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栽培管理技術

雪松栽培管理技術

劉幫勇

雪松( Cedrus deodara )屬於松科,又叫喜馬拉雅杉、喜馬拉雅雪松、香柏等,其原產地在喜馬拉雅山附近,為常綠針葉喬木,最高可至 50 m 以上,樹幹多為灰色,樹冠呈圓錐形,小枝常下垂,大枝橫伸平展,針葉短且尖銳,其橫切面為三角狀,花期約在秋季。雪松屬溫帶物種,從 1920 年引入我國後,在全國各地均有種植。為了使其更好地繁殖與生長,應提升栽培技術,加強病蟲害的防治與管理。現將雪松的繁殖方法以及栽培後管理方法介紹如下。

雪松栽培管理技術


1 繁殖方法

1.1 播種繁殖

1.1.1 選種。雪松種子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其發芽率。因此,選種時需選擇新鮮的種子,其發芽率可高達 90% 。同時,剔除空秕粒。

1.1.2 種子處理。播種前,將種子用高錳酸鉀浸泡殺毒,浸泡 1 h ,沖洗乾淨,再置於 40 ℃ 的溫水浸泡 48 h ,每日應沖洗 1 次,撈出曬乾後即可播種,切忌種子內含有水分。

1.1.3 選地整地。雪松怕澇怕旱,種植地最好處於坡度較低、排灌良好、地勢平坦處,土壤最好肥沃且呈微酸性。育苗時,最好不要挑選種植多年的老圃地,以未經開墾的地塊為宜。播種前先消毒土壤,將細土與多菌靈按比例混合,若土壤的黏性較重,可適當將蛭石、泥炭、鋸末或細沙摻入其中,提升土壤的保水、通氣性能。同時,將複合肥、硫酸亞鐵混合均勻,結合整地翻入苗床。

1.1.4 播種。播種時間最好在 3 月或 4 月,播種量不應超過 75 kg/hm 2 。由於雪松種子不易得,播種方式儘量採用條狀播種,即種子的大頭朝上,株距 5 cm 左右,行距 15 cm ,覆土厚度低於 1 cm [1] 。覆土後需立即壓緊,在土壤上層覆蓋草簾,並及時澆水。種子 2~3 周後出土,揭去草簾,架設遮陰棚,及時澆水,保障土壤的溼潤性。追肥可在種子出土 2 周後進行,最好採用自然肥料,也可施用速效化肥,施於行間溝中。幼苗長大後,應及時鬆土,深度不可過深;為了避免土壤板結,雨後應立即鬆土。

雪松栽培管理技術


1.2 扦插繁殖

1.2.1 穗條採集。母樹樹齡與扦插成活率有直接的關係。樹齡較小的母樹,生命力較為旺盛,扦插成活率也會隨之升高。因此,最好挑選健壯的、樹齡低於 5 年的實生母樹枝條作插穗,長度最好在 15 cm 左右,極易生根。在 7 — 8 月採集穗條,因為該階段的苗木生長較為緩慢,採集時間最好在早上或傍晚,收集過程中要保證穗條的新鮮度。插穗要做到隨採條、隨短截、隨扦插。為了更好地進行光合作用,應保留部分針葉或穗頂梢。

1.2.2 扦插。雪松一年四季都可扦插,但主要扦插季節為春季,時間在 4 月前後,春插前要進行土壤消毒。扦插時,先開溝,再灌水,將插穗插於苗床內,使土壤與插穗密切接觸,株行距為 5 cm×10 cm ,扦插深度為8~10 cm ,若採用斜插法,深度以 6~8 cm 為宜。扦插完畢後,及時澆水、遮陰(透光度最好為 30%~40% ),有效防止水分蒸發,避免插穗萎蔫。

2 栽後管理

2.1 水肥管理

播種後,為了保障土壤水分,應立即澆水。由於播種早期空氣溼度較高,溫度較低,應及時覆膜,有利於提升發芽率,保障雪松植株出芽整齊。採用扦插繁殖的,若水分不足,插條因失水會降低成活率;若水分過多,插條易腐爛,也會影響苗木存活率。為此,可採用葉面噴霧,在維持水分平衡的同時,可提升成活率。夏季溫度較高,應增加噴水次數,不僅能維持土壤溼度,還會降低周圍溫度,有助於插條生根。追肥前,進行中耕、除草與灌水,可採用磷酸二氫鉀溶液或葉面噴霧進行整體追肥;幼苗速生期,施尿素 37.5~45.0 kg/hm 2 ,間隔期 2~3 周。

雪松栽培管理技術


2.2 防寒與遮陰

雪松為陽性樹種,喜光,耐陰能力較強,若生長條件不充分,極易生長不良。其中,耐陰力最強的階段為幼苗期,其喜好涼爽天氣,年降雨量最好達到 600~1 200 mm ,耐陰的最低溫度為 25 ℃ ,栽植時最好處在背風處。雪松苗木冬季要防寒保暖,夏季則要防曬遮陰,最適宜幼苗生長的環境為光照不強的地區,如果光照過強或遭受烈日曝曬,葉片較易被灼傷,甚至會引發植株死亡。因此,種植人員需為幼苗搭棚遮陰,棚高要在 1 m 以上,透光率 50% ,並定期進行人工養護。遮陰棚應做到冬季防寒、夏季防光照,以利於雪松苗木健康生長 。

2.3 培土支撐

藉助合理剪修,剪除樹幹部分重疊枝葉,可降低枝葉量,將根冠比率調整到合適的比例,不但能提升苗木存活率,也有利於樹形的培養。部分雪松根系少,但樹冠大,其根冠比率嚴重失調,若春季乾旱少雨,隨著蒸發量的增大,植株存活率會極大降低。因此,如果當地的土壤性能不佳,且苗木根系少,種植人員需開展培土支撐工作。在雪松根部培土,距植株約 40 cm 處踏實,再採用繩子或鐵絲實行斜拉固定,每株雪松的繩子或鐵絲數量為 3~4 根,斜拉固定的角度約 120° ,高度為 150 cm 。培土支撐可以有效改善雪松植株的生長質量 。

2.4 病蟲害防治

在開展肥水管理的同時,中耕時期要及時除草,進而加強其病蟲害的防禦力。雪松蟲害多為地老虎和蠐螬,可採用糖醋液與黑光燈進行誘殺;當幼蟲傷害植株根部時,可利用毒餌捕殺;幼苗地上部分的蟲害多為地老虎,可採用 20% 敵百蟲粉劑噴霧防治。雪松生長後期,可產生較嚴重的立枯病,可用 1∶1∶100 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噴霧防治。在日常管理中,適當控制水分、增強光照,不僅可提升苗木的成活率,還能較好地預防病蟲害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