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就像幹細胞,在抗疫前線迅速分化為先鋒兵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作者:張曼玉

年輕人就像幹細胞,在抗疫前線迅速分化為先鋒兵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曼玉)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以下簡稱“北醫三院”)援鄂醫療隊中,有75名90後,佔比達到57.4%。5月8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回應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的問題時,援鄂醫療隊隊員、90後黨員、第二臨時黨支部書記、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吳超形容,“年輕人就像人體的幹細胞,在抗疫前線迅速分化為先鋒兵,投入新冠肺炎救治的工作中。”

年輕人就像幹細胞,在抗疫前線迅速分化為先鋒兵

本報記者張曼玉現場提問。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齊徵攝

3月11日,吳超和王奔——醫療隊“唯二”的兩個90後黨支部書記,執筆把在抗擊疫情當中的感悟和在前線所做的工作向習近平總書記做作了彙報。3月15日深夜,他們盼來了總書記的回信。3月16日上午,中央指導組的專家和領導來到北醫三院醫療隊駐地宣讀了這封回信。

“總書記的肯定讓我們年輕隊員興奮不已。”吳超說,“抗疫的大考是我們這些年輕醫護沒有遇到過的。作為醫護,我們應該拋開年齡的標籤,面對疫情,救死扶傷,義不容辭。年輕人面臨的質疑是敢不敢擔當、能不能擔當。另外,擔當和成長也是分不開的,如果敢擔當,也能擔當好,自然就會有成長。”

吳超表示,在抗疫工作中,年輕人也表現出了創新和活力。在得到醫療隊老師的支持後,年輕的醫護人員開展了新冠患者的血壓、血糖、心功能、消化道、心理狀態管理以及相關研究,並且每天都會總結和查閱最新的新冠肺炎相關文獻,積極參與危重病例的討論。有個愛琢磨的年輕同事,就地取材,反覆研究,開發了新的防霧劑,解決了大家護目鏡起霧的問題。“年齡最小的護理隊員是1997年出生的,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也要給患者翻身、拍痰、餵飯、打水,進行吸痰、霧化、處理患者的大小便等高危護理操作。”

“我們醫療隊中有17年前參加過抗擊‘非典’的老兵,當年的他們也是所謂的年輕人,他們在17年前表現出的擔當、責任和成長現在傳承給了我們。”吳超介紹,每次開病房的時候,年輕人都是跟著前輩進入陌生的工作環境;和前輩一樣握著患者的雙手給他們加油打氣;在做支氣管鏡、氣管插管等高危操作時,也都有年輕人衝鋒在前的身影……

“看到前輩們的擔當,我們年輕人也自然而然地擔起了應該承擔的任務。同時,在前輩的引領下,我們可以把擔子挑得很穩。”吳超說。

責任編輯:姜蕾 齊徵

流程編輯:李伊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