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瞭解“踢出手”,見過武戲演員把刀槍棍棒當毽子踢嗎?

小時候我們都玩過踢毽子,像我這種肢體不協調的人怎麼學都學不會,看到武戲演員居然把刀槍棍棒當毽子踢,我和我的小夥伴都驚呆了。

五分鐘瞭解“踢出手”,見過武戲演員把刀槍棍棒當毽子踢嗎?

原來這是戲曲武打中的特技,稱作“踢出手”,俗稱簡稱“過傢伙”、“出手”,常和“檔子”相互穿插連接,但又是自成格局的武打套數。它以打出手者為中心,稱“上把”;另有幾個拋扔武器者為“下把”,相互配合,作拋、擲、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如拍槍、挑槍、踢槍、虎跳踢槍、前橋踢槍、後橋踢槍、烏龍絞柱踢槍以及連續起跳踢槍等,用2桿直至8杆槍不等。

五分鐘瞭解“踢出手”,見過武戲演員把刀槍棍棒當毽子踢嗎?

雙方在邊扔邊踢的同時,還要不時變換舞臺部位,組成“斜一字”、“五梅花”等各種畫面。根據劇情需要和技術水平,可由3人、5人、7人、9人表演,並有專用的“出手鑼鼓”伴奏,常用於以武旦為主角的神怪鬥法的劇目,如京劇《青石山》、《百草山》、《泗州城》等。有時也用以表現女將力拒眾敵、英勇善戰或亂軍中搶奪兵器的情節。

五分鐘瞭解“踢出手”,見過武戲演員把刀槍棍棒當毽子踢嗎?

打出手的起源尚無確考。清末京劇演員龔翠蘭等擅長此技。其後,兼攻武旦和刀馬旦的朱文英、朱桂芳父子和閻嵐秋(九陣風)等,又有所發展和提高,並突破了武旦和演神怪戲專用的界限,在《取金陵》、《奪太倉》等戲中,也使用了打出手的技巧。當代武旦演員方連元、範富喜、邱富棠、閻世善、班世超、宋德珠、李金鴻等表演的打出手,基本上繼承了朱、閻兩派的路子。

五分鐘瞭解“踢出手”,見過武戲演員把刀槍棍棒當毽子踢嗎?

現代戲曲舞臺上的打出手又有新的發展和創造,與情節、人物的結合更加緊密,技巧也向高、難度發展。如京劇演員關肅霜在演出《破洪州》時,創造了用靠旗杆挑槍和扔槍的技巧,已為其他演員吸收或採用。同時,伴奏中又增加了管絃樂器,豐富了打出手的藝術感染力。

現在文盛武衰,很難看到精湛的武戲表演了,能看到打出手更是難得!

在聽戲APP中,《興漢滅莽》裡有大段大段的武戲,不跟你說了,我去先睹為快了。

五分鐘瞭解“踢出手”,見過武戲演員把刀槍棍棒當毽子踢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