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 :挑戰持續21天不抱怨,讓生活更幸福


《不抱怨的世界》 :挑戰持續21天不抱怨,讓生活更幸福

△《不抱怨的世界》作者威爾·鮑溫,譯者是陳敬旻。這本偉大的心靈勵志書,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全世界有80個國家,600萬人參與了"不抱怨"活動!

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在四年前,當時公司正處於快速成長期,為了擴充市場、搶佔市場份額,公司的每名員工都進入了緊張的戰鬥狀態。高速的工作運轉,讓每個人都倍感壓力。隨著時間推移,公司內出現的抱怨消極情緒越來越多,為了改變這種不良的工作環境,公司組織了讀書會,讀的第一本書就是這本《不抱怨的世界》。

公司從上到下全都參與了“不抱怨”活動。經過一段時間的讀書學習,公司內的工作氛圍有了改進,消極情緒像打了敗仗的敵人逐漸退出。這本書改變的不僅僅是公司的工作氛圍,對我個人的生活也有很大改善。它像是一面心靈的鏡子,在這面鏡子裡,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內心世界,讓我重新認識到自己心靈的弱點、重新認識抱怨、瞭解抱怨帶給我的危害、並學會了如何改善現狀。

一、認識抱怨:它無處不在

今天,你抱怨了嗎?如果你不確定?那麼先讓我們瞭解下什麼是抱怨。

抱怨一詞從表面即可理解為埋怨、不滿。書中《韋氏詞典》給出抱怨的解釋是: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抱怨是消極情緒的一種表達,是大腦產生消極信息通過語言表述的一種形式。

生活中我們能輕而易舉的發現別人的抱怨,從他人說話的語句、語氣中感覺到對方的消極態度。但是往往卻忽視我們自己的抱怨。就像魚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周圍水的存在,人根本意識不到空氣的存在。即使你聽到或感覺到自己發出抱怨,你也可能根本意識不到抱怨的存在。

《不抱怨的世界》 :挑戰持續21天不抱怨,讓生活更幸福

△ 魚在水中游

抱怨與對事實的陳述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們表達的不同能量,就像“今天真冷”這是一句對事實的陳述,但是在說完“今天真冷”之後嘆口氣,那這就是抱怨了。

下面幾個生活小情景可以幫你更快地認識到你是否在抱怨。

(1)當你身體的某個部位不小心受傷的時候,感到疼痛不自主的發出痛苦的呻吟;

(2)當看到丈夫將臭襪子隨意扔在地上時:“你能不能不到處丟襪子”;

(3)當在寒冷的冬天等待公交車遲遲不來時:“車怎麼還不來啊”;

(4)當因疫情隔離在家二十多天不能出門時:“疫情什麼時候結束啊”;

(5)當孩子玩耍讓你不能安心工作時:“去去去,一邊玩去”;

(6)當你餓了父母還沒有做飯時:“什麼時候做飯啊,都快餓死了”……這些時候你是不是或多或少的在發出抱怨呢?

當你意識到你生活中存在抱怨時,不用擔心,這本書就是要讓你更快的認識到自己的抱怨,將生活中的抱怨放大,然後找到它將它消滅。

二、抱怨存在的危害

抱怨就好像口臭,當它從別人的口中發出時,我們能注意得到,但是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覺察不到。但是它卻一直影響著我們的身心健康。

《不抱怨的世界》 :挑戰持續21天不抱怨,讓生活更幸福

△ 口臭影響自身健康也給他人帶來困擾

我們往往認為抱怨能給我們帶來好處,能幫我們把消極的情緒發洩出去,說出去就會變好,其實不然。抱怨這種消極生活態度會改變我們的人生。

文中講述了兩個結局截然不同的故事:

故事一:主人公去醫院看望簡女士。進入病房前,主人公先從醫生護士那裡瞭解到簡的病情。醫生告訴主人公“她是中風,但是可以完全康復。”當主人公進入病房看到簡的狀態時非常懷疑醫生的判斷,因為簡看起來並不好,並且簡一直在告訴主人公她快死了。即使主人公向她轉達醫生的話,但是簡仍然認為她快死了。簡一遍遍說著,甚至要求跟主人公一起協商該如何籌備她的葬禮。兩個星期後,主人公為簡主持了葬禮。

故事二:主人公的好友霍爾在三十九歲那年被確診為肺癌晚期,醫生估計霍爾只剩半年的壽命。除了死亡通知書,霍爾還面臨著沒有保險、賬單堆積如山、家裡生活拮据等諸多問題。主人公得知霍爾來日無多去探望他時,霍爾沒有抱怨,只是說著他這一生有多麼美好,以及自己有多幸福,從頭到尾霍爾都很積極。霍爾在確診後又過了兩年快樂的生活,比醫生預期的時間又多活了一年半。

以上兩個故事,最終結局都是走向死亡,但是霍爾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讓他贏得了更長的時間,而原本有著較長生命週期的簡卻因為抱怨消極的生活態度,提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

《不抱怨的世界》 :挑戰持續21天不抱怨,讓生活更幸福

△ 生活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你對生活的樣子

康德曾經說過: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那抱怨何嘗不是呢?當我們因某件事心生不滿的時候,我們抱怨它,實際上正是在懲罰我們自己讓我們的身心受到傷害。

表姐結婚不到3年就被離婚了。表姐夫結婚前乾淨整潔、什麼事情都搶著幹,結婚之後變地邋遢、家務活也不幹,總是玩手機。看到表姐夫前後變化這麼大,表姐從開始的小忍變成了最後的抱怨。

從表姐夫早上睜開眼開始,“都幾點了還不起”、“你小點聲不行啊,孩子睡覺呢”、“讓你買的菜怎麼給忘了”、“你怎麼下班這麼晚啊”、“鞋子那麼髒怎麼脫這了”、“你外套幾天沒洗了,全是煙味”、“你又把襪子到處亂扔”、“都幾點了還不睡覺”……就在這樣從抱怨變成了雙方的爭吵,最後表姐夫忍受不了提出了離婚。

抱怨不但危害著我們的身體健康,還危害著我們的家庭關係。當我們因為一件小事抱怨、發牢騷時,我們和愛人的關係就產生了隔閡。我們的抱怨會產生消極影響給家人帶來不快,甚至影響孩子的健康,孩子會效仿我們的行為。

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後,就差點讓他自己成為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他開車去追趕肇事者進行理論,車開的過快險些再次出事故,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為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糕。

抱怨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讓問題更加嚴重,讓我們矇蔽了雙眼只關注問題的本身,卻忽視瞭如何去解決問題。

三、如何改變現狀

如果你看不慣某種東西,那就改變它。如果你無法改變它,那就改變你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

————馬婭•安傑盧

《不抱怨的世界》 :挑戰持續21天不抱怨,讓生活更幸福

△從說話用詞開始改變-摘自《不抱怨的世界》

改變抱怨的最好方式就是借用外物來幫助自己提醒自己改變不良的習慣,為了生活變得更美好,讓我們一起改變現狀,一起參加“不抱怨”運動。帶上紫手環(手環不一定是紫色、不一定是手環皮筋也可)當我們開始抱怨的時候,我們就將手環從一隻手帶到另一隻手上,當再次抱怨的時候我們將手環移動到另一隻手,這樣反覆直到持續21天手環帶在一隻手上不再需要移動。

為什麼是持續21天呢,因為科學家們相信堅持某種行為21天,它就會變成一種習慣。我們要從意識不到我們發出抱怨轉變到意識到抱怨並能控制不發出抱怨。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要為這個動作堅持4-6個月才能做到持續21天不抱怨。

這需要我們堅定信念,不再為自己的抱怨找藉口,不再推諉責任,要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相信自己我們可以的。為了“不抱怨的世界”為了大家和睦相處、生活到處充滿正能量,我們要試著學會改變,用積極的生活態度面對未來,迎接幸福生活。

現在,我也在嘗試著改變自己。我不會再因為抱怨而失去自己的一份好心情,我會學著把專注力轉移,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我相信自己能掌好舵,讓生命之船駛向更幸福的彼岸。

而你也可以成為其中的一份子,戴上手環,接受21天的挑戰吧,為了美好的幸福生活準備戰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