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保險配置,應對中產家庭生活風險

規劃保險配置,應對中產家庭生活風險

作者 | 孫志遠

圖片丨unsplash


張先生35歲,年收入35萬元,妻子33歲,年收入20萬元。

不計投資等不確定收入,人力勞動所得家庭年收入55萬元。家中有一男孩,7歲,就讀二年級。

這是一個典型的中產階層家庭。中產階層是一個普遍但是又特殊的群體,他們有能力為一些未來的不確定做些成本性投入,卻資源有限。

職業球類運動領域有句俗語:進攻贏得比賽,防守贏得冠軍。

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中產家庭財務規劃:部署進攻戰術前,需要具備贏得冠軍的戰略。

對於中產家庭來說,幸福安心的生活可通過疾病保險與提前的養老規劃來保障,在此基礎上再為品質生活謀劃更優投資規劃。

保障,以重疾險為先

生活中,很多人談保險色變,非常擔心被保險顧問黏住,卻時常有些“奇怪”的現象發生:

規劃保險配置,應對中產家庭生活風險


就事論事,從以上這兩個現象不難看出,天助自助者,儘早做好財務安全規劃才是上策。

如何自助?

對於中產家庭而言,發生幾率小但影響大的重大疾病是非常大的風險事件,應該被進行保險配置安排。

一場重疾所產生的費用到底會是多少?都包括哪些項目?我們以惡性腫瘤這個逐年高發的疾病為例來分析。

自然人因罹患惡性腫瘤產生的主要費用:

01 治療費用

惡性腫瘤患者的境遇有兩種場景:

第一種場景:

虛弱的身體、穿著一身病號服,放、化療導致的頭髮脫落,嘔吐、皮膚髮黑等等機體反應。

第二種場景:

有些病人即使做過放化、療,看上去卻跟健康人一般無二。

區別的原因在治療藥物與方式。

治療費用充足,選擇儘早使用進口藥品和更優化的治療方案,可以減少很多病患因治療帶來的副作用,但費用是常規費用的幾倍。

相關部門給出的參考數據是,目前一場重疾的初期治療費用在30萬左右。

但是有些疾病治療過後需要終身服藥,如靶向藥等有效藥品,還需要治療過程中的器官移植和進口器材的費用,而目前的社保體系完全不覆蓋,自費費用支出巨大,無法準確計算。

02 康復及護理費用

由於疾病導致身體虛弱,通常在治療期間和康復期間都需要加強營養,輔助治療和康復。

營養品種類繁多,如何選擇,用量如何確定,除了參考醫生的建議以外,可能還要考慮家庭的經濟狀況。

另外,在康復期間病人需要被照顧起居和日常生活,無論請專業的陪護人員還是家人陪伴,都會導致大量的現金開支。

治療費用的高低決定醫療品質。

03 收入損失

重疾險又稱為“收入損失險”,病人從確診疾病開始治療到康復一段時間恢復工作,平均要3~5年左右,這期間多數患者的收入都要大幅下降,甚至丟掉工作,這筆費用會有多少因人而異。

西醫專業評價重大疾病的成功治療,唯一的標準是患者治療後的5年生存期。

最新的數據顯示,當下重疾最高發病年齡段在30~40歲之間。

我們假定患者40歲不幸生病,60歲到法定退休年齡,未來至少還可以工作20年,因生病每年勞動收入減少10萬,不計通脹因素,20年就減少了200萬,如果自此收入中斷,最終的損失不言而喻。

張先生的重疾險配置

1、為張先生夫婦分別配置了100餘萬的重大疾病保險,若將來確證患惡性腫瘤、心血管、腦血管3類疾病中任意疾病,可有共計2次的賠償

2、為孩子配置了50萬元重大疾病。

張先生的家庭重疾險如何發揮槓桿作用?▼

規劃保險配置,應對中產家庭生活風險

配置點評

通過以上安排,

張先生家庭中任何一名成員不幸罹患重大疾病時,不但可以得到一筆可觀的現金,還可以得到品質醫療救治;

剩餘的賠償額善加打理,緩解了疾病康復的保養費用和不能工作帶來的收入損失。

在財務無壓力的情況下最終可以順利康復,重返工作崗位或完成學業,保護了家裡的存款,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養老,用商業年金現金流護航

養老資金是人生中的“長錢”安排,儘量拉長籌備週期,以減輕壓力。

很多人覺得自己離規劃養老還有很遠的距離但值得重視的是,養老是我們將來必然會面臨的問題,不可逆,無法像換房一樣因為你的籌備不足而放棄。

從專業角度看,養老規劃需要考慮三個部分:

1. 基礎生活費用

2. 品質生活費用

3. 疾病醫療費用

01、基礎生活費用

基礎生活是我們的最最基礎的衣食住行,不可或缺的部分。

品質生活的費用沒有,我們還可以活下去,但是如果基礎生活的費用沒有了,我們可能就活不下去了。疾病醫療不做贅述。

基本生活的費用,貫穿我們老年生活整個過程。但是,對於中後期會顯得更加重要一些,因為那時,我們基本已經完全失去了工作能力。可那個時候基礎生活的費用必須保證安全、持續、穩定的打到我們的賬戶上,供我們每個月的生活所需。

同時這筆資產還應該是隱形資產。

即擁有這筆巨大的財富,但是其他人看不到,而且也不能挪用,這是“隱形”的重要的價值。

管理大筆的資產對一個老人來說,並不安全。

所以基本生活費用的配置不僅要持續、確定,還要隱形才能真正的保證安全。

02、品質生活費用

品質生活是關於我們怎麼樣生活得更好的問題。如退休後上老年大學,到國內外去旅遊,給孩子孫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

我們可以使用投資的方式來解決,如果投資做的好,那我們就可以生活水平更高,如果投資沒有那麼理想,也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水平。

那麼,到底何時開始準備這些費用更適合呢?下圖是一個基礎的演算示意:

規劃保險配置,應對中產家庭生活風險


張先生的養老金規劃

不計社保養老統籌的情況下,張先生(35歲)希望提前退休並獲得夫妻足夠多的養老金安度晚年。

因此,建議張先生用商業年金(延伸閱讀:《終於有人將年金說清楚了》)的方式進行養老金規劃,具體方案如下表。

規劃保險配置,應對中產家庭生活風險


張先生的商業年金如何保障養老?▼

規劃保險配置,應對中產家庭生活風險

配置點評

組合配置後,基本達到了張先生的基本需求:

從50歲開始領取每月領取3600元,55歲時每月領取增加到6600元,60歲時每月領取增加到12000元。

既滿足了基礎的財務安排,也將每年的紅利以複利儲蓄的方式抵禦了一部分通貨膨脹率,最讓張先生滿意的是,在緊急情況下需要現金時,可用儲備的年金的現金價值得到一筆不高於一年期貸款利率的現金。

後記

55萬的家庭年收入中拿出每年6萬餘元,作為重疾險保費,為全家人撬動的是高達270萬的重大疾病賠付

在35歲到55歲的家庭成熟期,收入穩定增長階段,進行年金儲蓄,作為養老金配置,為55歲之後帶來的是源源不斷並穩定增長的養老金現金迴流。

張先生夫婦對此安排非常滿意,感覺人生道路平坦了許多,有更多心情去追求更品質的生活。

注重進攻能贏得比賽,但注重防守更能贏得冠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