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筆觸在藝術中如何影響藝術作品?藝術大師們是怎麼使用筆觸的?你可以從一幅作品中就能分辨出作品的作者嗎?就比如給你看塞尚和倫勃朗的畫,你可以區分出來嗎?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很明顯,從藝術家的用色和繪畫風格你可以辨認出來,那麼決定風格的重要因素是什麼呢?毫無疑問是筆觸。

說到筆觸,簡單來說筆觸就是一種作畫的運筆方法,他可以因人而異,帶出畫家獨特的風格。一般在油畫中畫家會藉助顏料的厚薄對比、調合油的濃稠變化、落筆的輕重力度以及運筆的快慢節奏來體現對象的質感、量感、體積感和光影虛實。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今天我們將橫跨文藝復興時期前至十九世紀,為大家解讀藝術筆觸的發展歷史,讓你對筆觸歷史有更深的理解。

自中世紀的公元5世紀開始至14世紀的文藝復興開始之前,繪畫筆觸一直以極為有限的表現出現在繪畫中。

由於作畫介質的關係,使得筆觸的表現手法很侷限,在油畫出現之前,流行著一種作畫方式叫蛋彩畫EGG TEMPERA。什麼是蛋彩畫呢?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典型的蛋彩畫是使用手磨的天然顏料粉,混入蛋黃。基本上是以蛋黃為基材來當顏料。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WHAT? 蛋黃也能畫畫?!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由於蛋彩畫顏料乾的時間非常快,因此繪畫技巧是一次只上一點點、薄薄的一層,並儘量使用十字型筆觸 ,在蛋彩畫沒幹時,顏色非常淺、幹了之後、就會變得深色而帶有光澤,色彩層次豐富、透明。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蛋彩畫往往被運用在薄薄的半透明和全透明的圖案中,因為當蛋彩顏料幹了之後,就會造成矇矓而柔和的效果,正因為它不能像油畫一樣反覆塗上厚厚的油彩,蛋彩畫很少能像油畫畫出非常深的深色。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拜占庭藝術(Byzantine)

由於蛋彩畫的筆觸表現手法有限,這導致了拜占庭藝術(Byzantine)、羅馬式藝術(Romanesque)和哥特式藝術(Gothic)都極為接近。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羅馬式藝術(Romanesque)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哥特式藝術(Gothic)

直到油畫出現後,蛋彩畫的繪畫技法仍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影響著油畫,很多畫家在畫油畫的時候依然使用蛋彩畫的作畫技法。以至於現在的學者對於博物館或者美術館的大師名作,他們還傻傻分不清楚到底是大師的作品是蛋彩畫還是油畫。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隨著油畫的出現,1400年開始,蛋黃作為媒介作畫逐步被油所代替。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首先要提到的是揚·範·艾克(Jan van Eyck)(1385年-1441年),他是尼德蘭畫派最偉大的畫家之一、尼德蘭文藝復興的繪畫奠基者、油畫形成時期的關鍵人物,因其將繪畫材料加以改良且對油畫藝術技巧的縱深發展做出了獨特貢獻,因此他又被稱為“油畫之父”。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正是他的改革讓蛋彩畫轉型成了油畫,下面是他的作品: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阿諾菲尼夫婦》1434年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包著紅頭巾的男子》1433年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宣告》(局部)

由上面三幅揚·範·艾克的畫可以看出早期的油畫雖然筆觸比較細膩,但在光影的表現上,已明顯超出了蛋彩畫對光影的刻畫,色彩也的運用也明顯比蛋彩畫更明亮。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之後時間就來到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絕對繞不開的就是達芬奇。

里奧納多·達芬奇在筆觸上使色調和顏色逐漸相互融合以產生柔和輪廓或模糊形式的技術,被譽為“達芬奇的暈染”技法。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蒙娜麗莎的微笑》局部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吉內薇拉·班琪》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達芬奇的逐層罩染技法使得畫面的變化極其細微,物體表現比蛋彩畫更加立體。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抱銀鼠的女子》

文藝復興的美術三傑,除了達芬奇,還有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

先來看看拉斐爾的作品: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拉斐爾·桑西(Raphael Cenci)(1483—1520)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教皇尤利烏斯二世》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西斯廷聖母》

最後再來看看米開朗基羅的作品: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1475-1564)

從以上示例可以看得出在文藝復興初期畫的筆觸處於萌發時期,筆法基本屬於和諧均勻的塗抹,並沒有明顯的個性化筆觸表達。

來到了文藝復興後期,不得不提的是提香·韋切利奧。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在提香所處的時代,他被稱為“群星中的太陽”,是意大利最有才能的畫家之一,把油畫的色彩、造型和筆觸的運用推進到新的階段。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提香作品局部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提香作品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到了文藝復興後期,十六世紀末,埃爾·格列柯開始使用厚重的顏料塗抹在畫布上。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甚至開始使用油畫刀應用於作畫。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文藝復興之後油畫領域進行了多次迭代,從巴洛克到洛可可,又從洛可可到古典主義,再後來又出現了新古典主義以及浪漫主義。這一時期繪畫有了新的美學追求,筆觸意識萌發,其運用也較文藝復興時期有所突破。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先從倫勃朗說起,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倫勃朗的自畫像

此時的油畫已經不再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風格,畫面中融入了畫家自己獨特的運筆方法。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倫勃朗作品局部

讓·奧諾雷·弗拉戈納爾(Jean Honore Fragonard,1732—1806),法國洛可可風格畫家。他的畫作筆觸就更加明顯了。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弗拉戈納爾《德·聖·農神父像》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弗拉戈納爾《讀書女孩》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席裡柯自畫像

席裡柯, 法國浪漫主義畫派先驅。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歐根·德拉克洛瓦自畫像

歐根·德拉克洛瓦,法國著名畫家,浪漫主義畫派典型代表。


從以上內容來看油畫發展至此已經形成了非常成熟的筆觸形式,畫家已經不再避諱筆觸,而是將其靈活運用。

​之後時間就來到了近代,這一時期印象派應該算是油畫領域領頭羊,連同後來的後印象派可以說是創造了一個時代,其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毫不誇張的說整個近代就是印象派的時代。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我們還是從實例裡看看印象派大概是個什麼樣子。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愛德華·馬奈

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 1832.01.23 - 1883.04.30)法國畫家,印象派奠基人。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馬奈《吹短笛的男孩》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馬奈《女神遊樂廳的吧檯》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馬奈《白色牡丹花》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克勞德·莫奈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1.14-1926.12.5)法國畫家,印象派領導者。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莫奈《日出·印象》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莫奈《聖拉查爾火車站》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自畫像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2.25—1919.12.3)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雷諾阿《煎餅磨房的舞會》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雷諾阿《青蛙塘》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1839.1.19 -1906.10.22)法國畫家,後印象派主要畫家。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塞尚《僧侶肖像》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塞尚《聖維克多山》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保羅·高更自畫像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法國畫家,後印象派代表畫家。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文森特·梵高自畫像

(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蘭著名後印象派畫家。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梵高《在普羅旺斯草堆》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梵高《向日葵》

油畫筆觸的發展史

梵高《星空》

以上是印象派基後印象派各代表性大師的作品,可以看得出,筆觸在這些畫家手裡玩得火純青。

這之後油畫界進入了現代時期。各種繪畫流派呈爆炸式湧現,我們現在所熟知的表現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抽象主義、達達主義等林林總總不勝枚舉。尤以表現主義與抽象主義為盛。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當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油畫作品做一個總結:

當然我們所說的筆觸不單單是指畫筆所畫出的筆觸,在油畫裡還有刮刀這種東西,除了刮刀還有其他別的作畫工具,這些工具畫在紙面上的每一筆都是筆觸。像上面Alena Shymchonak的作品就是刮刀畫出的,其表現力還是很強的。

筆觸作為一種表現形式很少有人談到它的功能及意義。其實油畫筆觸存在於繪畫作品中幾百年來,筆觸的表象、表徵的形式意義一直存在。不同的畫家在描繪同一個物象會用不同的筆觸,而就算是同一個畫家在其作畫時也會因心情的不同,作畫時間不同產生不同的筆觸。所以筆觸也會成為辨別畫家作品的手段,在這裡筆觸所依附的繪畫作品其審美功用被主動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