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之后,林妙可的星路越走越歪,而她却刚好相反

北京奥运会之后,林妙可的星路越走越歪,而她却刚好相反


1、父母期望过高,孩子的闪光点会被毁掉

林妙可,在08年奥运会以一曲《歌唱祖国》而出名,年仅九岁的小女孩,歌声甜美,赢得全国观众的喝彩,整场表演都非常成功。

在当时的开幕式镜头前,这位姑娘表现非常好,用一首《歌唱祖国》感动了无数人落泪,事后还直接登上了《纽约时报》的头条,那一时间的林妙可非常的火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却被爆出是假唱,其实真正为大家演唱的是幕后的姑娘杨沛宜。


北京奥运会之后,林妙可的星路越走越歪,而她却刚好相反



的确如此,在那么如此大型的表演中,把本来属于杨沛宜的一切光环都给了只是长相甜美的林妙可。其实话说回来,这件事情也不怨孩子,还是因为大人的想法决定了两个孩子的命运。

林妙可的母亲刘喆平是一个大学教授,39岁生下女儿,之后做起了全职妈妈。全身心照顾着女儿的生活起居,完全把女儿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林妙可母亲替女儿安排一切,在私底下的教育里,林妙可妈妈对女儿进行过度操控,在她17岁的时候,所有密码都和母亲共享,母女间毫无秘密。但这也造成了林妙可和同龄人的慢热和闭塞,没有自理能力。


北京奥运会之后,林妙可的星路越走越歪,而她却刚好相反



甚至林妙可穿的衣服都是妈妈一手挑选的,林妙可的衣服穿出了大妈的感觉。

一心就想着让自己家姑娘成为明星的林妙可妈妈,平时非常“用心”去打造自己的女儿,甚至教她如何摆弄姿势,如何学大人说话,不知不觉就这样林妙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了,却变得十分不像一个花季年龄该有的样子。

尽管从小拍了不少戏,见了不少大场面,但在2017年的时候她的结果却是被各大艺术高校拒绝,从北电到中央音乐学院在到上戏纷纷表示拒绝。最终考取了南京艺术学院。

在母亲的强烈庇护下,林妙可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刘喆平对女儿的期望很高,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妈妈没有生活,孩子没有自我。

当父母对孩子期待过高的时候,孩子就不能让父母失望,但是这样一来,孩子多累啊。没有了童真,也不再可爱。

成年人把他的砝码压在孩子身上,大人觉得幸福,但孩子不会快乐。


2、放低期待,让孩子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而反过来看看杨沛宜的成长过程,当时《歌唱祖国》红了林妙可,也火了杨沛宜。因为林妙可假唱,杨沛宜才是那个天籁童音的小姑娘。

北京奥运会之后,林妙可的星路越走越歪,而她却刚好相反


杨沛宜的父母与林妙可的父母不同,他们没有拔苗助长。

当初听到杨沛宜的声音后,很多唱片公司找到了他的父母,要跟杨沛宜签约。

但是大人并没有因为2008年的事情而感到委屈或故意扩大化,他们做的是把一切媒体以及上门邀约杨沛宜的采访影视全部拒绝,直接把这些影响孩子认知的事情杜绝。

不过一些公益活动还是会去参加,因为这些正能量的事情能够帮助杨沛宜去开阔眼界的同时也成为她的精神。

北京奥运会之后,林妙可的星路越走越歪,而她却刚好相反


杨沛宜在13岁就凭借自己的优秀嗓音跳级进入到了杨鸿年的合唱团,到了中考的时候不负众望上了北京重点高中人大附中的实验班。

这就是三观正的家长培养出来的优秀孩子,正如在2016年有杂志社向杨沛宜的父亲提出采访时,这位父亲温和的回应道:“我的女儿未来拥有无数的可能性,但现在她需要15岁的暑假。”

如今的杨沛宜嫣然成为了一个落落大方的姑娘,并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向着学霸道路前进。

现在的杨沛宜长大了,不仅组建了乐队,还担任实力主唱。没有耽误功课,还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北京奥运会之后,林妙可的星路越走越歪,而她却刚好相反


很多家长都喜欢跟风:1岁学说话,2岁学背诗,3岁学认字,4岁全民学钢琴,5岁学英语,6岁学数学,这样下去应该都成了神童啊,殊不知孩子不仅没有赢在起跑线上,反而累倒在起点上。

不攀比的教育,可以教出落落大方的孩子,心态平和的家长照样可以让孩子的未来闪耀金光。

您觉得孩子成长过程中

怎样的教育方式才更适合呢?

欢迎转发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