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態化防控,社區是最重要防線

□ 陳 軍

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新階段,對社區防控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防控思維、防控方法等都要及時轉變。同時,應加快健全完善社區防控長效機制,為打贏疫情防控持久戰奠定堅實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區仍然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重要防線,關鍵是要抓好新形勢下防控常態化工作”。

社區作為疫情防控的最前線,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的關鍵。當前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新階段,對社區防控工作提出新要求,必須立足社區防控工作常態化,進一步健全社區防控的長效機制,打贏疫情防控持久戰。

首先,防控認識要轉變。疫情防控不是階段性工作。當前,境外疫情大流行呈加速趨勢,短期內感染人數還會激增;我國疫情防控也面臨管控輸入風險,不排除疫情反覆暴發的可能。要做好堅持不懈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對疫情防控仍不能鬆懈。

其次,要適應防控新形勢,研究防控新思路、新辦法,對不同社區要差別化對待處理,靠全封閉管理、臨時交通管制等“硬”舉措已不適應現實防控形勢發展要求,“一刀切”等簡單粗暴辦法更是不可取,必須轉變防控思維,優化管控措施,提高社區防控針對性和實效性。

再次,社區在繼續嚴格管控,強化出入口管理、重點人員排查等屬地責任的同時,還要立足於社區服務職能,為社區居民生產生活服務提供更多便利,更好地保障社區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

最後,疫情防控不僅要管好當下社區安全,更要立足長遠社區治理。常態化防控須在黨的領導下,針對關鍵環節和風險點進一步健全疫情防控長效機制,特別是變運動式防控為常態化治理,健全基層治理體系。

社區防控工作轉向常態化,需發揮多方合力,加快建立健全社區防控長效機制。

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是社區疫情防控的關鍵。要立足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繼續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疫情防控中的引領作用。通過把黨的建設融入疫情防控及社區治理各項工作,實現社區黨組織對社區各項事務的主導作用,提升社區黨組織凝聚力,推動社區疫情防控與社區治理各項工作同步有序開展。

實行聯防聯控、開展網格化治理,是社區疫情防控的重要方式,包括機關幹部、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的加入,對社區疫情防控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基層社會組織、社會團體數量缺少、力量薄弱,參與基層治理路徑不暢的短板也在疫情防控過程中逐步凸顯。需進一步發揮志願服務等社會組織、行業商業協會等社會團體在疫情防控中的積極作用,積極培育法律服務、公益慈善、衛生健康等公益性社會組織成長,著力構建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社區志願服務“四社聯動”機制,完善社區疫情防控聯防聯動體系。

社區群眾是疫情防控及社區治理的重要主體力量。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廣大社區群眾自覺配合防控、自發捐獻款物、積極報名擔任志願者等,有力促進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順利開展。但與基層治理現代化要求相比,還需進一步發揮群眾在常態防控中的主體作用,通過搭建居民事務協商平臺,推行居民議事會、民情懇談會等多種協商辦法,建立協商成果採納、落實和反饋機制等,強化居民參與疫情防控的制度保障。

提高社區信息化建設水平,是社區常態化防控的重要方向。在前期疫情防控過程中,受社區發展水平影響,智慧社區、人臉識別、無觸式門禁等技術成果的應用還不充分,互聯網、大數據等與基層疫情防控銜接還存在難點,小區設防、人員核查等工作主要還是依靠人工完成,不利於疫情防控工作快速、有效開展。為適應社區防控常態化需要,需強化社區科技支撐,充分應用社區移動客戶端、“智慧社區”、健康碼等信息化手段或平臺,提升社區信息化水平,推進疫情防控與社區治理和服務智能化、數字化。

(作者單位:濟南市委黨校科社與統戰理論教研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