀者服務的意識便是放低心態,保有謙卑和包容心的一種方式,它會讓你的讀者始於你的態度,敬於你的才華,終於你的人品。

讀者的喜歡和追隨是寫作者寫下去的不竭動力。寫作者要始終對於自己的讀者抱有一顆感恩的心,因為有了這些讀者,你才是他們眼中最好的作者。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是唐太宗對官民關係的闡述,我想對於讀者和作者之間這種說法也成立,作者帶來讀者,讀者也造就了作者,讓作者走得更堅定,也更加長遠。

為讀者服務,也是寫作者為自己的寫作之路開拓新的捷徑。

怎麼為讀者服務——喚起讀者的情緒反應

我們既然知道了要為讀者服務以及原因,那麼怎麼才能為讀者服務呢?

書中提到“不要表達你的情緒。因為你的讀者對此不感興趣。有趣的是,他們對自己的情緒也並不感興趣,他們只是體驗到自己的情緒罷了。”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便看到了文案和文章的區別,這不能簡單得說哪個好哪個差,只能說對於文章中的某些觀點作為讀者我們要辯證地來看,而不是全盤吸收。

作為寫作者,我們要為讀者服務的意識,也就是說我們寫作者不能時時刻刻寫一些自己的碎碎念還渴望有大量的讀者來閱讀它,這是不合實際的,因為你的碎碎念只能代表你的一些經歷或感悟,它不能代表其他人的想法,但這並不是書中對文案寫作者的要求“不要表達你的情緒”。

作為文章的寫作者來說,你的情緒還是要表達的,但不是用這種簡單又直白的方式,

你可以把自己的飽滿的情緒融進你編織的故事中,讓讀者在曲折豐富的故事情節中感受主人公的或喜或悲,而這往往既能抒發你想要表達的情緒,也能更為高級地讓讀者更深層次地感受這種流動又極為豐富的情緒,從而引起他們對自己人生的一個思考。而這,才是讀者極為關心和在乎的。這也算是對上文“為讀者服務”的一個詮釋。

對於如何喚起讀者的情緒,書中寫到要用簡單的語言來喚起豐富的情緒。這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同。在我看來,文章的最高境界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表達豐富多彩的人生。可是很多時候這種看似的簡單往往也是最難達到的境界,因為它背後的努力是你無法感知的,但這也確實也是最打動人心的。

比如說我們的《道德經》雖然只有5126字,但卻千古流傳。還有英國的莎士比亞愛寫的14行詩雖然短小,但每首詩卻又都膾炙人口。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也曾說過“寫文章不是生活的點綴和裝飾,而是生活本身。

”生活是平淡又簡單的。但是有誰能大言不慚地說自己可以輕而易舉地勾勒生活?對,沒有。為什麼?因為生活的簡單是最難詮釋的。它看似簡單,但又不簡單。所以,它才如此地撥動人的心絃。

由此可見,真正打動人心的往往是來源於我們簡單的日常生活,而這又是常人難以做到的。

但是,看到人生的簡單智慧變得有些複雜,我們有些人可能會望而卻步。

我想,也實在沒必要。

我們做不成大家,但是我們只要保證我們的語言可以準確地表達我們看到的,而不是我們知道的,少一些不必要的華麗辭藻,多一些扣人心絃的細節,也可以潤物細無聲地喚起某些人內心的共鳴,引起他們心中豐富的情感,我想這就足夠了。

結語

寫好文章從來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不僅需要寫作者的熱愛和堅持,它還需要讀者的鼓勵和支持。

讀者作為寫作者的閱讀對象,寫作者自然要對他們負責,為讀者服務,用簡單的語言來喚起他們內心最豐富的情感。

寫作是一場漫長的修行,作為寫作者我們要明白我們的寫作不僅僅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也要啟迪更多的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