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普洱茶的金融屬性怎麼看?

靜觀茶事


曾聽一位前輩講過,2004年左右,廣東某棵鳳凰單樅賣到45000元每斤的價格,前輩很驚奇,問那茶樹的主人為什麼會那麼貴。主人答:“因為樹齡大啊,整整六百年。”前輩笑,笑中充滿苦澀。樹齡大就是貴的理由嗎?雲南深山老林中數百至一二千年樹齡的古茶樹比比皆是。但那時即使最高端的普洱茶也才1200元每公斤。

“普洱茶貴,”這個映像是06,08以後才出現的,那時國際社會制裁我國,加大茶葉出口的農殘檢測標準,於是中國的茶葉完全走不出去,唯有普洱茶几乎沒有農殘,因此普洱茶受到國際社會,尤其是港,臺,日,韓等地區追捧。國內也跟著掀起一場普洱茶熱。使普洱茶身價一路上揚。這便是所謂普洱茶被炒起來的原因。

普洱茶屬於後發酵茶,有耐存儲的特性,在普洱茶身價暴漲之後,許多老幹部,老教師之類一直愛好普洱茶的人拿出珍藏多年的普洱茶,立即賣了高價。這便是普洱茶的金融屬性。

普洱茶不是房產,不會上揚不止,升值,靠藏茶發財之類要遇到歷史機遇才行,屬於一種偶然。到了今日,普洱茶的價格雖然貴,但相對於一些名茶之類依然不算貴。雖然市場看似一片亂象,假茶,虛高價茶到處都是,但總體價格還是基本趨於穩定。

找到正經做茶,正經經營值得信任的商家買自己喜歡的口糧茶和偶爾加餐個稍高端的,一般也不會上當,價格也不至於不可接受,至於傳說中冰島幾萬,老班章幾十萬之類。那些屬於普洱茶山頭的王極古茶樹,一個山頭就那麼一棵或幾棵,不是凡人見得到的,價格愛高就讓它高吧。

普洱茶越陳越香,打開塵封許多年的茶,一餅漂亮的帶著時光味道的普洱茶呈現在眼前,這是一個很美妙的畫面。但是談到金融屬性,想靠存它發家致富,還是算了吧,,畢竟曾經的一次暴漲是因為遇上難得的歷史機遇,也是普洱茶自清末沉淪以來的正常回歸,有一難有二。


青衫茶談


除了忽悠就是騙 剩下的就是智商問題。

茶葉是食品副食品飲品,最簡單的就是符合食品安全,對種植,管理,加工,儲存都有規定要求,那請問有越陳越好的飲品副食品嗎?沒有,過期的話甚至連飼料都不能用,有不需要密封避光低溫防潮防氧化的副食品飲品嗎?也沒有,就是康師傅的瓶身上都印著避免陽光直射,冷凍更佳,如有沉澱搖一搖。

包括普洱在內的黑茶,在中國的茶史上曾經很輝煌,成為和鹽鐵一樣的戰略物資,成為中原王朝制約邊疆少數民族的工具,在十七十八世紀的遠洋貿易中以黑茶為主的茶葉與絲綢瓷器一樣是國際貿易的硬通貨。

輝煌的歷史不會遺忘,但是低劣的質量和口味也是事實,普洱的茶種,工藝,衛生,口味是現在世界上最差的茶葉之一,這才有了國內炒作的風風火火的普洱茶,在中國每年的出口總量中不到百分之一,幾乎是忽略不計,說到底就是口味衛生極差的垃圾茶葉。普洱炒作是怎麼起來的,相信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會比我還要清楚,2000年以後港臺茶葉騙子為了脫手過期的劣質茶葉,套上茶文化歷史的外衣,國內的遊資添油加醋進行跟風,最後引進期貨的概念就折騰起來了,芳村的炒作規則知道吧,交易的單位是件,能看見的是一個嘜號和包裝,甚至有包裝破損就退出市場的規定,到這個地步已經不是茶葉的問題,裡面裝的石頭瓦塊也一樣在進行擊鼓傳花的炒作。

脫離喝這個功能,茶葉已經不再是茶!





龍井茶痴


普洱茶是越陳越香,是可以喝的古董,是具有收藏與品飲為一體的一種茶,神奇吧。

為什麼許多人喜歡講普洱茶的收藏價值,而不願意講品飲價值。普洱茶每天都能增值不過是一種"擊鼓傳花”,花落誰家,還是花敗誰家,其實聰明人都心知肚明。不過是進了場參賭的人都知道是遊戲,都期望自己不是最後一個接棒者,有沒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不是自己,那就一定是贏家。

普洱茶行業,造就了許多開豪車的老闆,就是因為還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一個明顯的道理,賣一片茶給茶客不如賣一件茶給藏家,一個藏家收一件茶可扺42個消費者。這就是為何茶商喜歡藏家而不喜歡茶客的原因。

在市場上,都在強調金融屬性,傳導茶葉增值、茶葉收藏,藏家的數量與茶客不成正比,藏茶數量超過了飲茶數量。普洱茶不是被喝了,消耗了而是被藏起來等升值了。每年都在長的樹葉子,量不是稀缺的,那一天不藏了,都要變現了,會是什麼情況,你會是那個笨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