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商朝後裔,為什麼卻學周禮

子曰:“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

孔子是商朝後裔,為什麼卻學周禮

論語

背景解讀:孔子是魯國人,可祖籍宋國。當年周滅商時,為了安撫商朝的貴族,將他們安置在宋國,特許宋國沿用商朝禮制。據說孔子先祖是商朝開國君王商湯。

譯文:孔子說:“周朝的禮儀制度借鑑於夏、商二代,是多麼豐富多彩啊。我遵從周朝的制度。”

深入解讀一:豐富多彩的周禮難道就是這麼吸引孔子?

孔子是因為周禮豐富多彩,比夏商兩朝的禮儀複雜,才遵從周禮的嗎?

他一身致力於克己復禮,見不得周禮的崩塌,可作為一個商朝後裔,難道就這麼擔心周禮的滅亡嗎?

所以孔子這句話中其實隱藏了很多信息。這個理由不足以讓孔子認定周禮。

應該結合他之前的話,綜合解釋。

孔子是商朝後裔,為什麼卻學周禮

禮器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深入解讀二:豐富多彩加上可以認證對錯,就足夠讓孔子選擇嗎?

豐富多彩的周禮,加上系統完善,可以認證對錯,所以孔子選了周禮。

其實我們往往從中丟失了最重要的成分。

那就是周禮,是孔子順應時代的選擇。

孔子感慨於春秋時期禮制的崩塌,讓人們恢復周禮,他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可他為什麼一邊批評夏商,卻鼓吹周禮呢?因為畢竟周,還是天子,還是有影響力的。他的思想,沒有什麼開拓性,只是選擇了一個隊,站住而已。

孔子是商朝後裔,為什麼卻學周禮

順應時代

深入解讀三:當今社會還恢復周禮?

這是基本不可能去做的,去做也是錯的。因為這種東西脫離時代太遙遠了。

克己復禮曰仁,我們給他一個時間範圍,在春秋戰國時期,可以這麼說。

拿到此時此刻,則是完全不對的。不能與時俱進的觀點,就稱不上正確的觀點。

孔子是商朝後裔,為什麼卻學周禮

投機罷了

孔子選擇周禮,是順應時代,或者叫政治投機。祖先對孔子真那麼重要,就該選商禮。所以我們不要去看他說什麼,而看他做什麼,好話反正論語都說了一個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