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的最南端,有塊被冰雪覆蓋的大陸。這片冰天雪地中,卻有著世界上最豐富的淡水資源,有著最高的風速,有著數量最多、繁衍最成功的動物......這片與世隔絕的土地上蘊藏了無數的"寶藏",吸引人們不斷來這裡探索。
沒有人願意將自己得到的"寶藏"分享給別人,想要得到"寶藏",只能自己站上南極,用自己的雙手去挖掘,然後高傲的向世界宣佈:我們也能夠得到"寶藏",而且還能得到更多更好的"寶藏"。
為保留最後一塊淨土,各國達成協議
人類的祖先自從踏出非洲的那一刻起,便致力將足跡遍佈這個星球的每一個角落,唯獨南極是例外。和平年代的人們所接受的教育中,南極大陸是地球上的最後一片淨土,是屬於全人類的財富,需要全世界的人民共同守護。
從十八世紀開始,就不斷有人發現南極附近的島嶼,但始終不能確定這裡到底有沒有大陸。後來,不斷的有人前來探查,卻始終沒有發現陸地的影子。直到1819年,一個挪威探險隊探訪南極海岸時,意外的登上了南極大陸,至此,人類才算真正發現了南極。
接下來的一百多年裡,各路列強國一直都在爭奪這塊無主之地的主權,一開始英國、法國、新西蘭、挪威、澳大利亞、智利、阿根廷七家一直在爭奪這片土地,後來美國、蘇聯崛起,也參與到爭奪之中。
其他的國家,因為綜合國力偏弱,無法參與到爭奪中,於是提出,南極不是殖民地,南極是人類公用的財產,堅決反對瓜分南極。
直到二戰前,各國對南極的爭奪僅僅停留在口頭和紙面上,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舉動。二戰時,英國擔心德國封鎖南極半島和南美洲之間的德雷克海峽,於是派兵佔領了這裡,把之前阿根廷留在這裡的界碑和國旗給拆了。
就這樣,英國和阿根廷在德雷克海峽這裡不斷的插旗,這樣的換旗遊戲玩了十幾年。直到1948年,英國在霍普灣的一個科研基地起火,阿根廷立馬在附近修了自己的科研基地。
4年後,英國打算重新修建霍普灣的科研基地,卻在海岸附近遇到了阿根廷軍人,阿根廷軍方開槍警告,宣稱這裡是"阿根廷領土"。
雖然最後雙方坐下來和平談判,但是這個槍聲卻給了世界警告。南極領土問題,很可能會成為引起新的戰爭。剛剛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地球,再也經不起這樣的摧殘。
為了解決南極問題,在美國的牽線下,1959年12月1日,對南極有領土要求的英法等七國,加上美蘇一些國家,共12國,正式簽訂了《南極條約》,凍結各國對南極的領土要求。
屈辱的協商會議,中國立誓一定要站上南極
1959年,12個國家派遣代表組成了南極考察科學委員會並在美國簽訂了《南極條約》。1983年,郭琨、司馬俊和宋大巧三人代表中國以觀察員的身份第一次出席第十二次《南極條約》的協商國會議,這是一次屈辱的協商會議。
當談論到實質性內容,需要進行表決時,會議主席讓非協商國代表到會議廳外喝咖啡,就這樣中國被請出去喝咖啡,而最後的結果也沒有告知中國等非協商國。
當時的中國早已是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之一,卻是唯一不能參與表決南極事物的常任理事國,這讓代表郭琨感到十分的憤怒,他當場立下誓言,如果不能在南極建立考察站,絕不會再來參加這個屈辱的會議。
回來後的郭琨和一批中國科學家開始著手準備建立南極站的事情,期盼能儘早的獨立考察南極。
其實早在1964年,中央就批准成立國家海洋局,把南極考察項目列入國家議事的日程。1977年
,國家海洋局正式體術"查清中國海、進軍三大洋、登上南極洲"的目標,微博海洋科技情報研究所,研究南極考察方面的情報。1981年,國務院正式批註了《關於成立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的報告》,中國南極考察機構正式誕生。
最終,我們站上了南極這塊土地
1985年2月20日,中國的第一座南極考察站長城站正式建立,填補了我國科考事業上的一項空白,我們終於在南極有了一席之地。對於八十年代的中國來說,進軍南極的過程可謂是極為困難。
1984年11月,我國的第一支南極考察隊,"向陽紅"10號科學考察船和海軍J121遠洋打撈救生船,帶著直升機、試驗設備和建站的物資,從上海的高橋碼頭正式起航,開啟了南極之旅。
橫渡太平洋,先後途徑兩個颱風區,衝過"咆哮40度"的西風帶,穿過暗礁密佈的德雷克海峽。這一路上,抗擊風雪,衝破迷霧,越過雪障,繞過浮冰,經歷無數艱險,終於在一月後成功到達南極洲的南設得蘭利群島,創造了中國航海史上的新紀錄。
南極的天氣變幻莫測,風雨雪霧的氣象輪流出現,對長城站的建設也帶來了很多困難。
中華民族骨子的堅韌,讓他們迎難而上,終於在1985年2月,長城站順利建成,中國的五星紅旗終於飄揚在南極的上空。
隨著中國國力的日漸強盛,加上長城站的成功,陸續在南極建立起第二個、第三個考察站。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擁有了四個南極考察站,第五個正在建設中。
目前中國在南極的考察站數量排第三,僅此美俄;人員數量排第二,僅次於美國。俄羅斯早在兩百年前就在南極留下痕跡,就連美國也在五十年代時就建立了考察站站,而中國的第一座考察站站也不過是三十多年前才建立。
如今,我們國力強盛、科技發達,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考察站的數量和質量很有可能會超越俄羅斯。在未來,各國可能還是會掀起對南極的爭奪,可是中國已經對南極擁有了更大的話語權,再也不用忍受三十多年前的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