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這位年輕中國院士火了!獲得7000000元獎金

剛剛這位年輕中國院士火了!獲得7000000元獎金


華人星光(ID:hrxg2020)原創

作者:華人星光

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

剛剛傳來重磅消息,

被稱為“中國諾貝爾獎”的

2020年第五屆中國“未來科學大獎”,

公佈獲獎名單,

個人獎金高達700萬元人民幣!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獲獎者,

是一位中國科學院當選年紀最小的院士!

他究竟有多厲害,能獲得如此殊榮呢?

他,就是盧柯

剛剛這位年輕中國院士火了!獲得7000000元獎金

1965年5月,

盧柯出生於甘肅一個工薪人家,

父母都是普通中學老師。

而他從小就聰穎過人,

人生堪稱是坐上了火箭,

一直在“驚悚”的成長。

年僅16歲,

盧柯就考入南京理工大學。

當年他的高考分數線,

直接超出錄取分數線60多分。

不過,儘管總分很高,

但他英語成績非常差,只有30多分。

在一群大學生中,盧柯入學年紀小,

但他不甘於人後,

從頭開始玩兒命學英語,

甚至足足花了一年時間,

把專業英文原版教材,

全部自己翻譯成中文。

一年過去,

他的考研總成績是系裡學生中最高的。

對盧柯這樣平凡人家的子弟來說,

唯有讀萬卷書,人生方能有高度。

當時讀研,因為上課時間少,

盧柯很多知識都是自學,

他把一本物理書翻來覆去讀,

最後把書都翻爛了。

1988年碩士畢業後,

盧柯選擇金屬材料學作為未來發展方向,

那會他本獲得去日本讀博的機會,

但他卻不願意去“別人家”,

而是選擇留在中科院金屬研究院,

攻讀材料博士。

在他看來,

留在祖國學習沒什麼不好,

國外的月亮也並不是那麼圓,

他相信自己的祖國,

擁有培育人才的實力和能力!

剛剛這位年輕中國院士火了!獲得7000000元獎金

在這期間,

盧柯一如既往地勤奮苦學,

他發現自己哪裡知識不夠,

就從哪裡開始學習。

他的熱力學一開始連基礎都不會,

到幾年後年僅30歲的盧柯,

已成為一名博士生導師,

有幾次做實驗時,

學生碰到熱力學知識來問盧柯,

他都能迅速地給出解答。

學生十分詫異:“老師,這個熱力學,

也不是我們熟知領域,

為什麼你如此熟悉?”

他說:“熱力學是我自學的,

你記住,

你缺什麼就要自己去補什麼。”

16歲讀大學,30歲就成博導,

盧柯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他的人生就像坐上了火箭,

每一步都走得比同齡人更“快穩準”。

1996年開始,

盧柯專注於納米金屬材料方面的科研,

當時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

這一領域十分偏門。

新華社報道,從1997年到2003年,

全世界只有盧柯小組,

從事結構材料表面納米化技術,

長達6年,孤軍作戰。

當時,提高金屬材料強度,

一直是國際材料物理領域最核心問題。

在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

因為材料強度的提高,

會同時喪失可塑性和導電性,

這就導致了材料領域一個長期矛盾:

如何增強金屬材料強度,

又不會破壞它的可塑性和導電性?

幾乎在半個世紀的時間裡,

全世界科學家們都在這個難題上徘徊,

卻沒有一個能突破解決的辦法。

直到盧柯和研究團隊,

發現了兩種新型納米結構,

既可以提高銅金屬材料的強度。

而不損失其良好的塑性和導電性,

盧柯的這一研究成果的出現,

直接推動世界物理材料領域,

在金屬材料強化原理上取得重大突破!

剛剛這位年輕中國院士火了!獲得7000000元獎金

盧柯還在國際學術刊物上,

發表了十幾篇論文,

直接修正了被引用十年的英國科學家,

確定的非晶合金晶化產物間的位向關係,

被專家們稱為“非晶態金屬金化方面,

近十年來的最好文章。”

因為他在金屬材料領域的突出貢獻,

直接將中國相關領域研究拉上世界領先,

1999年,

盧柯當選為國際納米材料委員會委員,

他是該委員會中唯一的一名中國籍委員。

2000年後,

盧柯先後研究出納米孿晶結構、

梯度納米結構等幾種新型納米結構,

研究水平國際領先,

為中國開發高綜合性的納米金屬材料,

開闢了新的途徑。

因為盧柯出色的科研成就,

他被委任為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所長,

那一年他僅36歲。

兩年後,

年僅38歲的他,

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這是改革開放後當選年齡最小的院士,

這個紀錄至今仍未被打破。

剛剛這位年輕中國院士火了!獲得7000000元獎金

其實這一路走來,

盧柯得到最多的不是掌聲,

而是挫折和痛苦。

因為是從零開始的科研,

很長一段時間又只有他自己做,

沒有經驗,

實驗有很多次都做不下去。

曾在1998年盧柯參加學術會議,

遇到一位國際大咖,

盧柯興奮地說起自己的表面納米化研究,

國際大牛冷眼旁觀譏諷道:

“你去看看那誰誰誰的文章,

人家早研究過了,就你?

不會有什麼眉目的。”

儘管備受打擊,

盧柯卻沒有停止自己的想法,

從1997年到2005年,

盧柯做出了第一代樣品,

然而當看到樣品的瞬間,

他覺得“完蛋了”,

因為樣品坑坑窪窪,十分粗糙,

根本看不見表面納米層的效果。

腦子裡有兩個聲音在爭吵:

“放棄吧,萬一錯了呢?”

“有可能錯,可是你也得承受啊,

科研有風險,

這是一個鬥智鬥勇的過程。”

“跟誰鬥?”

“跟自己鬥!”

就這樣,

盧柯決定“不破南牆不回頭”!

他又繼續了五年,卻面對了無數次失敗,

這一條孤獨的科研道路上,

盧柯走的舉步維艱。

很多人在看笑話,

因為材料研發過程的複雜性,

直接卡死了很多新材料走向實際應用,

基本上99%的新材料都停在了死谷裡,

有人甚至說:“大部分人在死之前,

是看不到他研究的材料的。”

盧柯拼了,直到2011年,

強度和塑性都很高的梯度納米結構樣品,

終於被他做了出來,

成果直接登上國際頂尖科刊《科學》!

最開始,大家都不太能相信,

盧柯的實驗成果能實現,

後來盧柯實現了這一樣品結構之後,

全世界都開始跟風做。

今天,盧柯表面納米化技術的成功,

直接應用到了中國寶鋼集團。

科研專家說:“能用上的像盧柯這樣,

能在短時間內投入使用的材料,

和技術極為稀少。”

曾經有人質疑中國的材料製造不行,

盧柯覺得很冤枉,

現在他用自己的實際成果,

讓這些人閉嘴:

那就是中國的材料也可以做得很好!

而盧柯更厲害的是,他拿下了世界上,

極其少有的四院院士頭銜:

2003年,

年僅38歲成中科院院士

2005年,年僅40歲成德國科學院院士

接著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最後是在2018年,

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四院院士,迄今為止,

全世界範圍內屈指可數。

2006年,

盧柯被聘為美國科學週刊評審編輯,

他是擔任這一職位的,

第一位中國科學家;

2010年,

盧柯又被選為英國劍橋大學講座人。

優秀人才,全世界哪個國家會不喜歡?

盧柯的研究小組,

是國際納米材料界公認為,

世界上最有成就的六個研究組之一。

剛剛這位年輕中國院士火了!獲得7000000元獎金

到目前,

盧柯已經培養出博士研究生70多名,

碩士20多名。

他經常鼓勵學生的兩句話是:

“遊戲永遠沒有結束。”

“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

他說:“如果我們有創新的思維,

有先進的手段,我們有機會,

我覺得什麼事情都可以創新。”


就在2020年9月6日,

中國“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盧柯摘得桂冠一頂,

獲得高達700萬人民幣的獎金。

這是對他數十年來,

從事科學研究最好的肯定。

多方媒體報道,他一下子火上熱搜,

得到很多人的崇拜和點贊:

“業餘時間做科研,

且獲得科技大獎,真是太牛了!”

“太硬核,含金量真高。”

“這是一個沒有被仕途耽誤的科學家,我服了。”

剛剛這位年輕中國院士火了!獲得7000000元獎金

一覽眾山小,才識逐風雲,

盧柯從一個普通家庭,

一步步靠著勤奮努力走到今天,

成為世界級頂尖科學家。

在他身上,

凝聚著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拼搏,

閃耀著追逐不凡的光輝,

更有屬於中國科研人的崇高使命和擔當!

優秀的人都如此勤奮,

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科研築夢,大國英才,

為盧柯這位“神奇”優秀的科研人,

點贊!

希望祖國未來,

湧現出更多的精英!

— END —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華人星光原創

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