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南竹北移”技術難題,“神仙視角”看秦嶺又綠了

破解“南竹北移”技術難題,“神仙視角”看秦嶺又綠了


通過前後兩幅衛星遙感影像圖的對比,就能看出秦嶺的綠色已經從十多年前參差不齊的淺綠,變成了今天的一片濃濃深綠。

破解“南竹北移”技術難題,“神仙視角”看秦嶺又綠了

破解“南竹北移”技術難題,“神仙視角”看秦嶺又綠了

▲陝西省樓觀臺國有生態實驗林場


雖然已和竹子打了多年的交道,但看到今年竹園內一棵棵破土而出的春筍,李作軍仍舊興奮不已。


破解“南竹北移”技術難題,“神仙視角”看秦嶺又綠了

▲李作軍


在秦嶺北麓包括關中地區,大力種植竹子具有很強的生態意義。


破解“南竹北移”技術難題,“神仙視角”看秦嶺又綠了


李作軍近年來一直承擔著國家“南竹北移”的科研實驗項目,

“南竹北移”就是將在南方生長良好的竹類品種移植到北方適應地區,以滿足北方地區常綠植物品種的生態需要。


破解“南竹北移”技術難題,“神仙視角”看秦嶺又綠了


林場的名稱能帶上“生態”和“實驗”的字眼,是因為近幾年,這家林場已栽種撫育了數萬畝的竹林。

四季常青的竹子由於繁殖能力強、水土保持作用明顯,如果能在北方地區大力引種推廣,就能為冬季的固碳減霾及生態修復做出實質性的貢獻。


破解“南竹北移”技術難題,“神仙視角”看秦嶺又綠了


近年來,技術人員解決了竹子耐寒耐旱等多種技術難題,並一直在秦嶺以北尋找適宜竹子品類的生長地區,進行實驗推廣。

2018年,林場又把17個品種的竹子栽種到渭北平原最北端的宜君縣。


破解“南竹北移”技術難題,“神仙視角”看秦嶺又綠了

▲李作軍

我們現在繼續推高了兩個緯度,也就是向北推廣了200多公里。


破解“南竹北移”技術難題,“神仙視角”看秦嶺又綠了

▲李成

我們除了要做好森林資源的守護者,還要做好生態文明的傳播者。


破解“南竹北移”技術難題,“神仙視角”看秦嶺又綠了

破解“南竹北移”技術難題,“神仙視角”看秦嶺又綠了


按照“陝南森林化,關中園林化,陝北大綠化”的生態發展目標,關中“旱腰帶”這幾年也在克服乾旱少雨、生態脆弱的自然條件,採取多種措施加緊綠化,而在陝北,隨著退耕還林的持續開展,陝西的綠線已經向北推移了400多公里,到達了毛烏素沙漠的邊緣。


破解“南竹北移”技術難題,“神仙視角”看秦嶺又綠了

破解“南竹北移”技術難題,“神仙視角”看秦嶺又綠了


破解“南竹北移”技術難題,“神仙視角”看秦嶺又綠了

▲葉新平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重要發展理念,咱們秦嶺的生態環境有了大力的改善。有句話說自然界的每一次災難,都是對人類的警示,所以我們在保護自然的同時,也是為我們創造了一個美好的明天。

破解“南竹北移”技術難題,“神仙視角”看秦嶺又綠了

目前,全省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45%以上,隨著綠色陝西的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永續發展的願景正在一天天變成現實。

來源: 陝西廣播電視臺今日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