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川藥”品牌!四川11部門聯合印發《方案》

四川在線記者 殷鵬

5月6日,記者從四川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獲悉,為力促川產道地藥材產業鏈全面升級,擦亮川藥品牌,實現中藥材生產區域佈局和產品結構優化,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11部門於近日聯合印發了《川產道地藥材全產業鏈管理規範及質量標準提升示範工程工作方案》。

記者瞭解到,該《工作方案》涉及的川產道地藥材標準建設具體有十項內容,簡稱為“三標準、五規範、二體系”。具體而言,三標準為:種子種苗標準、藥材及飲片標準、商品規格等級標準;五規範為:良種繁育技術規範、種植與養殖技術規範、採收及產地初加工技術規範、產地趁鮮加工與炮製一體化技術規範和包裝貯藏運輸技術規範;二體系則為:質量追溯體系和備案與監管體系。

同時,《工作方案》還配套發佈了中藥材種子種苗標準研究技術指導、中藥材良種繁育技術規範指導等十項技術指導原則。

據介紹,該《工作方案》不僅體現了國務院簡政放權和“放管服”要求,更引入了藥品監管的新理念和制度設計:

一是引入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理念。申請“川產道地”認定的主體為中藥生產企業,由企業聯合科研院校、技術部門進行聯合研究,系統建立符合“川產道地”要求的單品種藥材的三標準、五規範、二體系;

二是企業承擔主體責任。通過認定的藥材品種,允許企業在其生產的藥材包裝上使用“川產道地”標誌,並得到各部門的政策支持,如科研立項、醫保報銷等。但對於企業違規使用“川產道地”藥材標識的,省內各廳局及市(州)相關部門根據其職能職責予以公告,必要時列入失信企業名單。

三是省級11部門聯合參與。在“四川省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牽頭,建立各廳局溝通協調互認機制。各部門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做好相應的“放管服”工作。

四是體現“全程管控、社會共治”的原則。企業通過“川產道地”認定後,將在省藥監局建立的備案信息平臺上登記,並獲得備案序列號。在備案監管平臺上的備案信息將對社會公共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近年來,中藥產業已成藥品高質量發展的“兵家必爭之地”和脫貧攻堅的重要產業支撐。從種植養殖到配方使用,中藥產業橫跨“一二三”產業,任何一個環節都將影響整個產業發展和產品質量安全。

省藥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數據顯示,四川全省中藥材品種達5000餘種,蘊藏量超過100億噸,居全國第一位。但中藥材生產技術相對落後,集成度低,重產量輕質量,從而導致中藥材品質下降,影響中藥質量和臨床療效,損害了川藥信譽。

一直以來,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強省建設和中醫藥產業發展,把中醫藥產業列為十四個重點發展產業之一,確立了由中醫藥大省向中醫藥強省轉變的戰略目標。相信通過示範工程,將會有力推動四川中藥材資源保護利用,提升中藥質量標準,全面提升川產道地藥材全產業鏈發展水平,助力健康四川戰略實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