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一事無成,該怎樣走出這失敗的人生?

前兩天,在知乎上看到有人向我提問:24歲一事無成,該怎樣走出這失敗的人生?

​題主說她24歲,換了無數份工作,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定位,還有中度的抑鬱,還有社交恐懼症,信用卡還欠了幾萬塊錢的債,覺得好迷茫好沒用,活的好累。

這個提問引起了我的思考。

我是95年,17年畢業,到今年剛好24歲。如今滿打滿算畢業2年了,也經歷過迷茫彷徨,雖然也窮過,但也一直沒有富過。

24歲一事無成,該怎樣走出這失敗的人生?

說起我的人生也算是一事無成了,雖然沒有題主抑鬱欠債那麼誇張,但滿打滿算也換過了好幾份工作。

但想想人生嘛,不就那麼回事,經歷的事情越多,遇到再大的事情,都感覺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1

大一的時候,我去廈門電子廠打工,說是去體悟人生實現經濟獨立,實際就是流水線的工作。那個時候,我發現,人跟人的差距,是很多因素一點一滴拉開的,不過最關鍵的還是選擇。

比如,有很多比我小很多的95、96年的人,他們因為上了一個專科學校,在十六七歲就在外面打工,如果不是問年齡,心智成熟的都像是二三十歲的成年人。

而那時候的我,就是一個剛剛步入大學,還沒接觸社會的小孩子。

社會責任、生存的壓力讓他們過分的早熟,讓他們慢慢的遠離校園,在溝通和交流的時候,我會發現我思維的成熟度真的比不上他們為人處事的態度。

18歲的年齡,人生選擇不同,有人選擇工作,有人選擇讀書。

這個時候,那群早早步入社會的人已經早熟了,而還沒有步入社會的人,只是在大學裡一日日學知識渾渾噩噩的度著日子。

不過雖是這樣,也拉開了一些差距。

24歲一事無成,該怎樣走出這失敗的人生?

2

三四年前,我開始業餘兼職帶藝考的小孩,周旋在各個高中,有重點高中的有三流高中的,我發現了很大的區別:重點高中的孩子有目標,三流高中的孩子大多都是一邊迷茫一邊空想。

那些三流高中的孩子腦細胞活躍很多,他們喜歡玩,也愛耍小聰明,每次起鬨的最多要數他們。

有一天,我推開了職高高二的某個班級,跟老杜我們一個播音一個編導在教室裡編故事,讓小孩通過我們的故事來確定選擇藝考這條道路。

一番振奮人心的演講過後,我問:你們有夢想嗎?一個小孩開始對著我抹眼淚。

“老師我也不想這樣,但是我上的高中就這麼差,每年上二本的就很少。”“我每天都想著努力,但是一看周圍同學大家都在玩,想使再多的勁兒總是一會兒就洩了。”


時隔多年以後,我腦海裡還有這樣的場景,這個小孩在欄邊,一邊跟我訴說著迷茫一邊抹眼淚,而我在一邊講勵志雞湯一邊安慰他。


但讓我沒想到的是,事情後來出現了反轉。


24歲一事無成,該怎樣走出這失敗的人生?


再次去學校的時候,當初那個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小孩嚼著口香糖,滿不在乎的說道,考不上大學拉倒唄,大不了掙錢打工。

24歲一事無成,該怎樣走出這失敗的人生?

我有時候常常想,

如果把人生當做是一場升級打怪的遊戲。

有的人,遊戲剛開始就躺贏了;

有的人,遊戲沒多久就成了炮灰;

還有的人,穿著一身破馬甲,所向披靡,最後也殺的頭破血流。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真的很大嗎?到底差在哪裡?後來,我好像也慢慢找到了答案。

至於失敗的人生,

我覺得大多都是看選擇吧,

其實你是可以選擇更好的生活。

但是你早早的就已經開始自我放棄了。


作者簡介

.▼.

浮世安擾:90後新媒體從業者,3年互聯網教育從業經驗,業餘時間讀書寫作,2019年立flag,分享100本書,輸出100篇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