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中的依法 以德 用情

學校管理中的依法 以德 用情

學校管理主要是以“育人”為目的,是用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的人性化管理,是與物質生產領域不同的特殊的管理活動。如何創造一個寬鬆、民主、和諧的工作、學習環境,讓教師工作得舒心,讓學生學習的暢心,讓學校管理更貼近人性化,一直是做校長的關心和探討的問題。

首先要以“法”治校。“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校工作千頭萬緒,如果沒有一套健全的規章制度,學校的管理就會陷入混亂。優化學校的管理機制,必須嚴格按章治校,這也是依法治校的需要。學校要遵循教育方針、政策、法規、條例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計劃、指示和各種規範性制度,結合本校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規章制度。制度要細,並且要具有可操作性、預見性,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制度的出臺,必須經過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把它列為學校管理的重要內容,形成工作規律和有序管理的習慣。制度通過後在教職工中,廣泛宣傳,做到人人知章、守章,按章辦事,按章評比檢查和獎懲。在執行過程中,發現有不完善或有缺陷、缺漏的地方可以發動教職工討論、修改、補充,使制度不斷地完善。

有“法” 必依,執“法”必嚴,制定了制度就要嚴格執行,否則,形同虛設的制度還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管理者要帶頭執行,以身作則,不姑息養奸。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給任何人一點特權,不做好好先生。校長若只求和氣,不講原則,以“朋友”凝聚人心,以哥兒義氣緩解與處理矛盾,以小恩小惠去調動教職工積極性,結果不但局面打不開,到後來關係也不和諧。

其次是以“德”治校。 “以德治人,心悅誠服也。”學校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地方,它在一種和諧、優美的氛圍中孕育著人的心靈。學校的這種特性決定了它不同於其他職能機構,校長的工作也不能像其他部門的領導那樣做做指示、發發文件、開開會就算完成。校長的身上必須具有一種人文精神,這種人文精神化為一種人格魅力,這種魅力引導全校師生不斷地塑造自己的心靈,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邁進。作為管理者要不斷培養自己的道德情操,用高尚的品格感染人。高尚的人格,使人產生敬佩感,能吸引人,促使人模仿,給學校決策者帶來巨大的影響力。

因此,校長必須具有令人信服的思想品德修養,必須堅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凡要求教師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禁止教師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給教師樹立榜樣。即使看見地上一片紙屑,決策者也當著師生的面撿起,以此來帶動影響全校師生。堅持公正無私,不帶偏見地、平等地對待每一位教師。特別是在分配工作、考核評優、評模選優等教師關注的敏感問題上,一視同仁,不搞厚此薄彼。“其身正,不令而行。”實踐證明,只有具有高尚人格的校長,才能使教職工內心信服而自願接受影響,才能確立起穩固的權威,有效地領導管理好學校。

第三是用情感人。當前,社會正處於轉型時期,教師的價值取向、道德觀念發生了多元變化,知人善任顯得尤其重要。知人善任,重在“知人”,難也在“知人”。“知人”的過程是一個雙向瞭解、交流的過程。校長要知教師,教師也要知校長。知人要知心。校長要放下架子,對教師主動關心,坦誠交心,教師才能對校長付出真心,對學校樹立信心。校長通過談心、交心,達到知人、知心,從而把廣大教師凝聚在領導群體的周圍。“知人”的目的在於“善任”。“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校長應須根據教師的學識個性、愛好特長、能力水平,合理配置,優化組合,人盡其才,整體高效,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位教師的聰明才智。要摸清教師在性格、經驗、工作實際、生活狀況、社會關係諸方面的特徵,並傾注於積極的期待,鼓勵教師嘗試風格不同的教學方法和不同的教育對象,將教師的分擔安排、目標及研究任務同時下達。

以“情”感人,還要求校長表達方式得當,運用感情適度,情撒所有職工,不偏不倚,不感情用事,不以親疏論感情,不以感情論親疏。要學會互相關心 ,領導關心教師,教師關心領導。其實教師不要求領導事事關心,時時關心。校長要做的是雪中送碳和錦上添花。有困難、憂愁,到現場慰問,有喜事到現場祝賀。但是校長還應學會接受關心,千萬不要擺出一副高高在上,不需要別人關心的救世主面孔,這樣的校長可敬但不可愛。“士為知己者死”,要時刻關心同志,愛護同志,在無形中更緊密地團結在你的周圍,形成一個無堅不摧的戰鬥集體,這樣才能做到有情、有感、有效率。

總之,在學校管理中,做為一校之長要以制度約束人,以品德感召人,以真情團結人。使校長與教師的關係和諧互動,使學校的工作協調發展。

責任編輯:喬佔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