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識:便祕的煩惱在於你不認識便祕的原因

便秘分哪幾類?

科普知識:便秘的煩惱在於你不認識便秘的原因

便秘在臨床上有多種分類方式:

按病程或起病方式,可分為急性便秘和慢性便秘;

按有無器質性病變,可分為器質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

按糞塊積留部位,可分為結腸性便秘和直腸性便秘。

有學者把便秘按急、慢性分類,將急性便秘分為暫時性單純性便秘和症候性便秘,將慢性便秘分為習慣性便秘與症候性便秘,而習慣性便秘又可分為結腸性便秘與直腸性便秘。

什麼是器質性便秘?

器質性便秘是指由於臟器的器質性病變(如消化道疾病、內分泌代謝疾病、藥物及化學品中毒、神經系統疾病等)所致的便秘。例如腸粘連及不完全腸梗阻的病人,均可發生便秘,這種便秘就屬於器質性便秘。

患器質性便秘的病人,必須重視原發病的治療,否則,便秘最終不會得到解決。

什麼是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指由於生活規律改變、情緒抑鬱、飲食因素、排便習慣不良、藥物作用等因素所致的便秘,例如,外出旅行的人,由於生活規律、周圍環境的改變,以及勞累等因素的影響, 多會出現便秘,這種便秘則屬於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的病人,除腸道易激綜合徵外,均可通過生活規律化,合理飲食、調暢情志、養成良好排便習慣以及去除其他病因等手段達到治癒便秘的目的。而患有腸道易激綜合徵的病人 ,其發生的便秘雖屬功能性便秘,但必須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什麼是習慣性便秘?

習慣性便秘是指長期的、慢性功能性便秘,多發於老年人。

但亦有學者認為習慣性便秘不僅僅限於功能性便秘,它又包括結腸性便秘與直腸性便秘,因此 ,患有習慣性便秘的老年人應及早去醫院查明便秘的原因。

什麼是急性便秘?

急性便秘是指近期突然發生的便秘,包括暫時性功能性便秘和症候性便秘。暫時性功能性便秘多由於生活環境的突然改變、一時性的情緒抑鬱、進食過少等國素所致,這種便秘除腹脹外,一般不會有其他痛苦,若消除病因,並能習慣之後,便秘可自行痊癒。症候性便秘屬於器質性便秘,由疾病引起,發病突然,可引起劇烈腹痛、嘔吐等症狀,如急性腸梗阻、腸絞窄等引起的便秘。這種情況應迅速查明病因,及時處理。

什麼是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為長時期的反覆便秘,其發病可以是由急性便秘長期不愈轉化而來,亦可以是在發病初起即為慢性便秘,後者於慢性疾病所致的便秘中多見。

慢性便秘仍可分為器質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好發於老年人及體弱多病的人。慢性便秘由於其便秘發生時間較長,對人體的危害較大,所以,患有慢性便秘的病人必須重視對它的治療。

什麼是結腸性便秘?

結腸性便秘又稱為弛緩性便秘,是由於結腸緊張度降低,即腸平滑肌鬆弛,腸蠕動減弱,致使食物殘渣在結腸中運行遲緩,引起便秘。

結腸性便秘多發生在體質虛弱、並伴有內臟下垂症狀者以及年老體衰、大病以後或體力下降者。長期持續的結腸便秘,會出現腹脹、腹痛、食慾減退等症狀。

什麼是直腸性便秘?

直腸性便秘是糞便早已到達直腸,但因為神經反應遲鈍,不能引發便意,致使大腸不能蠕動,而引起排便困難。

直腸性便秘多發生在早晨無排便時間、痔瘡、肛裂疼痛難忍以及經常灌腸者。肛裂的病人發生直腸性便秘會使肛裂加重,因為發生直腸性便秘時的大便往往特別硬。

什麼是痙攣性便秘?

痙攣性便秘屬於功能性便秘,是由於結腸運動過於強烈,引起結腸痙攣,腸腔過於狹窄,使大便無法通過而致的便秘,又稱為腸道易激綜合徵,其特點是便秘—腹瀉交替,或者是長期腹瀉。

痙攣性便秘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精神因素,其便秘特徵是:飯後即出現下腹疼痛,立刻產生便意, 排出又硬又小的細條狀糞便,並且便量很少。患有痙攣性便秘的病人,必須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什麼是梗阻性便秘?

梗阻性便秘,多屬於器質性便秘,它是由於腸內或腸外的機械性腸梗阻,使腸內容物運行障礙所致。腸內梗阻常見於結腸癌,增殖型腸結核,不完全性腸套迭,腸扭轉或結腸狹窄和其他原因所致的腸道梗阻。腸外壓迫性梗阻常見於手術後腸粘連,結核性腹膜炎(粘連型),妊娠等。此種便秘大多起病後會伴有其他症狀。

中醫如何認識“便秘”?

中醫認為便秘是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或欲大便而艱澀不暢的一種病證。在我國古代醫學中,便秘有很多名稱,如“大便難”、“後不利”、“脾約”、“閉”、“陰結”、“陽結”、“大便秘”、“大便燥結”、“腸結”等。

傳化過程中,胃主受納, 腐熟水谷,其氣下行;脾主運化,其氣上行,小腸“受盛”經脾胃作用後的水谷進行泌別清濁; 大腸傳導糟粕。所以,胃的腐熟失常與氣失和降,脾的運化失司及清氣不升,小腸的泌別失職, 大腸的傳導異常,均可引起大便異常。腎主液,肺主氣,當腎虛肺燥時也可引起大便秘結。歷代醫書中,對此論述很多:“大便秘結,腎病者也。經曰,北方黑水,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蓋以腎主五液。津液甚,則大便調和。”“若飢飽失節,勞役過度,損傷胃氣及食辛熱味厚之物而助火邪,伏於血中,耗散真陰,津液虧少,故大便燥結。然燥結之病不一,有熱燥,有風燥,有陽結,有陰結,又有年老氣虛,津液不足而燥結者。”以上論述非常重視腎陰虧虛、津液不足、胃氣受損等因素。有關熱與寒可致便秘的論述也很多:“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臟不和,冷熱之氣不調,熱氣偏入腸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否結,壅塞不通也。”“悶俗作秘,大便澀滯也,熱耗其液,則糞堅結而大腸燥澀緊斂故也。”“手足冷,大便秘,小便赤,或大便黑色,脈沉而滑……此名陽證似陰也。”而清代醫家則提出了便秘與肺燥有關的觀點:“大便閉結,人以為大腸燥甚,誰知是肺氣燥乎?肺燥則清肅之氣不能下行於大腸。”更有醫家提出便秘與房事、飲食、七情等均有關的論述:“原其所由,皆房勞過度,飲食失節,或恣飲酒漿,過食辛熱,飲食之火起於脾胃,淫慾之火起於命門,以致火盛水虧,津液不生,故傳道失常,漸成結燥之證。 ”提出“蟲積”、“七情氣”、“痰滯不通”、“藥石毒”、“髒寒”、“血液枯”等均可導致便秘,從而更充實了便秘的病因學說。

中醫對便秘的治療亦有較深的研究。治療上提出了不可妄用攻下,“……大抵治病必究其源, 不可一概用巴豆、牽牛之類下之,損其津液,燥結愈甚。”“如妄以峻利藥逐之,則津液走,氣血耗,雖暫通而即秘矣。”明代醫家李中梓提出妄用攻下之害:“每見江湖方士,輕用硝黃者十傷四五,輕用巴豆者十傷七八,不可不謹也,或久而愈結,或變為肺痿吐膿血,或飲食不進而死。”因此治病必須求本。除藥物治療外,清代醫家還注重利用導引術治療便秘,保生秘要曰 :“以舌頂上顎,守懸雍,靜念而液自生,俟滿口,赤龍攪動,頻漱頻吞,所降直下丹田,又守靜咽數日,大腸自潤,行後功效。”

中醫很重視便秘對人體的影響,早在漢代,醫家便提出腑氣不通致衰的理論:“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五味入口,即入胃,留毒不散,積聚既久,致傷沖和,諸病生焉。”說明了保護大便通暢,易延年益壽這個道理。因此,一旦患了便秘,要立即找出原因,及時治療,以免後患。

中醫將便秘分為幾類?

我國古代醫家對便秘的分類法較多,如《傷寒論》將便秘分為“陰結”、“陽結”、“脾約 ”、“津竭”等;後世醫家又有風秘、氣秘、溼秘、寒秘、熱秘、冷秘、虛秘、熱燥、風燥之分。後又因立名太繁,又將便秘以陰結和陽結來概括:有火者為陽結,無火者為陰結。現代中醫內科著作中,多將便秘分為熱秘、冷秘、氣秘、虛秘(又包括氣虛便秘、血虛便秘、氣血俱虛便秘)。

何謂熱秘?

所謂熱秘,是指由於胃腸積熱,即燥熱內結,耗傷津液,使大腸傳導失潤,大便乾結而引起的便秘。

熱秘好發於素體陽盛,嗜酒、喜食辛辣食物,或熱病之後的人。

何謂氣秘?

所謂氣秘是指由於氣機鬱滯,通降失職,使糟粕內停,不能下行所致的便秘。

氣秘多發於憂愁、思慮過度、情志不暢或久坐不少動的人。

氣秘和熱秘均屬於實證便秘。

何謂冷秘?

所謂冷秘是指由於陽氣虛衰,陰寒內生,致陽氣不通,腸道傳送無力,大便艱澀所致的便秘。

冷秘多發於年老體衰及久病者。

何謂“虛秘”,如何分類?

所謂虛秘即虛證所致的便秘,是由於勞倦、飲食內傷或產後、病後以及年老體虛,氣血兩虧, 氣虛則大腸傳送無力,血虛則津液不能滋潤大腸,而導致大便排出困難,以致秘結不通。

虛秘分為氣虛便秘、血虛便秘以及氣血俱虛便秘三類。

便秘的病因病機

飲食不當會造成便秘嗎?

飲食不當是造成功能性便秘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飲食不當造成便秘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進食量過少。由於某些原因不能正常進食,或盲目節食,致使進入胃腸的食物減少,經胃腸吸收後,所剩餘的少量食物殘渣對結腸壁產生的刺激較弱,使腸蠕動減少;同時,少量的食物殘渣對直腸壁所產生的壓力過小,亦不能引起排便反射產生。

(2)所進食品過於精細,即所進食物中含植物纖維太少。因為食物中的植物纖維在胃腸內不易被消化吸收,它可以增加結腸、直腸內容物的量,刺激腸蠕動,激發便意產生。如果進食過於精細,其後果與第(1)問題中所提到的是相同的。這種情況可見於各種病人、失牙的老年人及偏食的兒童。

(3)過食辛辣食物。過多吃一些辛辣食品,能使腸胃積熱,耗傷津液,使大便乾澀不通。當然, 這亦與人的體質有關。

(4)飲水量不足。如果進入大腸內的水分不足,則不能潤滑大腸,使大腸內腸內容物乾澀難行, 而引起大便秘結。如果體液不足,腸液的分泌亦會減少。這種情況常見於特殊工種的工作人員、上學的學生等。

另外,進食不規律,嗜酒等均可導致便秘

哪些飲食方法易導致便秘?

首先是飲食生活本身,只要聽聽便秘患者的陳述,大致就可以得知他們患上便秘都有其共同的“原因”:①不規則的飲食生活。②食量過小。③暴飲暴食後的節食。④經常在外飲食或進食速食品。

其次就是飲食本身的問題。①一味地進食容易消化的食品,進精食而不食粗糧。②營養失衡, 偏食某些食物。③每日的水分攝入不足,或汗出過多而補充水分相對較少。④脂肪攝入不足。脂肪攝入過多固然對身體有害,但攝入過少或敬而遠之,亦不足取。脂肪可使大便柔滑,同時可因含的脂肪酸刺激腸道而使腸運動加快,改善排便情況。

為什麼不良的排便習慣會造成便秘?

良好的排便習慣對保持大便通暢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相反,不良的排便習慣則是引起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良的排便習慣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不及時排便。一般人在晨起後或早飯後有排便的習慣,尤其是早餐後,因為進食可以引起排便反射(胃—結腸反射),加之晨起後由於人的直立,通過重力作用使糞便充滿直腸的速度加快,故多數人會在早餐前後產生便意。有些人因為早晨時間太緊,便意會受到抑制,這樣時間久了,糞便在腸內水分被吸收而變得乾硬,致使排出困難。另外,直腸長期感受糞便的壓力,其敏感性逐漸減退,影響了便意的產生,進一步加重便秘。

(2)排便時喜歡“讀書看報”。人的排便過程一部分是隨意的,一部分是不隨意的。有些人解大便時喜歡手裡拿一份報紙或一本書,往往精力集中在看書上,使排便時間大大延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便秘。

(3)排便姿勢不良。由於某些因素的限制,有些人不能採取蹲式或坐式的姿勢排便,例如術後病人,長期臥床不起的病人,由於排便姿勢的不適,影響排便的正常進行,日久亦可產生便秘。

勞倦過度會造成便秘嗎?

所謂勞倦過多,多指在工作、生活、學習、家務中過度繁忙勞累,或在進行一項活動和工作時超過自己所能負擔的限度,如經常工作到深夜、睡眠不足、家務或應酬過忙、旅途疲勞未能得到充分休息等。疲勞能使機體處於虛弱和被動的狀態,消耗體力和精力,打亂人的正常生理 ,抑制排便反射從而引起便秘。

祖國醫學認為勞倦過度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勞力過度,二是勞心過度,三是房勞過度,這三個方面均可導致便秘症的發生,下面分別加以闡述:

(1)勞力過度:大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傳導之官,變化出焉”,把經過消化吸收過的水谷殘渣排送出體外。如果大腸傳導失常,就會使腑氣壅滯,而產生便秘。大腸的正常傳導功能的發揮,主要依賴於人體氣血運行正常,氣虛則傳送無力,血虛則大腸失榮,而生便秘。《內經》曰 :“勞則氣耗”,是指人的體勞過度、過於疲勞,就會耗傷脾氣。脾為人體氣血生化之源、為後天之本,脾氣主升、主運化,它可將水谷之精微上輸於肺,肺與大腸相表裡,如果肺氣通降正常,則大腸傳導功能正常。而大腸又屬脾胃系統,凡脾胃虛弱,運化失常,均可直接影響大腸的傳導功能。人在過度疲勞時,脾氣即虛,氣血生化乏源,則肺氣亦虛,脾肺氣虛、氣血虧損, 均可使大腸傳導失常而致便秘的發生。

(2)勞心過度:如果人們思慮過度,就會暗耗陰血。同時,憂思傷脾,脾傷則運化失常,中焦氣機不利,出現脾傷氣結,氣結則使津液不得輸布,大腸失於陰血、津液之濡潤,無水不行舟,大便不下,而生便秘。

(3)房勞過度:如人體恣情縱欲,房事過度,就會耗傷腎精,腎是人體生命的根源,為一身元陰元陽之本,腎主五液,司人體水液代謝。腎陰虧虛,下元虧損,則命門火衰。一方面使陰寒內盛, 凝滯腸胃,陽氣不運,津液不布則生便秘。另一方面腎陰虧虛本身,也會使大腸失於潤澤,而生便秘。正如《醫學正傳·秘結》所說:“腎主五液,故腎實則津液足而大便滋潤,腎虛則津液竭而大便燥結,原其所由,皆房勞過度,……淫慾之火起於命門,以致火盛水虧,津液不生,故傳導失常,漸成燥結之證。”

便秘與情緒有關嗎?

現代醫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許多疾病都有其心理根源。軀體疾病和精神疾病一樣,都不是由單一因素所造成的,而往往是多種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其中十分重要的是與心理、精神因素有密切關係,它們和細菌、病毒、遺傳、體質、免疫等生物學因素以及有害的理化因素一樣,不僅能引起精神疾病,而且也能擾亂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致使軀體發生各種疾病。

便秘的發生有多種原因,但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與人的情緒有關,而且有很大關係。人在一定的內外環境刺激下,伴隨著情緒體驗,發生一系列生理變化。長期精神緊張不安,憂鬱焦慮,沮喪恐懼的情緒,都能通過神經系統影響胃腸道的運動和分泌功能,引起胃腸動力性疾病和功能紊亂,如腸道易激綜合徵就是常見的一種,過去稱之為“過敏性腸炎”。

祖國醫學也認為,情志不暢,鬱思氣結,一則思慮傷脾,脾氣不足,則氣虛而傳送無力;二則氣鬱傷肝,肝氣失於調暢,氣機壅滯,則“氣內滯而物不行”,或氣鬱日久化火,火邪傷津,亦可使腸道失潤,最終都會使大腸的氣機紊亂,通降失常,傳導失職,糟粕內停,不得下行,而發生大便秘結。

便秘與體質有關嗎?

人體的正氣強弱與體質稟賦有著密切的關係。體質即人的素質,是人們的個體在其生長髮育的過程中形成的機能與結構上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往往決定著機體的自我調節控制能力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決定著機體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其所產生病變類型的傾向性。因此,便秘的發生也與體質有很大關係。

首先,體質決定是否發病。如體質健壯、正氣旺盛,氣血運行正常,則難以發病。相反,正氣內虛,氣血不足之人,則容易發病,即所謂的氣虛運物無力,血虛大腸失潤,則易生便秘。如大病久病之人或婦人產後體質虛弱,氣血虧虛,氣虛大腸傳導無力,血虛津枯,不能下潤大腸,則均易發生便秘,即虛秘。

其次,體質決定對某種致病因素或疾病的易感性。如瘦人多火,火邪傷陰,陰液虧虛,大腸失於濡潤,則易導致大便乾燥,排出困難。

再次,體質決定疾病的證型。如祖國醫學中的便秘一病,有冷秘和熱秘之分。所謂冷秘即指素體陽虛之人,因其陽氣虛衰,以致陰寒內盛,凝滯腸胃,陽氣不運,津液不通,因而形成冷秘之證。可見不同的體質類型決定了便秘的不同證型。

為什麼熱病易造成便秘?

所謂熱病即指人體感受溫熱病邪而引起的以熱象偏重,而且極易化燥傷陰的一類外感疾病。熱病初期,侵襲肺衛,而肺與大腸互為表裡,熱邪襲肺,肺為熱邪壅閉,氣機宣降不利,傳導失司,則可致大腸積滯不通,而生便秘。邪熱若不解,入之於內,可見裡熱熾盛,造成陽明腑實,兼有陰液虧損之證,導致胃腸積熱,腑氣不通,而成腹滿燥實,亦會出現便秘。邪熱留連日久,耗傷陰津,津液既虧,大腸失於濡潤,水不行舟,或邪熱造成大腸燥熱,耗傷津液,或熱邪灼津,使脾陰不足,不能下及大腸,均可導致大腸津虧,亦發便秘。由上論述可見熱病易致便秘是由於熱邪致病及其傳變特點所決定的。

便秘的辨證施治一般分為:(請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應用)

便秘(內科)實秘者,腸胃積熱麻子仁丸(或當歸龍薈丸、黃龍湯、涼膈散),氣機鬱滯六磨湯,陰寒積滯大黃附子湯;虛秘者,氣虛黃芪湯(若氣虛下陷脫肛者補中益氣湯、肺氣不足生脈散、日久腎氣不足大補元煎),血虛潤腸丸(或五仁丸),陰虛增液湯(或益胃湯、,陽虛濟川煎(或理中丸、四神丸、右歸丸)。血虛腸燥養血潤腸煎。氣血不足術殼麻桃蜜湯。陰虛血燥,氣虛不運老人便秘方。腸燥失潤,氣滯作脹加味滋陰潤燥方。或吳氏通幽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