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兵減灶,齊國魏國馬陵之戰的幾大疑點,你都知道嗎?

大家好,這裡是縱橫家夢天,歡迎關注我的頻道。

增兵減灶,齊國魏國馬陵之戰的幾大疑點,你都知道嗎?

第十三期

上期說到,秦國在衛鞅的主持下,進行了第二次變法,確立了郡縣制並統一了度量衡。

秦國第二次變法之後,公元前350年至公元前341年,天下總算是過了一段太平日子,此年間諸侯俱無戰事。

然而在公元前341年,魏國又一次發兵伐趙。

這一次,該是魏國為報桂陵之仇而戰,不然魏王咽不下這口氣。

增兵減灶,齊國魏國馬陵之戰的幾大疑點,你都知道嗎?

魏惠王

趙侯無奈,又派人去齊國搬救兵,由是,齊魏兩國再次交戰,這就是齊魏兩國戰爭的第二場戰役,即馬陵之戰。

但這裡,同一本《史記》中出現了一個天大烏龍。下面是魏國世家,田氏齊國世家與孫武吳起列傳對馬陵之戰的記載。

增兵減灶,齊國魏國馬陵之戰的幾大疑點,你都知道嗎?

(魏惠王)三十年,魏伐趙,趙告急齊。——《史記.魏世家》

(齊宣王,實為齊威王十六年)二年,魏伐趙,趙與韓親,共擊魏。…韓氏請救於齊。——《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桂陵之戰)後十三歲,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無疑,三種說法指的都是同一場戰爭,但說法卻大不相同,有的說魏國攻趙,有的說魏國攻韓,連究竟是哪國“告急於齊”的也分不清楚。

(致粉絲:在之後,我們碰上的戰爭在《史記》裡都有不同的說法,將逐一推敲)

推敲起來,只有兩種可能。

一種,馬陵之戰可能分為三個階段,先是“魏攻趙”,由於“趙與韓親”,因此兩國“共擊魏”,而後趙國發現局勢不利,(因為《田敬仲完世家》中有云

“趙不利,戰於南梁”。)於是轉而與魏和好,共同攻韓,於是“韓告急於齊”,最終引發了齊魏之戰。之所以三種說法如此不相同,只是因為三本列傳中的立場不同而已。

對於魏國來說,它的本意是要攻趙,不慎激發了韓國,誘使其與齊國交戰。無論哪家向齊國求助,魏國仍然是為了攻趙,因此在《魏世家》中趙國佔有了全部席位。

增兵減灶,齊國魏國馬陵之戰的幾大疑點,你都知道嗎?

秦將白起

對於救世主齊國來說,遏制魏國擴張是主要任務,因此所謂“趙與韓親”是它想要的結果。但是最終讓齊國出兵的是韓國,而不是趙國,所以《田敬仲完世家》(以下簡稱《田世家》)中如此記載。

對於孫臏田忌來說,打仗是他們的責任,因此只需要這場戰爭的直接動機就行了,而直接動機就是趙魏攻韓,韓國向齊國求救,所以《孫子吳起列傳》中是這樣記載的。

增兵減灶,齊國魏國馬陵之戰的幾大疑點,你都知道嗎?

如若真是這樣,倒也可以解釋為何此戰役終於馬陵,因為魏惠王二年時,魏敗韓於馬陵,齊若援韓,大抵也應該在馬陵一帶援韓,敗魏自然就在馬陵。

第二種,這場戰役或許根本不在於三晉,而是魏國對齊國的一次報復。

憑藉魏國的兵力,加上這幾年的休養生息,擊敗趙韓豈非輕而易舉,但魏國懼怕的齊國,上一次圍魏救趙著實把魏國打了個夠嗆,萬一齊國故伎重演,魏國就會面臨滅國的危險。

所以,魏國發動所謂的“攻趙”、“攻韓”,只是虛晃一槍,目的是誘齊軍入晉而殲之,屆時齊在晉地內無援,魏國定能收勝,報桂陵之仇。

當然,目前史家眾說紛紜,尚無定論,你們覺得呢,快在文章下方評論吧。

究竟馬陵之戰如何進展,且聽下回繼續嘮嗑。

增兵減灶,齊國魏國馬陵之戰的幾大疑點,你都知道嗎?

關注縱橫家夢天,持續更新更多精彩的歷史文章,看縱橫史,就看縱橫家夢天,歡迎各位有想法的同學在下方留言討論,記得點贊轉發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