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將徐達的軍事謀略

徐達,字天德,濠州鍾離人。徐達是明朝的開國將軍,大明王朝的開國功臣,一生戰功顯赫,其軍事思想和軍事謀略對現代軍事有著極大的貢獻。古有人言:"明初最大的謀臣是劉基,最出名的武將當屬徐達。"

徐達帶兵期間,與部下同甘共苦,對皇帝忠心耿耿,但是促使他成為著名軍事家名流千古的還是他過人的軍事謀略。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戰爭謀略是軍事謀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含戰爭的目的和戰爭的性質,徐達的戰爭謀略分為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本文主要介紹其唯心主義戰爭謀略。

明朝大將徐達的軍事謀略

徐達將軍戰爭謀略的唯心主義主要體現在其加入農民起義軍時期,在元末農民起義時,徐達經常向日後的明朝皇帝朱元璋進諫"王霸之略"和"天命之說"。公元1356年3月31日,朱元璋在巡視江南重鎮時對徐達和隨行的官員說:"金陵險固,古所謂長江天塹,真形勝地也。倉稟實,人民足,吾今有之,諸公又能同心協力以相左右,何功不成?"聽到此言,徐達立即回答:"成功立業非偶然,今得此,殆天授也。"天命乃徐達在戰爭謀略中唯心主義的具體體現。朱元璋每次計劃軍事行動時,徐達都會以"受之天命"為據,在軍事行動勝利之後,徐達又將此次勝利歸功於"天命",這都體現了徐達戰爭謀略中的唯心主義思想。

明朝大將徐達的軍事謀略

徐達作為一代名將,對戰爭的性質也有著不同觀念,他將戰爭性質分為"正義"和"不義"。公元1361年,陳友諒攻下了朱元璋把守的安慶後,朱元璋執意要親自出徵。在出徵前,朱元璋說:"陳友諒弒殺徐壽輝,僭稱大號,天理人情所不容。乃不度德量力,肆騁兇暴,侵我太平,犯我健康。既自取禍敗,不知悔悟。今又以兵陷安慶。觀其所為,不滅不已。"此時,徐達率先進言:"師直為壯,今我直而彼曲,焉有不克?"徐達所說的"直"即為正義之事,"曲"即為非正義。徐達的一番話能夠證明自己在戰爭上的軍事謀略,徐達認為自己代表正義的一方,而陳友諒一方則是代表邪惡。

明朝大將徐達的軍事謀略

一支優秀的軍隊是贏得戰爭的重要保證,優秀的軍隊不是用語言就可以創造出來的,需要實際的管理措施。徐達的軍隊一直是有著超強戰鬥力的軍隊,這離不開徐達的嚴明治軍。"達約束官軍,毋致虜掠,違者以軍律論罪";"達在軍,令出不二。諸將事持凜凜",這都體現了徐達的嚴明治軍,徐達明白要想贏得戰爭的勝利,就要打造出一支鐵血的軍隊,而鐵血的軍隊需要鐵的紀律來執行。所以每次出征前,徐達都要對自己的將士講述軍隊的紀律,避免因將士的疏忽而丟掉勝利。

徐達的一生可謂是被戰爭充斥著,所以徐達本人也是一位戰術修養很高的軍事家。縱觀徐達經歷的戰爭,其使用的戰術謀略不勝枚舉。其主要使用的戰術謀略有:知彼知已百戰不殆、因間、死間、破間、批亢搗虛、有攻有守、撫剿兼用、主動攻擊、心理戰、後勤管理等等。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徐達重要的戰術謀略,也是中外軍事家最為重視的戰術謀略。朱元璋在與眾將士商討軍事行動時,右相國李善長認為出兵條件尚未成熟,出兵難以取得勝利,而徐達則反駁道:"張氏橫暴殄奢侈。此天之時也。其所任驕將眾為李伯舁、呂珍之徒,皆齷不足數,徒擁兵眾為富貴之娛耳。"正是由於徐達知己知彼的戰術謀略,才贏得了平定亂黨的勝利。

徐達之所以能流芳百世,不僅僅是因為他出眾的軍事謀略,還因為他為民著想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