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金不如藏玉!當黃金遇上和田玉

藏金不如藏玉!當黃金遇上和田玉

提到金和玉,你會想到什麼?金玉良緣?還是被玩壞的商場“金鑲玉”?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金和玉總是結伴出現:既有金口玉言、金枝玉葉、金科玉律等成語,也有“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等詩詞,當然還有《紅樓夢》中讓人念念不忘的“金玉良緣”的故事。

藏金不如藏玉!當黃金遇上和田玉

那在和田玉領域,大家所說的“金包玉”又是怎麼回事呢?

“金包玉”籽料

藏金不如藏玉!當黃金遇上和田玉

有一種玉,雖然叫金包玉,卻和黃金一點關係也沒有,卻貴氣的不得了,就是金包玉籽料。

金包玉籽料,就是大家說的金包銀。這其實是一種非常形象的叫法。

藏金不如藏玉!當黃金遇上和田玉

先來說金包銀的“金”。這個金,不是指黃金,而是指皮色。

我們知道籽料的皮色有很多種,紅皮、灑金皮、黃皮等等。而金包銀一般是指黃皮。

可以是金黃皮,也可以是一種淡黃皮。

藏金不如藏玉!當黃金遇上和田玉

除了黃皮之外,金包銀也經常指一些黃沁的籽料。

這些黃沁籽料,顏色像是雞油黃,皮色微沁,沁的並不厚,比油皮厚一些,但也能隱隱看出裡面的玉質。

藏金不如藏玉!當黃金遇上和田玉

而如果沁的太深,或者是顏色太深的話就不能稱作金包銀了。

總體來講,金包銀的顏色以黃、金黃為主,暖色皮居多。

現在很多商家把一些造假的黑皮也叫金包銀,就有些誇張了。

藏金不如藏玉!當黃金遇上和田玉

而“包”字也有講究。它說的就是這些黃皮籽料、黃沁籽料皮色和沁色的分佈。

玩家們所說的金包銀,或者說好的金包銀籽料,皮色要多而且聚,通常是將整個料子完全包住,或者包住了一大部分。

藏金不如藏玉!當黃金遇上和田玉

如果是一小塊聚皮或者灑皮,那算不上是“包”,自然也就不能稱之為金包銀了。

再說“銀”,這個銀,自然也不是指金銀的銀,而是說金包銀籽料裡的肉一定要夠白,不能泛青、泛灰。

藏金不如藏玉!當黃金遇上和田玉

好的金包銀,肉的質地一定要好,並且細度、密度、結構也要說得過去。如果白肉能達到脂白的級別,並且無結構,那就非常罕見了。

本來,好皮好肉同時出現已經難得,如果金黃的外皮下藏著的玉質潔白如羊脂,又有誰會不喜歡呢?

藏金不如藏玉!當黃金遇上和田玉

金包玉長什麼樣?

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恐怕就是通過技術把黃金和和田玉鑲嵌在一起。還有很多人覺得金包玉就是商場中隨處可見的“金鑲玉”、金貼玉。

藏金不如藏玉!當黃金遇上和田玉

其實,金包玉和金鑲玉不同,和金貼玉更有天壤之別。

如果說金鑲玉,特別是金貼玉代表了低端、質量差、水分大,那麼金包玉相對來說則要高端很多,也值錢很多。

特別是一些包金玩籽,通過這種鑲嵌加工,不僅受到了很多青睞,而且價格不菲。

藏金不如藏玉!當黃金遇上和田玉

當然,也有人對此存有質疑,覺得是因為原石有瑕疵,才需要通過鑲嵌來掩飾。確實,這種情況存在,並且有些玉器製品,比如手鐲,如果不小心斷了,很可能就需要包金來修復。

這種情況有,但也不能以點概面。

藏金不如藏玉!當黃金遇上和田玉

比如,現在玩料越來越珍貴,為了避免磕碰,有人就在外面鑲嵌上了黃金用以保護。

還有一些小籽料,拿在手上太小不稱手,想做成吊墜戴在脖子上,但又不想破壞籽料的原生態,更不能打孔,怎麼辦?就可以通過鑲嵌來完成。

藏金不如藏玉!當黃金遇上和田玉

一些飾品,金包玉的工藝的確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一個光芒外露,一個光華內斂,它們的相逢,是在奢華與低調中結合互補,在絢爛與平淡中求取平衡。

ID(181_1873_418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