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思念弟弟的詩,千年流傳至今,其中的一句,人們中秋必說

在我國的古典詩詞中,中秋思鄉懷舊類的作品那真數不勝數,以我們現在的話形容,用“爛大街”形容卻是一點也不為過!在如此眾多的同題材作品中,要想殺出一條血路而一騎絕塵,不落俗套那是必須的。如何才能不落俗套,單憑腹有寫作素材是肯定不夠的,你必須還要能夠在手法上匠心獨運。而本詩作者杜甫,在這方面則向人們彰顯了一個尊為“大家”的底蘊。

一首思念弟弟的詩,千年流傳至今,其中的一句,人們中秋必說

《月夜憶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韻譯】:

駐防的樓上已經響起了更鼓聲,道路上也已斷絕了人的行蹤。

在秋夜的邊塞裡,傳來了孤雁悲那切的哀鳴。

此時的節氣剛好進入了白露,而我忽然間又想起了自己遠方的弟兄。

客鄉的月亮雖然是同樣的圓,但我總感覺還是故鄉的月兒更明。

一首思念弟弟的詩,千年流傳至今,其中的一句,人們中秋必說

雖然我也曾有兄弟,奈何如今卻是各奔西東。

現在有家也是無人能歸,是死是生都不知何處打聽?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總是石沉大海,很長時間裡都是不知所蹤。

何況如今還處在烽火連天的時期,叛亂也一直沒有能夠平定。

本詩題目《月夜》,但作者卻首先是以邊塞之秋的情景展示給我們,以“戍鼓斷人行”描述所見;以“秋邊一雁聲”描述所聞。但耳聞目睹裡卻都是一片淒涼的氣氛。而像這種的畫面和聲音,不僅不會帶來一絲活力,反而更會使得本來就荒涼不堪的邊塞,從而愈加顯得冷落和沉寂。

一首思念弟弟的詩,千年流傳至今,其中的一句,人們中秋必說

頷聯“露從今夜白”這一句,其既是寫景,也是為了點明時令。次句的“月是故鄉明”,雖然也是寫景,但與上句卻是大不不同。此句中的景,乃是作者糅合進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普天之下的同一輪明月,怎麼可能會有差別?但詩人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我們看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其不但不會引發人們的不適應,而且此手法還能贏得人們一致的共鳴,因為,我們都有這種共性。

頸聯則是由望月而轉入抒情。此聯的轉承可以說是相當有水平,何以此說?我們以李白的這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來印證,雖然本詩和李白兩句詩沒有任何關係,但其卻可以印證人們逢月總愛遐想的共性。由此我們看杜甫這頸聯過渡的是多麼自然和出眾。於是,“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一聯順勢而成。

一首思念弟弟的詩,千年流傳至今,其中的一句,人們中秋必說

尾聯“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則是緊承頸聯之意而進一步抒發內心的傷感之情。此情用詩人另一首《春望》來共鳴,那是再恰當不過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此詩意是:國家破碎唯有山河存,春城殘牆斷壁荒草深,花無情愫花有淚,鳥無恨意鳥驚心。烽火連天家書貴,四十五歲白頭剩幾根!

看到這裡,我想大家已經知道了題目中所說的那一句是什麼了吧!對:“月是故鄉明”。

好,下面又到了我習作獻拙時候啦。敬請才友們欣賞,並不吝賜教!

《中秋西北望鄉,東南望月》

一首思念弟弟的詩,千年流傳至今,其中的一句,人們中秋必說

暮雲收盡溢清輝,銀漢無聲玉鏡肥。

值夜蟾圓人共看,逢節詩好客齊歸。

今宵樓上同杯舉,往事樽中一酒陪。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望月夢期回。

———七律平起入韻(新韻)

一首思念弟弟的詩,千年流傳至今,其中的一句,人們中秋必說

中秋節到了,為活躍一下節日氣氛,特從本詩中摘一上聯和另出一上聯與才友們互動。在此,敬候友們的風采!

(1)出句:今宵樓上同杯舉,

下聯:������������������������

(2)出句:遊子思鄉常望月。

下聯:☕☕������������

才友們可按自己的喜好任選一個或兩聯皆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