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軍”戰俘營首次全景曝光

——中國人民志願軍優待“聯合國軍”戰俘紀實(一)

陳 輝

編 者 按:今年6月25日,是朝鮮戰爭爆發70週年;今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70週年;今年8月12日,是日內瓦第三公約——《關於戰俘待遇之日內瓦公約》簽訂71週年。

戰爭是殘酷的,《日內瓦公約》是人道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是仁慈的,因為他們認真履行了《日內瓦公約》,善待了“聯合國軍”戰俘,為世界樹立了履行《日內瓦公約》的光輝典範。


有戰爭就意味著有戰俘。為此,1949年世界上有了一部優待戰俘的第三公約——《關於戰俘待遇之日內瓦公約》。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主要戰場對手是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這支“聯合國軍”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荷蘭、新西蘭、加拿大、法國、菲律賓、土耳其、泰國、南非、希臘、比利時、盧森堡、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共16個國家的作戰部隊組成。為此,中國人民志願軍戰俘營裡有了“聯合國軍”的戰俘。


“聯合國軍”戰俘營首次全景曝光


有戰俘是一回事,能不能執行《公約》又是一回事?衡量一支軍隊是不是威武之師,要看它在戰場上能否戰勝強敵;辨別一支軍隊是不是仁義之師,就要看它如何對待戰俘?

中國人民志願軍對“聯合國軍”戰俘進行過人道主義的教育改造,在人類戰爭史上留下了優待俘虜的光輝篇章。 

十五國戰俘組成的戰俘營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俘營,不是世界關押戰俘人數最多的戰俘營,但卻是關押各國軍隊最多的戰俘營,它關押過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比利時、希臘、土耳其、菲律賓、哥倫比亞、南非、日本、波多黎各、墨西哥15個國家的4409名戰俘。


“聯合國軍”戰俘營首次全景曝光


平安北道碧潼郡是朝鮮北部的一座邊境山城,1951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戰俘營就在這裡安營紮寨,對內稱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戰俘訓練管理處,對外稱碧潼戰俘營。


“聯合國軍”戰俘營首次全景曝光


韓念龍

1951年3月13日,中央軍委作出了《由各大軍區調組外俘管訓團》的決定,指出:“除在朝作戰的志願軍第9、第13、第19三個兵團各組織一個外俘管訓團外,決定由國內西北、西南、華東、中南等地區各組織一個外俘管訓大隊,去朝鮮參加外俘管訓工作,並學習敵軍工作經驗。”3月18日,志願軍政治部發出了《關於組織俘管團事》的通知,指出:“鑑於朝鮮人力、物力的困難,今後無論美俘、偽俘一律由我志願軍負責管理、訓練,並請朝方派人參加。但美俘、偽俘必須分別收容,以便管理和教育。”俘管團成立後,33軍政委、後來的外交部副部長、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韓念龍曾任中國人民志願軍俘管團團長。


“聯合國軍”戰俘營首次全景曝光


此外,成立戰俘管理處的籌備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東北軍區長期主管敵軍工作的王央公擔任俘管處主任、總政秘書處長徐元甫和席一任副主任。俘管處下設秘書科、行政科、教育科、審處科、供應科等,並轄屬5個俘管團(5個戰俘營),俘管處設在碧潼;1團、3團設在昌城郡;2團、5團設在碧潼郡的鄉區;4團設在渭原郡城內。每個戰俘團分5箇中隊,每個中隊約130多名戰俘,中隊下分3個小隊,每個小隊45人。中隊長和小隊長由志願軍幹部擔任,翻譯擔任教員。東北軍區調到朝鮮1個營負責5個戰俘營的警衛看守。

俘管處的幹部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從國內軍委機關、各大軍區所屬部隊院校抽出的軍政幹部;另一部分來自全國高校參加抗美援朝的師生和國家機關幹部。

俘管處的翻譯人員是從全國各高校外語系參加抗美援朝的師生中挑選的,也從國家機關抽調了一小部分。朝語翻譯來自朝鮮人民軍。在志願軍戰俘營中只有英語翻譯,沒有配備過法語、比利時語、希臘語、荷蘭語、哥倫比亞語等語種的翻譯。菲律賓戰俘有40多人,當時沒有菲語翻譯,多虧菲俘中有部分人懂一些英語,只好用英語代替菲語。土耳其戰俘多達200多人,但卻沒有土語翻譯。最後,只好採取“組合語言”來代替土語。先從新疆找來一個叫馬立克的俄羅斯人,他會講土語,卻不會漢語,只好又為他配了一名俄語翻譯。後來,又從新疆找來一名維吾爾族幹部,他會漢語,但土耳其語卻不太精通。只好把他和馬立克結合起來工作,馬立克管土俘的思想工作,維族幹部負責土俘的生活。志願軍一名英語翻譯也被抽來幫忙,他可以通過英語與土俘中懂英語的戰俘交談。過了一段時期,好不容易從國內找到了原國民黨駐土耳其使館的一個外交官,總算解決了土語翻譯問題。

總參情報部成立了軍官戰俘專管大隊,負責校尉官以上的戰俘,由情報部處長丁山任大隊長和政委,席振玉任副政委。

1951年4月,200多名醫護人員組成的第7、第10醫療隊,從國內到俘管處後,組建了俘管處總醫院,各戰俘團建立了分院。總院編制床位120張,設內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放射科、檢驗科、手術科、化驗室、X光室及藥房等科室,醫院配有萬能手術檯和無影燈等醫療設備。總院和分院都設有門診部和住院部,並定期到戰俘中隊進行巡迴醫療和進行防疫工作。

1953年在戰俘遣返時,聯合紅十字會的代表參觀了碧潼俘管處總醫院,紅十字小組內的“聯合國軍”一方代表仔細察看了各科室。在參觀中,丹麥醫生雅各布遜看到醫院有各式各樣的手術器械,感到十分驚奇。他們打開放手術器械的玻璃櫥,拿出幾件觀賞後,表示滿意。接著,他們又參觀了藥房、牙科、眼科、耳鼻喉科、X光和理療設備,異口同聲地稱讚;“這裡的設備很好。”

本作品版權歸“晨暉軍事”所有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聯合國軍”戰俘營首次全景曝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