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原創

流年原創//讀書說


不知何時,我喜歡讀丁立梅的書,抑或是接地氣,否則怎麼有個:“最暖心的作家”說法。按照實用主義來說,讀了她的文章,不由得讓我想起友情、親情,彷彿自己帶著回憶在她的文字上行走。偶爾靈感來襲,順手也能寫出幾段文字,雖然枯澀,私下還是沾沾自喜。

流年原創//讀書說


讀了好書,就想去推薦,於是推薦給同事、朋友。同事看後言好,可是就看了半天時間,看來她的文化底蘊挺高的,否則如何那麼短的時間就能翻完那麼厚的一本書。大姐是學中文的,且是語文老師,我小心翼翼把書推薦給她並央求她寫幾本書,得到的回覆:忙,書很好,沒有時間寫。於是反覆撫摸一摞摞書籍,有點莫名的失落。

流年原創//讀書說


先前我很愛讀白落梅的文字,文筆優美,讀起來好像自己也是江南走來的翩翩少年。於是不假思索把白落梅的書籍全都請到了家,床頭有,書桌上有,那段時間真的迷上了她的文字。一次週末,女兒給我潑了冷水:“爸爸,白落梅的書不是誰都能看的,每篇文章就是文字優美,旁人讀後無形被吸引。”她好像怕傷我自尊,猶豫了一下,裝作若其事翻著自己的作業本,一種欲言又止的樣子使我想知道她的意思。“好,那你說說,白落梅的書哪裡不符合我了?”我壓住火,衝著她。女兒說想知道可以,但不能發火哦。“個人認為,她的書籍可以從中背幾段文字,整體文章沒有核心。”女兒說完就跑到廚房,她母親在那精心做午飯,或許女兒真的怕我生氣。不過,我一個人愣了好久,想想女兒的話,有點道理。

流年原創//讀書說


接下來的日子我不敢再接觸任何文學書籍,論文學,我在家裡不佔優勢,屬於墊底的那種。也是到了中年,看淡了好多人間瑣事,也就想借文學書籍來打發時間。畢竟早年不斷地拿學歷、學位耗費了太多的精力,害的我被文學甩了老遠,幾乎看不見蹤影。有時候回想起中學時代經常在期刊及校黑板報發的“豆腐塊”,就有千般懊惱,如果當初走文學路,現在或許是小有名氣的作家了吧。如此安慰自我,顯得蒼白無力,可是隻有這樣方能平復這顆時而激盪夾雜偶爾惆悵萬千的心。每當手敲鍵盤腦袋卻空空如也的那一刻,越發顯得蒼白無力,更加懊悔當初沒有用閒暇時間來在文字上行走片刻。

流年原創//讀書說


一知名作家告訴我:多讀書,你就會找到靈感,也就在大腦裡有了想要寫的東西,下起筆來談不上揮灑自如,至少你不會缺乏新鮮感。於是我從女兒的“藏書閣”搜出一堆書籍,挑選了基本國外書籍,讓女兒給點意見。:“爸爸,這些書籍您也看?都是不適合您這種年紀看了。”女兒笑著回答,眼神中透露著些許無奈。我想老是徵求女兒的意見,那我以後真的無書可讀了,畢竟她是博覽群書的那種。我私下把書籍拿到辦公室,空閒下來就翻幾頁,特別是外國書籍,覺得看後心靈容易與文中主旨發生撞擊,然後擦除幾許火花。而後,不斷瀏覽國內外文學,慢慢的發現自己有時候在與文人交流中也能跟著說出幾句語出驚人的話語,於是深感欣慰。

流年原創//讀書說


談到讀書,古人有個見解有趣:“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年輕時讀書僅僅是看到一角,但成長迅速,得益很多。中年時讀書看得全面,就漸入佳境,領悟更多。年老時讀書意味無窮,心領神會,感受深沉。終身讀一點對自己有啟發的書,人生更豐富。 心靈雞湯書籍我是不看的,不是說最近誰誰的創造心靈雞湯的時代一去不返。我崇尚自由,當然看書也是很隨性的,偏愛哲學。面臨的很多文學書海,我深感心力交瘁,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撲向書的海洋。就像文章開始提及的丁立梅的文字,淺顯易懂,讀後寫出一篇文章出來,不是難事。而那些經典名著文學小說,需要耗很大力氣,一氣呵成才能收穫書中精華。

流年原創//讀書說


活到這個年紀,覺得啥事都不能強求,就如讀書一事,雖然是精神食糧,但終不是生活的全部。拿起一本書,讀起來朗朗上口,看後又能領悟其中奧妙,就足夠了。刻意去追求哪一位大家之作,顯得有點與自己過不去了,甚至到了最後落個得不償失。突然想起王小波的文章,其實就是一個隨性,卻部部成為經典,想來,心情平靜了許多。

流年原創//讀書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