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之夏朝:他治理了黃河的水患,被稱為治水英雄

堯做皇帝的時候,黃河流域的水患一直是個令他頭疼的事,每次黃河水一氾濫,老百姓就苦不堪言,房子被毀,莊家被淹,老百姓迫於無奈,只能搬到高的地方去生活,但是高的地方又有許多毒蛇猛獸,時不時的有人就受傷,或者家禽丟失,這日子簡直沒法過。堯看到百姓生活如此艱難,他也十分著急,於是堯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共同商討治水的問題。他徵求各位部落首領的意見,想讓各位首領給他推介一個能治水的人才,首領們大多數都推選鯀。但是堯不太相信鯀的能力,但是首領們都說沒有比鯀更強的人了,就讓他勉強的試一下吧,堯無奈的同意了。

中華上下五千年之夏朝:他治理了黃河的水患,被稱為治水英雄

鯀花費了9年的時間,可是洪水並沒有被治理,反而鬧的更加兇了。原因就是鯀只知道用土將水擋住,建造堤壩,結果黃河水太兇猛,每次都將堤壩沖垮,導致洪水集聚了更多,威力越大。等到舜成為部落首領的之後,他想看看洪水治理的情況怎麼樣了,於是就去治水的地方視察,舜去了一看,發現鯀非但沒有將水治理,反而鬧的更加嚴重了,於是就將鯀殺了。

鯀死了之後,舜又讓鯀的兒子繼續治水。禹改變了他父親的治水方式,採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方法,將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經過13年的努力,終於將洪水引到了大海中,地上的人們又可以安居樂業的生活了,農作物的種植也恢復了正常。

中華上下五千年之夏朝:他治理了黃河的水患,被稱為治水英雄

舜派禹去治水的時候,禹才剛結婚不就,但是他為了治水,到處奔波,好幾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有一次他路過了家門,聽見嬰兒在哭,也狠下心沒有進去探望。當時,黃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做龍門山,這座山堵住了河水的去路,將河道變的十分狹窄,黃河水流到這裡的時候,常常溢出河道,發生水災。禹到了那裡,仔細觀察地形,帶領人們將龍門山開鑿出一個口,這樣,黃河水就暢通無阻了,再也沒有發生過水災。後代的人們為了感謝禹治水有功,就尊稱他為大禹。

中華上下五千年之夏朝:他治理了黃河的水患,被稱為治水英雄

舜年老之後,他也像堯那樣向尋找一個繼承人,因為大禹治水有功,所以人們都推介他為部落首領,就這樣,舜死了之後禹成為了部落的首領。禹作為部落首領的時候,生產力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人們生產的東西已經有了剩餘,有了剩餘的產品,部落和部落之間就有了戰爭,戰爭抓住的俘虜,不殺了他們而是把他們變成了奴隸,為自己的部落服務。就這樣漸漸的發展成了奴隸社會。

由於大禹治水有很大的功勞,所以他在部落裡的威望還是很高的,有很大的權利。傳說禹年老的時候去東方的部落視察,並召集部落首領,去見禹的人都帶著玉帛,場面十分隆重,但是有一個叫做防風氏的部落首領去的晚了,禹就認為他對自己不敬,怠慢了他的命令,於是就將防風氏的首領殺了。這就說明,禹在當時的社會中已經有點從部落首領變成國王的意思了。

中華上下五千年之夏朝:他治理了黃河的水患,被稱為治水英雄

當禹死了之後,按照禪讓的制度應該是選舉一個有威望的人。禹手下有個助手,他曾經幫禹處理政事,他死了之後,他的兒子伯益繼續在禹的手下做助手。按照禪讓的制度來說,伯益應該是部落首領的繼承人,但是禹死了之後,禹所在的部落卻擁戴禹的兒子啟作為部落的繼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