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岡市概況

武岡市位於湖南省西南部、邵陽市西部中心,現轄14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總面積1549平方公里,總人口83.25萬,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16.52平方公里,城鎮人口26.6萬。1994年2月撤縣設市,同年7月被定為革命老區;2007年4月省政府批覆的《湘西地區城鎮體系規劃》把武岡明確定位為湘西地區次中心城市。

中國武岡市概況

武岡歷史悠久,自西漢文景置縣起,至今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武岡文化燦爛,屈原、陶侃、韓愈、柳宗元、王安石、文天祥等眾多名家留下了燦爛的文化瑰寶。以黃埔軍校二分校舊址為代表的黃埔文化、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岡絲絃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武岡滷菜為代表的飲食文化、以雲山勝力寺為代表的宗教文化久負盛名。武岡物產豐富,煤炭儲量佔湘西南探明儲量的70%;先後被定為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茶葉基地,湖南省瘦肉型豬基地、辣椒基地和養鵝“豐收計劃重點縣(市)”。

武岡區位優越,位於“湘、桂、黔”交界之地,地處邵陽、懷化、永州、桂林4市交匯中心,素稱“三省通衢、黔巫重鎮”。 國道G241縱貫全境,隨著洞新高速併入全國高速公路網,武靖高速的全線通車,武岡機場的通航,武岡的交通區位將得到明顯改善。武岡商貿繁榮,已成為邵陽市西部地區乃至湘、桂、黔邊境地區重要物資集散地。

建制沿革

​西漢文、景帝年間(公元前179~公元前141年)置武岡縣,隸屬長沙郡。

漢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封長沙定王之子劉遂為都梁侯國敬侯,侯址設今城郊七里橋,世襲歷時131年。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改武岡縣為都梁縣,隸屬零陵郡。

三國吳寶鼎元年(公元266年)複名武岡縣,隸屬昭陵郡。

晉太康元年(280)將原武岡縣析置武岡、都梁、建興三縣,隸屬荊州邵陵郡。

晉元帝建武元年(317)封王導為武岡侯。

東晉至隋朝末年,武岡縣相繼改名為武剛縣、武強縣、武攸縣;

唐高祖武德四年複名武岡縣,治所在今城步縣,隸屬邵州;宋初,武岡縣治所遷今武岡城。

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升武岡縣為武岡軍,領武岡、綏寧、臨剛(後改新寧)三縣,隸屬荊州湖南路。

中國武岡市概況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置武岡安撫司,次年改為武岡路總管府,領武岡、綏寧、新寧三縣,隸屬湖南道。

明洪武元年(1368)改武岡路為武岡府,領屬不變。

洪武九年(1376)改武岡府為武岡州,轄新寧縣,屬寶慶府。

明成祖永樂二十一年(1423)十月,朱元璋第十八子岷王朱楩從雲南改封武岡州城,建王邸,世襲14代,歷時232年。

清順治四年(1647)四月,南明桂王朱由榔建立永曆王朝後遷武岡,以岷王府為王宮,改武岡州為奉天府;八月,永曆帝敗走黔滇,武岡復為州。

民國元年(1912),武岡知州公署改為武岡州行政廳;民國二年九月,武岡州改為武岡縣,隸屬湘江道,後廢道直屬湖南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武岡縣隸屬邵陽專員公署。

1994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武岡縣,設立武岡市[1]。

行政區劃

明代,武岡劃9鄉31裡。

清嘉慶年間,將31裡分東南西北4路、4坊、9鄉、120團、17村;清康熙九年至三十四年(1661~1695),武岡州編為9鄉、2廂、28裡、26都。康熙三十五年,廢廂、都名稱,設鄉、裡、團(村)。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武岡州為9鄉、31裡、152個團村、20個瑤團、13個瑤峒。

民國2年廢9鄉31裡,置9區37鄉(鎮);民國27年7月廢區並鄉,劃為37鄉(鎮)、283保、4506甲。

1949年11月,武岡劃為6個區37個鄉(鎮),其時疆域面積為5226平方公里。

1952年初,析出洞口縣後,武岡縣行政區劃調整為8區(鎮)79鄉;隨後縮小區、鄉規模,改劃為12區(鎮)333鄉(包括城關鎮6個街道未動)。

1956年6月,在劃出部分地區分別歸新寧縣和隆回縣管轄後,根據上級撤區並鄉指示,將境內154個鄉合併為29個鄉,城關鎮6個居民委員會劃作18個居委會。

1958年實現人民公社化,全縣區劃為10個人民公社、114個生產大隊(含城關鎮7個)。10個人民公社是:紅旗(頭堂上)、火箭(鄧元泰)、和平(龍田)、先鋒(灣頭橋)、超美(歧塘鋪)、躍進(荊竹鋪)、衛星(楊柳井)、東風(鄧家鋪)、大勝(大勝場)、前進(縣城)。

1961年3月,恢復區建制,將10個公社劃為7個區和武城公社(區級)及30個農村公社。

1969年春,撤區並社,全縣為29個公社;12月恢復區和部分公社,全縣有7區1鎮32個公社。

1984年4月,全縣32個公社改為32個鄉,487個大隊改為487個村。

1995年撤區並鄉(鎮),將原7區1城鎮32鄉(鎮)撤併為17個鄉(鎮)和4個辦事處,其中保留龍田、大甸、秦橋3個鄉和龍溪鄉(後改鎮)的行政區劃不變;其餘28個鄉(鎮)合併設立13個鄉(鎮)――江塘鄉、城西鄉與鄧元泰鎮合併設立鄧元泰鎮,南橋鄉、泉塘鄉與灣頭鎮合併設立灣頭橋鎮,石羊鄉、新東鄉合併設立頭堂鄉,獨山鄉與法相巖鄉的塘富、雙圳、紫田、紅星、春光等5個村合併設立安樂鄉,安心觀鎮、文坪鎮合併設立文坪鎮,勒石鄉與雙田鄉合併設立司馬衝鄉(後改鎮),朱溪鄉與荊竹鋪鎮合併設立荊竹鋪鎮,田家渡鄉與馬坪鄉合併設立馬坪鄉,梅樹鄉與晏田鄉合併設立晏田鄉,法新鄉與稠樹塘鎮合併設立稠樹塘鎮,天鵝鄉與水浸坪鄉合併設立水浸坪鄉,雙橋鄉與鄧家鋪合併設立鄧家鋪鎮,龍從鄉與米山鄉合併設立雙牌鄉;1994年撤銷原城關鎮,決定在市區設立法相巖、水西門、迎春亭、轅門口4個街道辦事處,實際設立迎春亭、轅門口兩個街道辦事處,2010年設立法相巖、水西門兩個街道辦事處。

2010年,轄8個鎮、9個鄉、4個街道辦事處,下轄480個村、5個居委會和16個社區。

2014年,省民政廳(湘民行發18號)批覆同意撤銷秦橋鄉,設立秦橋鎮。

2015年,撤銷雙牌鄉,設立雙牌鎮;撤銷大甸鄉,設立大甸鎮(2016年1月18日正式撤鄉建鎮)。

2015年12月2日,省民政廳(湘民行發119號)批覆同意:龍田鄉與水西門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水西門街道。頭堂鄉與迎春亭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迎春亭街道。安樂鄉與法相巖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法相巖街道。調整後,全市轄4個街道、11個鎮、3個鄉:轅門口街道、迎春亭街道、法相巖街道、水西門街道、鄧元泰鎮、灣頭橋鎮、文坪鎮、荊竹鋪鎮、稠樹塘鎮、鄧家鋪鎮、龍溪鎮、司馬衝鎮、秦橋鎮、雙牌鎮、大甸鎮、馬坪鄉、晏田鄉、水浸坪鄉。市政府駐水西門社區廣樂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武岡位於東經110°25'26"~111°01'58"與北緯25°32'42"~27'02"之間,其東南西北依次與邵陽縣、新寧縣、城步縣、綏寧縣、洞口縣、隆回縣交界。武岡地處資水上游、雪峰山麓,是邵陽市西南五縣之間的中心地域,素有黔巫要地和湘西南重鎮之稱。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傳統的歷史地位為武岡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全市總面積為1549平方公里,疆域東西極寬60.8公里,南北極長54.43公里。

中國武岡市概況

地形地貌

境域地形三面環山、中部低平、北向敞口,大體呈南高北低傾斜地勢。

境區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山、丘、崗、平、水俱全。地貌成因分構造、侵蝕(溶蝕)和堆積地貌等。

水文環境

武岡境內有資水水系和夫夷水水系,大小河流150條,逕流總量24.72億立方米,其中資水乾流流量23.46億立方米。

氣候環境

武岡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量集中、春溫多變、夏秋多旱、暑熱期長、嚴寒期短。冬季常處於變化性大陸冷氣團控制,氣溫較低,陰雨天多,常出現雨雪冰霜天氣,氣候溼冷。夏季和初秋為副熱帶高壓所控制,溫高溼小。春季和晚秋是冷暖兩種氣團相互交替的過渡季節,陰溼多雨,氣溫升降劇烈,天氣多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