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語文課後習題參考答案(3年級 下冊)

部編版小學語文課後習題參考答案(3年級 下冊)


1.古詩三首

  ●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絕句》。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要正確劃分古詩的節奏,如:“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韻腳要讀得響亮而稍長,讀出古詩的韻味。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韻腳是“zhī”,朗讀時韻腳要重讀;還要把握古詩的情感基調,感受古詩的節奏美和韻律美。如朗讀《三衢道中》時語速要平緩,語調要歡快些,讀出詩人山行時的愉悅心情。

  背誦古詩要講究方法,嘗試回憶背誦法:朗讀到一定程度後,合上書試背,嘗試對記憶內容進行回憶,這樣能增強記憶的效果。

  ● 結合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說說三首詩分別寫了怎樣的景象。

  《絕句》描寫的是春回大地,萬物甦醒,暖融融的太陽,將萬里江山照耀得非常美麗;春風吹拂,綠草如茵,鮮花飄香,春意盎然。春風吹送著初放的百花和茵茵芳草發出的芳香。凍土融化,土地溼潤,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

  《惠崇春江晚景》描寫的是早春的清晨,詩人信步江畔。迷離的晨霧尚未散盡,令人彷彿置身仙境。轉過青青的竹林,一株桃樹閃入眼簾,看那滿樹花苞,已有兩三枝綻放笑臉。一陣“嘎嘎”的歡叫傳入耳中,循聲望去,三兩隻鴨子邁著蹣跚的步子,遊過水邊的嫩葦叢,在江水中自在遊弋。江水轉暖了,河豚上市的時節也到了!

  《三衢道中》描寫的是梅子泛黃的時候,正是雨季,卻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上小船,游到了小溪的盡頭。回程正好走山路,看到的是一路綠蔭濃濃並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綠蔭深處傳來的聲聲黃鸝的啼鳴,更增添了不少遊興。


2.燕子

  ● 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畫面,並讀出對燕子的喜愛之情。背誦第1~3自然段。

  ⑴朗讀指導:首先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然後想象畫面,什麼樣的燕子在怎樣的春日裡飛行、停歇。朗讀時要突出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的美景,讀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⑵背誦時要先反覆朗讀課文,想象畫面進行背誦。

  ● 讀一讀,記一記,再說幾個這樣的詞語。

  這些詞語都是偏正式詞語,前面的詞修飾後面的詞。形式是:形容詞+名詞,即中心語被修飾語修飾。

  壯麗的山河偉大的人民尊敬的長輩漂亮的蝴蝶崎嶇的道路明媚的春光金燦燦的果實俊俏的臉龐

  ● 找出課文中優美生動的語句,讀一讀,再抄寫下來。

  ⑴一身烏黑的羽毛,一對輕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那樣可愛的活潑的小燕子。

  ⑵二三月的春日裡,輕風微微地吹拂著,如毛的細雨由天上灑落著,千條萬條的柔柳,紅的白的黃的花,青的草,綠的葉,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爛漫無比的春天。

  ⑶小燕子帶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陽光滿地時,斜飛於曠亮無比的天空,嘰的一聲,已由這裡的稻田上,飛到那邊的高柳下了。

  ⑷另有幾隻卻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橫掠著,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爾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圓暈便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


3.荷花

  ●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好下面的詞語。背誦第2~4自然段。

  ⑴朗讀指導:結合對課文的理解,把自己想象成作者也來到公園看荷花,體驗入畫的美好心境。朗讀時,要把荷花的優美姿態表現出來。在語調高低不同的變化中,體現荷花的姿態美,表現出喜愛荷花的感情。

  ⑵“花瓣兒花骨朵兒蓮蓬衣裳”這些詞語中,前兩個要注意兒化音的讀法:“花瓣兒”讀時要去掉韻尾加捲舌動作;“花骨朵兒”讀時直接加捲舌動作。後兩個詞要注意輕聲的讀法:“蓮蓬”和“衣裳”這兩個詞中第二個字要讀得又輕又短。

  ⑶背誦指導:背誦時應先理解段落內容,以便記憶。

  ● 默讀課文。說說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畫”。

  滿池的荷花色彩明豔,開得美麗多姿,而彩色的筆畫出的畫面也是色彩明麗的;荷花又是活生生的真實景色,親眼所見,隨風舞動,從這些地方體會到這一池荷花就像“一幅活的畫”。

  ● 畫出課文中你覺得優美生動的語句,和同學交流。

  ⑴“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這句話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描寫了荷葉的茂盛和荷葉碧綠以及又大又圓的特點。

  ⑵“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這段話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表現了荷花的形態美。

  ● 小練筆:第2自然段寫出了荷花不同的樣子,仿照著寫一種你喜歡的植物。

  ⑴描寫有序,條理清楚。按一定順序寫,文章才會顯得條理清楚。寫喜歡的植物,可以按照“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來寫,才能顯得有條不紊。

  ⑵抓住特徵,細緻描繪。要抓住喜歡的植物的特色重點來寫。可以細緻觀察,抓住植物的顏色、味道、姿態等來重點寫,也可以抓住它們的動態和靜態展開細緻的描寫,將植物處於靜態與動態時的特徵和諧完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⑶巧用修辭,適當想象。在描寫植物的時候,可以巧妙地使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這樣,你的文章會更加出色。除了巧妙地使用修辭手法外,我們還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盡情想象。

  我們一走進公園大門就聞到一陣陣的清香。放眼望去,婀娜多姿的秋菊已經開了不少,有紅的、黃的、白的、粉的。在鬱鬱蔥蔥、密密層層的綠葉的陪襯下,顯得更加美麗動人。菊花的姿態也各不相同,有的頭碰頭,像是在說悄悄話;有的昂著頭,像是在聽人們的讚揚;有的低著頭,像是在沉思;還有的面向太陽,像是在向太陽揮手。


5.守株待兔

  ● 把課文讀通順,注意讀好“因釋其耒而守株”。背誦課文。

  ⑴這是一篇文言文。首先,要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其次,要注意停頓: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因釋其耒而守株”的停頓是“因/釋其耒/而守株”。

  ⑵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進行背誦。

  ● 藉助註釋讀懂課文,說說那個農夫為什麼會被宋國人笑話。

  那個農夫不好好勞動,幻想憑運氣過好日子。他把一個偶然發生的現象當成了一定會發生的事情。最後他既沒有得到兔子,又荒廢了自己的田地,所以被宋國人笑話。

  ● 讀讀“閱讀鏈接”,和同學交流:故事中的坐車人錯在哪裡?

  這個人行駛的方向錯了,還固執己見,不聽朋友的勸告。


6.陶罐和鐵罐

  ● 默讀課文。說說陶罐和鐵罐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

  默讀時,要做到:不出聲讀,不動嘴唇;不用手指著讀;還要邊讀邊思考。

  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 奚落、嘲笑陶罐。然而,埋在土裡許多年後,陶罐出土成寶,鐵罐卻化為鏽土。

  ● 結合課文中描寫陶罐、鐵罐神態和語言的語句,說說陶罐、鐵罐的性格有什麼不同,再分角色朗讀課文。

  結合課文中描寫陶罐和鐵罐的語言和神態的句子,可以看出陶罐謙虛,為人處事和諧。而鐵罐目中無人,驕傲自大,諷刺挖苦別人。

  ● 從陶罐和鐵罐不同的結局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我明白了:與人相處要正確對待別人的長處和短處,對人要寬容,要互相尊重。陶罐最後成了文物,讓我們想到有的人外表並不華麗,但他們的品德和心靈卻非常美好,所以他們能經得起挫折和時間的打磨。

  ● 讀讀“閱讀鏈接”,想想故事中的北風和課文中的鐵罐有什麼相似之處。

  故事中的北風和鐵罐都驕傲自大,不知道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不知道自己的缺點是什麼。


7.鹿角和鹿腿

  ● 朗讀課文,注意讀出鹿的心情變化。

  朗讀課文時,要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讀出鹿的驚訝,對鹿角的喜愛與讚美,對四條腿的不滿,遇到獅子時的毫不猶豫以及險些喪命時的感嘆。

  ● 根據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有一隻鹿,在池塘邊喝水時,看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不禁欣賞起自己的角:“我的角多麼精美別緻,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當看到自己的四條腿時,又不禁抱怨起來:“這四條腿太細了,怎麼配得上這兩隻美麗的角呢?”

  當一頭獅子逼近鹿時,它撒開長腿就跑。不一會兒,就把獅子甩在了後面。就在獅子不想再追的時候,鹿的角卻被樹枝掛住了。獅子猛撲過來,鹿用盡全身力氣,使勁一扯,才把兩隻角從樹枝中掙脫出來,然後又拼命向前奔去。兩隻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鹿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它獅口逃生!

  ● 下面的說法,你贊成哪一種?說說你的理由。

  我贊成第二種說法,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們各有各的長處。因為鹿角讓鹿更美麗,鹿腿使鹿更善於奔跑,讓鹿更能適應大自然的生活。


9.古詩三首

  ●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清明》。

  ⑴學習古詩,重在朗讀。首先要讀正確,做到一字不差,韻腳要讀飽滿。同時注意詩句間的停頓;其次,還要讀出詩的韻味。

  ⑵背誦要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先將古詩讀熟,然後抓住詩中的關鍵詞,邊讀邊想象畫面,最後進行背誦。

  ⑶默寫要在背誦的基礎上進行。生字的書寫要正確,標點符號也要正確。

  ● 這三首詩分別寫的是哪個傳統節日?寫出了什麼樣的節日情景?

  《元日》寫的是過春節,寫出了過春節時人們燃放爆竹、飲屠蘇美酒、開門迎日、更換桃符等一系列的節日。《清明》寫的是清明節,寫出了清明時節詩人雨中問路、牧童熱情指引的情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的是重陽節,寫出了詩人獨在異鄉思念家鄉和親人,想象家鄉的兄弟登高插茱萸而少自己的孤獨情景。


10.紙的發明

  ● 默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樣子填寫下面的圖表。

  ⑴默讀課文要做到不出聲、不指讀,還要有一定的閱讀速度。

  ⑵第1自然段:總述造紙術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第2自然段:講述了早期書寫材料的變化,以及得不到普及的原因。第3自然段:寫人們發現可以用麻來造紙,但是麻紙比較粗糙,不便書寫。第4自然段:寫蔡倫改進了造紙術,造紙術得到了傳承。第5自然段:寫我國的造紙術對世界文明的深遠影響。

  造紙術發明以前:用龜甲、獸骨、青銅、竹片、木片等,材料笨重,攜帶不便。帛,太貴,不能普及。

  西漢時代:用麻,粗糙,不便書寫。

  東漢時代:蔡倫改進造紙術,原料多,便宜。

  ● 結合課文中的相關語句,說說為什麼只有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了。

  用蔡倫改進的這種方法造的紙,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製造,價格又便宜,能滿足多數人的需要,所以這種造紙方法就傳承下來了。


11.趙州橋

  ● 朗讀課文。抄寫第3自然段,體會這段話是怎樣把趙州橋的“美觀”寫清楚的。

  ⑴抄寫課文時字跡要工整,書寫要正確,標點符號要抄寫正確。

  ⑵這段話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橋面兩側石欄石刻畫的精美圖案來寫趙州橋的“美觀的”。

  ● 假如你是導遊,試著用下面的詞語,向遊客介紹趙州橋。

  世界聞名、雄偉、創舉、美觀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趙縣,光臨世界聞名的趙州橋,我很高興能為大家服務!

  趙州橋非常雄偉。橋長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寬。這麼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三十七米多寬的河面上。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衝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橋面兩側有石欄,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趙州橋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 你還知道哪些“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同學交流。

  ⑴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牆,用以阻隔敵騎的行動。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⑵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 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⑶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13.花鐘

  ● 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

  ⑴朗讀課文,首先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然後抓住文中重點句子練習朗讀,讀好文中的排比句、疑問句,讀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⑵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練習背誦。抓住每種花開放的時間、顏色或形狀等特點進行背誦。

  ● 默讀第1~2自然段。分別說說這兩段話的大意。

  第1自然段介紹了不同的植物開花的時間是不同的。

  第2自然段介紹了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

  ● 課文用不同的說法來表達鮮花的開放。填一填,體會一下。

  薔薇綻開了笑臉。睡蓮從夢中醒來。萬壽菊欣然怒放。紫茉莉甦醒過來。 月光花在七點左右舒展開自己的花瓣。曇花卻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

  ● 仿照課文中表達鮮花開放的語句,寫一寫你喜歡的花。

  清晨六點左右,龍葵花張開白色的五角星似的小手;下午五點,俏麗的紫茉莉慢慢地打開它那嬌嫩的花瓣;剪秋羅在晚上七點綻開了笑臉!


14.蜜蜂

  ● 默讀課文。把下面的圖表補充完整。

  實驗目的:驗證蜜蜂是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實驗過程:抓蜜蜂放紙袋裡;叫女兒在蜂窩旁等;做記號放蜜蜂出來。

  實驗結論: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

  ● 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再從課文中找出類似的詞句,和同學交流。

  二十隻左右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它們兩點四十分回到蜂窩裡,肚皮下面還沾著花粉呢。

  “二十隻左右”是個概數,不是準確的數字;“好像”“大概”也只是作者的一種猜測,並不能肯定。前兩句話表現了作者求實的科學作風。

  像這樣的句子還有:“也就是說,在大約三刻鐘的時間裡,那兩隻小蜜蜂飛了四公里路,這還包括了採花粉的時間。”這句話中“大約”也不是準確時間,從這些詞語裡能看出作者的科學作風。

  第三句中“兩點四十分”表示確切的時間,從這裡可以看出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


16.宇宙的另一邊

  ● 課文寫了宇宙另一邊的哪些秘密?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宇宙的另一邊是這一邊的倒影。我拿作業的時候,另一個我正在收拾作業。我爬樓的時候,另一個我在上樓。我趴在窗臺看星空,他也在看星空。這一邊是冬天下雪,那一邊是夏天下雪等。

  ● 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邊還會有哪些秘密?和同學交流,看誰想得更奇妙。

  另一邊的小動物都會說話,能和人類溝通。那裡的冬天不冷,夏天不熱。那邊沒有自然災害,人們都幸福快樂地生活著。


17.我變成了一棵樹

  ● 默讀課文。說說你覺得哪些想象有意思。

  作者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棵長滿各種形狀的鳥窩的樹:三角形的、正方形的,還有長方形的、圓形的、橢圓形的、菱形的……風一吹,它們就在枝頭跳起了舞。

  還有當作者餓了,看小動物吃東西流口水時,小動物們的各種猜測也特別有意思。

  最有意思的是故事的結尾想象媽媽一早就知道“我”的秘密時的感動。

  ● 如果你也會變,你想變成什麼?變了以後會發生什麼奇妙的事?

  我要變成一片小雪花,雪夜裡,我隨著風翩翩起舞,四處飄蕩,飄過每一個地方,飄過每一個角落……調皮的我們有時候落在馬路上,讓馬路上的行人頓時戰戰兢兢,走不好就會滑個大跟頭。讓騎車的人也不得不下車行走,不然會摔倒,所以要特別小心呀! 兄弟姐妹們聚在一起,便成了雪堆,孩子們把我們堆成了雪人,給我們穿衣戴帽,配上紅辣椒嘴、胡蘿蔔鼻子……讓我們更漂亮。


18.童年的水墨畫

  ● 朗讀課文。背誦《溪邊》。

  ⑴朗讀課文是瞭解課文內容、鞏固生字識記成果的主要途徑。首先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然後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背誦《溪邊》。首先要把詩歌讀正確、讀流利,在此基礎上進行背誦。

  ● 說說你在溪邊、江上、林中分別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溪邊:看到了釣魚的孩子;靜靜的溪水映著愛美的柳樹,映著釣魚孩子的倒影;靜靜的釣魚竿上立著紅蜻蜓,彷彿覺得空氣都停止了流動,似乎大家都怕魚受驚。魚上鉤的一剎那,這種靜立刻被打破了,溪水流動了起來,水中的人影碎了,魚跳躍著,孩童歡笑著。

  江上:看到了一群孩子像鴨群一樣跳入水中,在水裡互相你潑我濺地嬉戲。就在這嬉戲中,一個孩子鑽入水中,不見了。突然一陣水花,他出現了,調皮地笑著,露出兩排銀牙。

  林中:看到了剛剛經過雨水洗過的松林,各種蘑菇蓬勃地擠出地面,孩子們笑著鬧著成群結隊地採蘑菇,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賜予的歡樂。

  ● 聯繫上下文,說說下面詩句的意思。

  人影給溪水染綠了。意思是:人在溪水中的倒影被溪水染上了淡淡的綠色,說明春天的溪水是綠色的。

  只見松林裡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意思是:只看見一個個戴著像蘑菇一樣的斗笠的孩子們。


19.剃頭大師

  ● 朗讀課文。說說老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有什麼不同。

  老剃頭師傅剃頭時小沙總是覺得一會兒痛一會兒癢,跟受刑一樣。小沙卻央求“我”給他剃頭,還願意付“我”錢,即使“我”剪得參差不齊他也誇“我”是剃頭大師。

  ● 一邊默讀一邊想,試著回答下面的問題。

  ⑴“剃頭大師”和“害人精”分別指誰?為什麼這樣稱呼他們?

  “剃頭大師”是“我”,“害人精”是老剃頭師傅。因為小沙不愛去理髮店剃頭,所以誰給他剃頭他就叫誰“害人精”,因為“我”沒有給小沙弄痛,所以他覺得“我”像“剃頭大師”。

  ⑵“我”為什麼說“世界上再也沒有比他更優秀的顧客了”?

  這裡的“優秀”是反語。“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小沙對“我”剃頭的要求是隻要不剪破耳朵就可以,可以看出小沙很小,天真可愛,對自己的髮型沒有任何要求。

  ● 課文為什麼用“剃頭大師”作為題目?和同學交流你的看法。

  用“剃頭大師”作為題目非常吸引人。單看題目以為是介紹一位非常擅長剃頭的人,讓讀者非常有興趣讀下去,讀完課文才發現這是一篇充滿童趣的文章,讓我們覺得這個題目非常有意思。


20.肥皂泡

  ● 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吹肥皂泡的過程。

  過程: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隻小木碗裡,加上點兒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然後用一支竹筆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個輕圓的網球大小的泡兒。再輕輕地一提,那輕圓的球兒便從管上落了下來,軟悠悠地在空中飄遊。若用扇子在下面輕輕地扇送,有時能飛得很高很高。

  ● 課文中有一些句子不容易讀懂,如,“五色的浮光,在那輕清透明的球面上亂轉”。在課文中找一找,說說這些句子的意思。

  “五色的浮光,在那輕清透明的球面上亂轉。”這句話從顏色的角度來表現肥皂泡的美麗:輕盈飄逸、清澈透明的“球面”上反射著五彩繽紛的光,而且不停地亂轉,給人一種奇異的美。

  這樣的句子還有:

  “有時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這脆薄的球,會扯成長圓的形式,顫巍巍的,光影零亂。”這句話寫出了肥皂泡的形狀的變化,從小巧精緻、嬌嫩柔軟的“小球”到顫抖搖晃、色彩紛繁的“長圓”,形態多樣。

  ● 讀句子,體會豐富的想象,再想一想:這些輕清脆麗的小球,還有哪些美麗的去處呢?

  這幾句話運用想象,寫肥皂泡帶著希望和夢想飛起來了:飛上藍天,親近明月,渡過天河,追逐夕陽……孩子們的思緒從地到天,從天到地,再到嬰兒,那樣開闊、遙遠。句末省略號表示作者腦中還有許多美好的想象,沒有具體描寫出來,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

  肥皂泡輕悠悠地飄過屋頂,飛上樹梢,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了小鳥的翅膀上,和小鳥一起去森林中旅行……


22.我們奇妙的世界

  ●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課文分別從哪幾個方面寫了天空和大地。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情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從清晨的日出,各種奇妙形狀的雲彩,噼噼啪啪的雨點,雨後的水窪,落日的餘暉和夜晚的星星等方面描寫了天空的奇妙;從春天萬物生長的奇蹟,夏天的樹蔭帶來的涼爽,秋天的落葉紛飛和冬天的冰雪世界,以及植物和動物世界的景象描寫了大地的奇妙。

  ● 結合生活經驗,說說你對“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這句話的理解。

  天空的日出、雲彩、雨點、落日、星星,還有春天的植物生長、夏日的樹蔭、秋天的落葉、冬天的冰雪這些事物,都是平常我們見過的,是極普通的事物。可是作者卻用一雙尋找的眼睛發現了它們的美麗,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機。所以作者說“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 小練筆。讀一讀下面的句子,感受這些普通而優美的事物。你也來寫一寫吧。

  這些句子中作者描寫了雨後的水窪、夜空的群星以及夏日的綠蔭,這些事物都是平常我們見過的、習以為常的事物,也就是作者所說的“普通而又美的事物”。

  溪流向我們展示了它的奇妙。

  清晨,溪流是那樣的冰冷、清澈,宛如一 條正在慢慢移動的螞蟻軍隊。有時,那些調皮的孩子們,將一些鵝卵石扔進溪流裡,那清脆的“咕咚”聲,把我們的思緒帶到那流淌的溪水中了。

  當雨點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時,那溪流就變得更歡快了。

  一天結束了,太陽的餘暉映照在溪流上,似一條長長的金鍊子,彎彎曲曲地穿過一座又一座的房子。


23.海底世界

  ● 朗讀課文。說說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海底世界的。

  課文通過描寫海底的環境、海底的動物、海底的植物、海底的礦藏來表現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是從這兩方面介紹海底世界的。

  ● 在課文中找找下面的句子在哪個自然段,說說那段話是怎樣把這個意思寫清楚的。

  這兩句話分別在課文的第4、5自然段,是這兩個自然段的中心句。第4自然段是圍繞“海里的動物,各有各的活動方法。”這句話來寫的,介紹了海參、梭子魚、烏賊和章魚,還有貝類的活動特點。第5自然段是圍繞“海底的植物差異也很大。”這句話描寫的,介紹了海底的植物顏色多種多樣;海底的藻類大小不一,有的需要用顯微鏡才能看清楚,有的則長達二三百米。

  ● 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竊竊私語”在這裡指海底動物發出的各種聲音,這是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既顯得有趣味,又容易使人產生聯想,有一種神秘感。

  “免費的長途旅行”是有些貝類的活動特點,這裡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有些貝類藉助外力活動的特點,既生動又形象。


24.火燒雲

  ● 朗讀課文。背誦第3~6自然段。

  ⑴朗讀課文,首先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然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背誦課文第3~6自然段,首先要把課文讀熟,然後抓住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和關鍵詞語進行背誦。

  ● 說說課文寫了火燒雲的哪些特點,你是從哪些語句瞭解的。

  課文寫火燒雲顏色絢麗、形狀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特點。“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這句話寫出了火燒雲顏色多、變化快的特點。“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表現了火燒雲色彩絢麗的特點。“一會兒,天空出現一匹馬,馬頭向南,馬尾向西。馬是跪著的,像等人騎上它的背,它才站起來似的。”這句話描寫了火燒雲的形態千姿百態。“忽然又來了一條大狗。那條狗十分兇猛,在向前跑,後邊似乎還跟著好幾條小狗。跑著跑著,小狗不知哪裡去了,大狗也不見了。”這句話寫出了火燒雲瞬息萬變的特點。

  ● 讀讀下面這些表示顏色的詞語,再說幾個類似的。

  白茫茫、綠油油、蘋果綠、檸檬黃、半黑、半紫、半青、半黃


25.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

  ● 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裁縫和顧客對話的語氣。

  分角色朗讀課文,首先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然後根據人物性格特點分角色練習朗讀,讀出人物性格特點。裁縫是個慢性子,在讀的時候,語速要慢一點,語氣要平和一些;顧客是個急性子,讀時語速要快一些,語氣要急躁一些。

  ● 默讀課文。填寫下面的表格,再借助表格複述這個故事。

  ⑴

部編版小學語文課後習題參考答案(3年級 下冊)

  ⑵一年冬天。裁縫店裡走進一位顧客。顧客把一卷布料放到桌上,對裁縫說:“我想做件棉襖。請問師傅,您準備讓我什麼時候來取衣服——秋天?夏天?春天?……”

  裁縫說:“就在冬天。”裁縫又補充一句:“不過,我指的是明年冬天。”於是,做衣服的事兒就算說定了。

  不料,這位顧客第二天又跑到裁縫店來,說:“我不做棉襖了!把我那棉襖裡的棉花拽掉,改成夾襖,讓我提前在秋天就能穿上合適的新衣服吧。”裁縫答應了:“為您服務,沒說的!”顧客滿意地走了。

  可是第三天他又來了。“師傅,把我那夾襖的袖子剪去一截兒,改成夏天能穿的短袖襯衫吧,我實在等不及了。”裁縫點點頭:“剪袖子,只要咔嚓咔嚓兩剪子,好辦得很,沒問題。”

  又過了一天,那顧客再來的時候,顧客說:“對不起,麻煩您再給我改成春裝吧。袖子嘛,把上次剪下來的再接上去就是啦。”裁縫這回搖頭了:“接上去的袖子多難看啊。”

  顧客洩氣了。但裁縫又拍拍他的肩,說:“您放心,憑我的手藝,不用接袖子也能給您做出一件最漂亮的春裝。”裁縫解釋說,“因為您的布在我的櫃子裡擱著,我還沒開始裁料呢。”

  顧客驚訝、惱怒地瞪大了眼睛!

  “您可別忘了,”裁縫提醒他說,“我是個慢性子裁縫啊。”


27.漏

  ● 默讀課文。說說故事中的哪些內容你覺得最有意思。

  默讀課文,這篇課文較長,默讀時既要做到不出聲,不指讀,還要有一定的閱讀速度,學會瀏覽課文。

  當老婆婆說她什麼都不怕,就怕漏時,老虎嚇得渾身發抖,賊聽得腿腳發軟。賊撲通從屋頂的窟窿裡跌下來,正巧摔到虎背上。然後老虎馱著賊逃跑時,描寫了老虎和賊的心理活動和動作,這部分有意思。

  老虎和賊第二次去偷驢時,在路上遇見,彼此認為對方就是“漏”,把對方嚇昏。這部分也有意思。

  ● 選擇喜歡的部分,和同學分角色朗讀,體會故事的趣味。

  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注意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 藉助下面的示意圖和文字提示,按照地點變化的順序,複述這個故事。

  從前,有一戶人家:老公公,老婆婆,還喂著一頭小胖驢。一天晚上,下著小雨。老虎和賊來了。老公公和老婆婆在裡屋說起話來,老虎和賊嚇得大氣都不敢出了。老公公說:“好像有什麼聲音在響?”老婆婆說:“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麼都不怕,就怕漏!”

  老虎和賊想:“莫非‘漏’比我還厲害?”老虎嚇得渾身發抖,賊聽得腿腳發軟。賊心裡害怕,腳下一滑,撲通從屋頂的窟窿裡跌下來,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心想:“壞事,‘漏’捉我來了!”撒腿就往外跑。賊心想:“壞事,‘漏’等著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鬆手。

  老虎馱著賊,賊騎著老虎,跑著跑著,雨大了起來。前邊有棵歪脖老樹,到了樹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賊順勢一縱,躥到樹上。老虎和賊想:“終於甩掉‘漏’了!”

  雨越下越大。老虎還是要回去吃驢,就轉身往回走。賊還是要回去偷驢,就下樹準備往回走。老虎走到了歪脖老樹跟前。賊正在下樹,看見走來一個黑乎乎的東西,他趕忙往樹梢上爬,樹枝斷了,一個倒栽蔥摔了下來,順著山坡往下滾。老虎正走著,見天上掉下個黑乎乎的東西,趕緊逃跑。下過雨的山坡又溼又滑,老虎腿一軟,順著山坡往下滾。

  老虎和賊一齊滾下了山坡,撞在了一塊兒。他倆對看了一眼,同時驚恐地大喊:“‘漏’哇——”然後都嚇昏了過去。

  天快亮了,小胖驢在驢圈裡吃著乾草。老公公和老婆婆抬頭看看屋頂——唉, 說怕漏,偏就又漏雨了!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