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賢作品欣賞

龔賢(1618—1689),又名豈賢,字半千、半畝,號野遺,又號柴丈人、鐘山野老,江蘇崑山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市)。作品多寫金陵山水,長於用墨,工詩文,善行草,源自米芾,不拘古法,自成一體,為金陵八大家之首

龔賢作品欣賞


龔賢注重傳統筆墨並師法造化。其創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畫法為基礎,以宋初北方畫派的筆墨為主體,參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吳鎮及沈周等人的筆風墨韻,同時結合對自然山水的觀察和感受,形成了渾樸中見秀逸的積墨法,不同於清初以王時敏為首的“四王”所倡導的筆筆有古意的創作格法。

龔賢作品欣賞


龔賢用筆,沉著穩重,禿筆與尖筆兼用。禿筆,取之圓潤蒼勁,勾屋,皴擦,畫樹和點苔蒼老有力。其將筆法、墨氣、丘壑、氣韻作為畫家四要,主張作畫要中鋒用筆,並且要古、健、老、蒼,才能避免刻、結、板之病,頗為精闢。

龔賢用墨,以層層

龔賢作品欣賞

積墨見長,主張墨氣厚、潤,發展了積墨畫法。龔賢精研此法追求蒼潤的境界,以幹筆作墨骨,再以層層皴染包潤之,使畫面具有溼潤厚重之感,這種畫法適於表現江南溼意濃重的山水景色,同時使畫面具有深鬱靜穆的格調。龔賢雖不用潑墨,但具有潑墨煙潤淋漓的效果,頗有宋人的用墨特點。其畫山石樹木中鋒用筆,蒼勁古厚,用積墨法作反覆皴擦積染,墨色極為濃重,但仍有深淺、濃淡、明暗等細微變化,山石樹木往往渾融一體,僅在陽面或輪廓邊緣處留出些許高光和堅實的輪廓,效果強烈,具有渾厚、蒼秀、沉鬱的獨特風格,成功地表現了江南山水茂密、滋潤、幽深的特徵。其畫法分兩類,世稱“墨龔”和“白龔”,前者濃密蒼茫,極少皴擦;後者簡淡雅潔,筆豐墨健,層層積墨,墨氣蓊鬱,其尤善黑白對比,造成光影明滅、空氣流動之感

龔賢作品欣賞


龔賢構圖,其畫視野開闊,氣象萬千。將“三遠”( 自山下而仰山顛,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構圖原則,發揮得淋漓盡致,出神入化。作畫往往提高視線的角度,“平遠”構圖,多采取俯視角度,平淡中倍增飄渺,尺幅之中山河無盡;“高遠”構圖,有下攬深谷、上突危峰的氣概。其山水畫一般很“滿”,但“滿”而不塞,常常用雲帶、流水作為空白透氣,極具氣韻。筆、墨、丘壑渾然一體,從而創造出有地方特色的山水畫。是當之無愧“金陵畫派”的首領。其所作畫訣,言近旨遠,精確不磨,現代畫家黃賓虹、李可染都從中得到很大的啟迪。

龔賢作品欣賞


龔賢作品欣賞


龔賢作品欣賞


龔賢作品欣賞


龔賢作品欣賞


龔賢作品欣賞


龔賢作品欣賞


龔賢作品欣賞


龔賢作品欣賞


龔賢作品欣賞


龔賢作品欣賞


龔賢作品欣賞


龔賢作品欣賞


龔賢作品欣賞


龔賢作品欣賞


龔賢作品欣賞


龔賢作品欣賞


龔賢作品欣賞


龔賢作品欣賞


龔賢作品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