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是民族還是是世界的?

華為現在處於媒體的風口浪尖,任老也不得不從後臺轉到前臺,為企業站臺吶喊,但是作為國人的我們是不是應該冷靜的思考一下,在這種畸形的國際政治和經濟環境下,如何保護我們的民族企業,如何理解企業家的所困呢。

首先華為不是上市公司,這也是其作為本土公司區別於阿里巴巴、京東等的獨特之處。任老雖然是一個“小股東“,但是不必面臨萬科王總的野蠻人踹門,而只要悶聲打造自己的商業帝國。華為作為一個做項目的工程公司,走出國門,放眼海外是必然的選擇,華為正在做的就是開放自己,讓世界瞭解華為,理解華為,這正是拓展海外市場的必由之路,而反觀我們將華為是為自家後院的獨寵,是不是有些狹隘了呢。

華為以前就是以後更是一家跨國公司,其沒有國資國企背景,更適合闖蕩海外,其技術功底深厚,有強烈的海外市場需求,但作為跨國公司雖然有民族情懷,但更應有包容的胸懷,用於承擔的氣魄。

我們不應該將華為固定在中國範圍內,國內有國資背景的中興等巨頭,其市場佔有率只能依靠獨有技術和成本優勢分的一杯羹,所以要生存必然要走出國門,其也正是在國外闖出了一片天地,但現在面臨困境,應該說是巨大的黑洞更為確切,其要吸乾華為的精髓,5G封殺、操作系統封殺、芯片封殺。。。每個都是致命傷害,這就是其作為我們民族企業所遭受的政治欺凌,如果中興作為政治籌碼,遭受這樣劫難還有強大的背景,而民企華為所遭受的是不是就只有背後強大的大眾輿論和聲援了?這給華為造成的到底是支持還是壓力?華為沒有退路,也不能選擇閃展騰挪的策略,因為其扯起了民族復興的大旗,而這是一個民企所能承擔的嗎?華為一再強調,其是一家應用型的企業,所擁有的都是應用型的科學家,基礎工業的短板其沒有能力補齊,還要向發達國家學習,這大家都注意到了嗎?這是他在呼喊,其所承擔的是不可承受之重。

我們應該理解民族工業,其發展之路真可謂血淚史,用夾縫中生存一點不為過,所以大眾應該平和的面對他們所做出的選擇,像聯想可以選擇將基地外遷,華為也可以,阿里巴巴也可以外包,但是其畢竟是有祖國強大後盾的企業,其不會忘本,其面對的不侷限於中國市場,雖然中國市場是其根本,但我們不應該當拖油瓶,現在哪家企業不在疲於公關事務?互聯網上的評論可以說就是企業的生命線,我們恰恰缺少的是支持其走向海外,去做跨國企業巨頭,靈活的應用商業智慧去贏得市場的成功。

現在眾多企業已經走出國門,投資亞太、非洲等,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向全球佈局,反觀國內,環保成本、勞動力成本、產業轉移等使得企業將低端產品外包是必然的選擇,這也是我們產業升級所必須面對的陣痛,陣痛過後不能一地雞毛,而是涅槃重生。良心企業應該將高端的研發和核心技術留在國內,將企業資金資源流向國內,最終助力中國走產業金融強國之路。

打鐵還需自身硬,國內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基礎科學加大投入,包容的文化氛圍,這些都是留住民族企業所必須的,企業要生存就要盈利,還有要承擔社會責任,相信我們的華為企業家們一定有根的情懷,在廣闊的海外市場上勇往直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