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福20“新艦下水”:憑什麼跨越七年之癢?

保險發軔於中世紀地中海貿易。1347年10月23日,意大利熱那亞的一名商人開出了一張契約,承保“聖·克勒拉”號商船的出海風險,全球現存最古老商業保單誕生。

中國保險業可以追溯到1865年上海華商義和公司保險行的成立,但真正成為社會再生產中的一種風險補償機制,還是改革開放後的事情。

縱觀最近四十年的發展歷史,我們說中國保險市場是一片“危險的藍海”,既有滲透率低,想象力空間巨大的廣闊前景,也有變幻無常的暗流湧動,比如2020年這般開局。

在這樣的情況下,身為保險業“頭等艦隊”的平安穩穩出手,以“平安福20”回應需求和渠道的急速變化。這不禁讓人好奇,這一款誕生於2013年,銷售超過2000萬件,累計賠付超過10萬件的“國民級”保險產品,是如何先後七次迭代,整合健康管理與廣域保障,跨越七年之癢的呢?

一、保險意識之崛起

書到用時方恨少,保險也一樣。

在某種意義上,保險是一個反週期的行業,在平穩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往往傾向將保險拋之腦後,甚至是諱莫如深,因為接受保險,意味著接受這樣一個事實:風險長期與我們共存,一隻蝴蝶翅膀上的灰塵,也會壓垮我們的世界。

平安福20“新艦下水”:憑什麼跨越七年之癢?

所以,具有這些特質的保險是一個“事件驅動型”的產業。在正常情況下,保險的增長一般是循序漸進,而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災難或疫情發生時,則會讓保險業出現爆發性的增長。

舉例而言,在本次疫情洗禮之下,據銀保監會發布的1-2月份保險行業數據,財險公司健康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47.09%,保單件數同比增加565.12%。另據百度指數顯示,1月23日武漢封城當天“保險”關鍵詞的百度搜索指數為1090,2月18日便升至3703,民眾對保險的關注度在疫情影響下激增。

平安福20“新艦下水”:憑什麼跨越七年之癢?

疫情下民眾百度搜索“保險”關鍵詞激增

人們的保險意識被疫情激發後,需求的個性化和嚴苛化將加強,保險行業的產品形態也會發生適配性迭代升級,考驗著保險經營者的創新大腦。

03年SARS結束後,圍繞“SARS”保障需求出現了各種保險創新產品,健康險業務連續幾個月出現100%到300%的高增長。與SARS結束之後相同的是,2020年新冠疫情過後,人們的保險需求也會出現“報復性回補”。與03年不同的是,經過長年市場教育,中國保費總規模較03年增長了14倍,人們對保險產品的認知更深、要求更嚴,需求也更個性化。

與03年另一個不同是,當時PC互聯網時代方才開啟,人們對線上服務的認知還處於網購的萌芽期。而2020年,移動互聯網時代已開啟2.0模式,智能化、數字化技術正在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新技術給予了保險產品更大的創新空間。面對後疫情時代複雜變化的保險需求,很多保司都在觀察變化之況,思考轉型之法,等待出手之機。

平安福20“新艦下水”:憑什麼跨越七年之癢?

只不過,並不是所有企業都能跟上市場變化的節奏。

二、降維打擊之旗艦

當下保險產品改革的障礙,表面在於企業的慣性,而深層,還是思路的因循守舊。

保險產業的慣性問題很容易理解,在趨於標準化的市場趨勢下,傳統類型化保單長期佔據主導地位,想要短期內打破“統治”十分困難。況且,一個新產品的推出,需要背後人員、技術、資金等多方資源的調動支持,考驗的是險企的綜合經營能力。加之人性“吃老本”的惰性,面對傳統產品貢獻的利潤,和可能造成的出力不討好的結局,保險公司更難下定“壯士斷腕”的決心。

慣性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思路的無法打開,大多數保司已經做到了模式下的最優解,但是也因此沒有改進餘地,無法擺脫“產品精良則價格高昂,價格便宜則條件嚴苛”的兩難。

平安福20“新艦下水”:憑什麼跨越七年之癢?

而平安近日上線的“平安福20”跳出了固有的保險產品設計邏輯,三箭齊發,實現了對傳統保險的“降維打擊”。

第一箭“平安RUN”,利用數字化線上工具前置客戶健康管理。平安以積累步數可獲得保額加成的新玩法,鼓勵客戶提升自身健康狀況,消除潛在罹患疾病風險。按照合同約定玩法,達成平安RUN周、月、年度運動目標後,身故和重疾保額可分別增加基本保額的5%或10%。

平安福20“新艦下水”:憑什麼跨越七年之癢?

這種以保額提升為獎勵、將健康管理前置的新模式,將單純的保險事後賠付改變為了全面的健康管理,將保戶與保司從某種意義上的零和博弈關係,轉變成了一起維護保戶身體健康的“夥伴”關係,從根本上提高了保戶對身體健康風險的防控意識,不僅降低了保戶患病的概率,而且也減少了保司的賠付成本,從而實現了保戶與保司的雙贏,跳出了傳統保險的窠臼。

第二箭“廣域保障”,保險設計思路的拓展降低了保司的成本,而成本的降低又解放了平安的產品設計與洞察用戶需求的能力,平安福20以多維度的產品融合滿足保戶個性化需求。共涵蓋100種重疾和50種輕症,身故保障終身不僅有效,保戶還可靈活附加特定疾病保障、長期意外傷害保險和意外醫療保險,例如暖心保惡性腫瘤、心腦血管及肝腎疾病保障等。

平安福20“新艦下水”:憑什麼跨越七年之癢?

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中國保險消費者的需求已經超越“賠錢”等低階段功能性滿足,人們開始渴望被認同、被尊重、被照顧,希望將自己的個性融入到產品服務中去。平安福20“應保盡保”的產品設計,讓保戶不用再去死摳條文,然後在不同的產品之間做出艱難的選題,大大降低了保險的購買門檻,而且還以靈活自由的產品設計,為人們留出個性化空間,按需賦形,重點強化,滿足保戶差異化需求。更靈活也更具人情關懷。

第三箭“小步快跑”,輕症多次賠付解決重症後顧之憂。平安福20可為輕症賠付保額的20%,總共3次,並延續了“輕症漲保障”的特點。即輕症發生每次可提高20%的保額,3次合計可最多提升60%的保額,解決保戶輕症發生後重症風險驟增的後顧之憂。若與平安RUN的漲保額結合,最多可有70%的保額漲幅。

平安福20“新艦下水”:憑什麼跨越七年之癢?

要知道,別說漲保額,大多數重疾險產品是將輕症賠付作為“添頭”和附帶服務來對待。但實際上重大疾病一般都是輕症逐步發展來的,平安福20將輕症與重症聯繫在了一起,真正做到了站在用戶角度考慮需求,築牢了健康的後防線,大幅增加了用戶的安全感。

7年磨一劍,平安福20承載了該系列產品的創新傳統,“融合”是它寫下的新章。

據平安人壽發佈的數據顯示,平安福系列自2013年上市以來已歷經七次更迭。這樣一款銷售額冠絕整個保險行業,僅僅賠付額便達到106億的“王牌產品”,不僅沒有因循守舊,反而將過去的成績歸零後再度突破,實現了從事前、事中、事後的全時間維度的“顛覆性創新”。以互為鏈軸的“健康促進、保險保障、保障增長”閉環,將健管、重疾、意外、醫療、身故等多責任要素巧妙融合,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保險“事前收費,事後賠錢”的設計邏輯,解決了傳統保險的痼疾。在最大限度上滿足保戶所需,甚至提供“溢出價值”,最終憑藉“融合創新”之智實現“降維打擊”之效。

平安福20“新艦下水”:憑什麼跨越七年之癢?

三、變革轉型之靈魂

近年來,壽險市場環境風雲變幻,消費者需求不斷升級,尤其在疫情衝擊之後,傳統的壽險模式已難以跟上市場發展趨勢。延續數百年的傳統人壽保險模式,正面臨一場全面升級的改革發展挑戰。

平安福20的諸多創新,就是平安抽出“變革之刃”,在市場打開“破冰之局”。

在疫情大考之前,平安就已經把壽險改革提到了公司戰略高度。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老帥親征”,親自擔任壽險改革領導小組負責人。他表示:“我們希望成為全球最領先的人壽保險公司,醞釀用2-3年時間去研究推動壽險改革。”

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 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

未來,平安壽險改革將築牢發展根基,將平安人壽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龍頭首選”,助力綜合經營的大戰略閉環建設。

2020年,無疑將是平安的“壽險改革年”。

對於一個大公司來講,改革是一場“全面戰爭”,平安以“渠道+產品+科技”的創新策略實現“大象跳舞”。

在受疫情衝擊最直接也最嚴重的渠道方面,平安的改革主要從代理人渠道、線上渠道、銀保渠道入手,強化觸達用戶的能力,夯實未來發展根基。在代理人隊伍的建設上,平安將更加註重高質量發展策略,為此還推出了“優才計劃”,旨在培養優秀人才成長為既有專業知識,也有經營頭腦的保險經紀人和管理者。

在渠道上,平安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陸敏疫情期間“帶頭上陣”做了三場直播,釋放了堅定擁抱線上的信號。在前不久舉行的中國平安股東大會上,陸敏把平安疫情期間的線上經營總結為“三個幫”:第一幫代理人在線上做全域傳播;第二幫代理人線上獲客;第三幫代理人在線上增員。除此之外,平安還準備從3000萬“孤兒保單”客戶入手,推動再次銷售,並計劃做深做透平安銀行渠道,還希望抓住直播電商、數字化升級帶來的線上風口,提高客戶觸達和轉化效率。

平安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陸敏直播畫面平安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陸敏直播畫面

在步步維艱的產品改革方面,平安意在從過去產品從公司自身角度出發,轉為從客戶個性化需求出發。平安未來在產品層面的改革,會根據不同城市、不同代理人、不同客戶需求,添加更多場景化設計,並從“壽險+”、“非金+”、“綜金+”三個方面做系統化產品體系的改造。

平安認為,保險產品不單純是一張保單,還可以整合平安集團的整體資源,比如壽險產品和平安好醫生業務相互結合,將就診、治療、康復、保障等流程連接起來。陸敏曾在內部晨會上表示,“非金+”是做一個類電商平臺,方便業務線上夥伴把客戶拉上來,幫助業務夥伴獲客。最終將壽險、銀行、產險、信託等業務聯合起來,共同推動“綜金+”的建設。

壽險行業經歷20年發展後,不同領域的產品形態都已經歷過多輪迭代,到如今,如何滿足新興消費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已成為核心焦點,平安深諳此理。

不論是渠道還是產品,都離不開科技賦能,科技也一直是平安錨定的發展定位。未來,平安將打造全新數字化經營平臺,以線上24小時服務、空中保單等服務節省消費者時間,實現經營管理的“先知、先覺、先行”。

疫情期間,平安的數字化運營能力也迎來一次練兵。疫情大大促進了代理人從線下到“線上+線下”的O2O轉型,使得線上培訓管理以及智能營銷等數字化工具得到加速落地應用,各負責人帶頭走進直播間也顯示了平安對線上運營能力的重視。

科技的賦能不僅助力平安在疫情中順利展業,也加快了平安壽險的改革進程。目前,平安已積累了5.6億互聯網用戶,但其中的3.4億尚未購買過中國平安的金融產品,那是一片待開發的藍海。

在平安福20上線的同一天,平安作為中國保險行業的龍頭入選了央視“品牌強國工程”,久久為功的創新力正凝聚為堅實厚重的品牌力,成為中國產業衝出國界走向世界的標誌。

平安入選央視“品牌強國工程”平安入選央視“品牌強國工程”

四、結語

保險業始於兇浪滔天的海上貿易,在現代社會也扮演著與風險為伴的“滅火器”,是每個家庭在經濟生活中的必需品。

此次疫情導致的整個行業“氣候變化”,固然讓諸多企業難以適應,但是也給予了快速調整航向、以創新應對新需求的企業更大的生長空間。

從這種角度來講,保險行業的核心是創新,而企業創新短期靠靈感,中期靠制度,長期靠決心。而平安推動創新的決心顯而易見,不斷更迭平安福,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健康管理與疾病保險的綜合性需求,也將給行業革新以啟發,推動中國保險業在後疫情時代駛向更廣闊的海域。

本文源自金融界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