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養蛐蛐,牛頓、慈禧寵狗,都比不過他開動物園

唐太宗養蛐蛐,牛頓、慈禧寵狗,都比不過他開動物園


01.蛐蛐,唐太宗的睡眠治療儀

蟋蟀、油葫蘆、蟈蟈號稱中國三大鳴蟲。

《詩經·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這裡的“螽斯”說的是蟈蟈,意思就是蟈蟈張翅膀,群集低飛翔。它的子孫多又多,家族正興旺。

《開元天寶遺事》:“以小金籠捉蟋蟀”“夜聽其聲”。

不管是蟈蟈、蟋蟀,還是油葫蘆、金鈴子等,從先秦開始就被人們所喜愛。


唐太宗養蛐蛐,牛頓、慈禧寵狗,都比不過他開動物園


而養蛐蛐的風俗,可以追溯到唐朝,傳聞唐太宗就好養蛐蛐。

據說,唐太宗李世民有嚴重的失眠症,經常半夜睡不著覺,加上平時日理萬機,那種感覺真是苦不堪言。

當時有一個人叫閻立本,也就是畫《步輦圖》的那位大畫家。

他跟唐太宗說了一個治失眠的秘方——聽蛐蛐。剛開始,皇帝半信半疑的,後來專門找了兩條蛐蛐,就放在床底下,沒想到果然靈驗,唐太宗再也不犯失眠症了。

為什麼蛐蛐這麼神奇呢?因為蛐蛐的叫聲比較有節奏感,類似現在的白噪聲。

蛐蛐兒一般兩個玩法。一就是鬥,鬥蟋蟀。都說蟋蟀是鬥蟲,見著就鬥,掐死為止,就那麼厲害。二是聽叫,蛐蛐是鳴蟲,叫的聲音好聽,聽著心曠神怡。

人們不僅喜歡聽蟲鳴,還喜歡看蟲鬥。

唐太宗養蛐蛐,牛頓、慈禧寵狗,都比不過他開動物園

《負喧雜錄》:“鬥蟄之戲,始於天寶間”。

三大鳴蟲中,玩得最好、最精彩、最有文化韻味的當數蟋蟀。

古人玩蟋蟀講究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叫"留意於物"。最典型的代表當屬南宋宰相賈似道,因玩蟲而誤國;第二種境界稱"以娛為賭",把鬥蟋蟀作為賭博手段,電視劇裡見過比較多。

于謙在《于謙動物園》這本書就提到,古人養蟲的目的和今人養寵物的心境大不相同。

一是過去信息閉塞,二是寬袍大袖便於攜帶,三是古人心靜,能夠安安靜靜地聽一隻蟲子鳴叫,最終達到身心合一、物我兩忘,也就是第三種境界“寓意於物”,屬於最高境界,多為文人雅士所為。


唐太宗養蛐蛐,牛頓、慈禧寵狗,都比不過他開動物園


02.牛頓、慈禧把狗寵上天

“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從古至今,“喵星人”“汪星人”都廣受歡迎,被眾人做寵物來養。

但是跟牛頓、慈禧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牛頓的狗狗之所以“名垂野史”,是因為它讓牛頓的萬有引力論文推遲了整整一年才發佈。

這條狗是一隻奶白色的波美拉尼亞犬,名字叫“鑽石”。

因牛頓自幼缺少父母之愛,性格比較孤僻,“鑽石”算是他比較親密的一個夥伴了。

某天晚上,鑽石陪著牛頓做科學研究,一位客人來訪,牛頓跑去迎接,誰知他隨手把房門給關上了。

等他接待完客人,再次回到房間的時候,整個人都驚呆了。


唐太宗養蛐蛐,牛頓、慈禧寵狗,都比不過他開動物園


地面一片狼藉,書桌上的手稿正在燃燒。

原來,鑽石被關之後,驚慌失措,不小心撞倒了燭臺。

多年心血付之一炬,牛頓痛苦不已,結果是一病不起。

儘管如此,牛頓也沒有責怪父母鑽石,而是推遲一年完成了萬有引力理論。

如果說牛頓對“鑽石”是真愛,那麼,慈禧對狗狗可以說是“氾濫”的愛。


唐太宗養蛐蛐,牛頓、慈禧寵狗,都比不過他開動物園


據說,慈禧養過上千只狗狗。她的狗狗住的不是尋常的屋子,而是一個宮殿,叫御犬廄。

這些狗的食物比人吃的都好,正餐有精美的牛羊肉,飯後有水果甜點。還有專門的太監來伺候這些狗,這些太監被稱為“狗監”。

慈禧在位時,國務可不輕鬆,但是養狗可是專業戶,看遍訓練狗,養狗方面的書。愛狗如子,每隻狗都由她親自起名。

慈禧眾多狗品種中,慈禧最喜歡的是小型狗京巴,這京巴狗也被稱為“宮廷獅子狗”或“哈巴狗”,是中國古老的犬種。

用現代的眼光來看,京巴是“土狗”不如貴賓、哈士奇可愛。

唐太宗養蛐蛐,牛頓、慈禧寵狗,都比不過他開動物園

但是對於慈禧來說,她就喜歡小京巴狗服服帖帖、乖巧聽話的樣子。

不光是喜歡,還寵上了天。據說慈禧太后養的狗,還參與了國家的政治決策。

光緒皇帝想要變法,慈禧的態度猶豫不決,到底是管還是不管,一時間難以決斷。

巧的是,小狗剛好生了一隻黃色的崽,腦門有一白點。黃色代表皇權啊,白點是“通靈之眼”。

“大師”掐指一算,說是祥瑞之兆,也就預示著她要重掌大權,且大清朝要沿著老路一直走下去,結果就阻止了一場變法。

第二次是對義和團的態度,大家都知道,清政府一直是鎮壓義和團的。

但是到後來也鎮壓不住了,她正在鎮壓和招安之間猶豫,太監有報喜了,說是狗一窩生了3個崽,其中2只是紅色的,另外一隻是黃色的,腦門都有一白點。

這象徵著慈禧太后執政有方、國運昌盛啊。


唐太宗養蛐蛐,牛頓、慈禧寵狗,都比不過他開動物園


義和團招安了,但是八國聯軍也打到紫禁城了。

慈禧太后逃跑的時候還帶著她最心愛的小狗一起,把狗命看得比人命還珍貴。

03.于謙的動物園

現在說起來,我們總感覺養蛐蛐、蟈蟈都是古人玩的,現在的太太小姐們最多養幾隻貓、幾隻狗作伴。

但是有一個人,居然在京郊60畝地開了個動物園,著實讓人眼前一亮。

除了比較兇猛的獸禽,貓、狗、猴子、馬、孔雀、梅花鹿等一應俱全。


唐太宗養蛐蛐,牛頓、慈禧寵狗,都比不過他開動物園


不像養蟲、養狗自娛自樂,動物園是對外開放的,動物園的馬還是賽馬冠軍,狗也拿過名次。

這個動物園的主人把“逮鳥熬鷹逗蛐蛐,撈蝦養魚馴麻雀”當做是樂趣,連說相聲,都叫做“玩兒”。

沒錯,他的主業就是在德雲社說相聲。和郭德綱同臺,人稱“相聲皇后”于謙。

據說自帶搖滾範的于謙有著三大愛好:抽菸、喝酒、燙頭,沒事兒還去客串個演員。


唐太宗養蛐蛐,牛頓、慈禧寵狗,都比不過他開動物園


于謙老師自己說,除了“抽菸喝酒燙頭”,我的第四大愛好得數動物。小時候沒有寂寞的時候,場院邊上臥一牛,我看它反芻、倒嚼能看仨小時!那時候大人愛問孩子,你長大了想幹什麼呀?其他人都想當科學家,我呢,跟無數的人說過:我要當動物飼養員!

如果興趣還不能養活自己,得先有一項謀生的事業。

當事業有成之後,再來關照自己的興趣,就像于謙老師這樣,置辦了個小動物園,養些狗、貓、猴子、鴿子、兔子、大馬、小馬、小香豬、錦鯉……

閒時就搬條凳子、沏壺茶,看動物們吃飯!

看《于謙動物園》,感覺像是端坐在茶樓聽評書,于謙老師的語言特別接地氣兒,許是說相聲說多了,自帶幽默氣質。

以前,我去動物園,看猴子只是猴子,看熊貓只是熊貓,看不出別的花兒來。

唐太宗養蛐蛐,牛頓、慈禧寵狗,都比不過他開動物園

“參觀”了于謙老師的動物園,我才看到了蛐蛐兒、蟈蟈兒、油葫蘆的生活習性和中國民俗的變化;看到了二十四節氣和動物們之間的聯繫;知道了豬、狗、馬的靈性和成長史;再也不敢忽視一隻燕子和一隻蚊子的存在。

04.結語:給河馬刷牙

看完《于謙動物園》,我感覺自己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突然想起著名作家龍應臺寫給兒子的一段話。

對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而在現代的生活架構裡,什麼樣的工作比較可能給你快樂?第一,它給你意義;第二,它給你時間。你的工作是你覺得有意義的,你的工作不綁架你使你成為工作的俘虜,容許你去充分體驗生活,你就比較可能是快樂的。至於金錢和名聲,哪裡是快樂的核心元素呢?假定說,橫在你眼前的選擇是到華爾街做銀行經理或者到動物園做照顧獅子河馬的管理員,而你是一個喜歡動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認為銀行經理比較有成就,或者獅子河馬的管理員“平庸”。每天為錢的數字起伏而緊張而鬥爭,很可能不如每天給大象洗澡,給河馬刷牙。


唐太宗養蛐蛐,牛頓、慈禧寵狗,都比不過他開動物園


萬物有靈且美。

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有遛鳥逗蛐蛐、養動物、開園子的愛好,但是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某個未曾實現的願望,比如說給河馬刷牙。

如果你也有,不妨從於謙老師身上吸取一些勇氣,去擁抱自己的愛好,去追尋生命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