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筏子客”

“十一”假期將至,景泰縣黃河石林景區綠意蔥蘢,生機勃勃。地處景區內的龍灣村人走出田間地頭,為即將到來的旅遊季忙碌著。

在村旁,黃河拐了個大彎,水勢變得平緩起來,向西“倒流”了幾公里,從雄奇壯麗的石林腳下流過後,又奔騰向北而去。河邊的碼頭上,十幾名筏工在陽光下有條不紊地打理著自家的羊皮筏子。

“這羊皮筏子每天都要放到河裡沾沾水,不然會裂開。”一大早,52歲的筏工羅崇孝放下自家果園裡的農活,來到了河邊對筏子做例行保養,他介紹道,“村裡的筏工由景區管委會統一管理,大家輪流接待遊客,都能掙上錢。碼頭上專門建了棚子,各家的羊皮筏子統一放在一起,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在沒有渡船的年代,羊皮筏子一直是龍灣村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我們村三面都是大山,以前的交通條件很差,村裡人祖祖輩輩都是用筏子往對岸的靖遠載人、運貨。”在羅崇孝的記憶裡,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村裡只有不多幾隻羊皮筏子擺渡,遇到風大、水急的時候,就不能通行了。後來,河面上拉起了鋼索,有了渡船,羊皮筏子便在村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

時間來到2000年,白銀市在開發黃河石林景區時,鼓勵村民發展旅遊產業增收。山路修通了,遊客慕名而來,一度消失了的羊皮筏子又在黃河上漂流起來。

2006年,羅崇孝向村裡的老筏工學習了羊皮筏子的製作和操控技術,還到市海事管理局參加了培訓,經考核後持證上崗,當起了“筏子客”,掙上了旅遊產業的錢。“這裡的旅遊旺季一般從4月到10月底,我能在筏子上收入近兩萬元。作為副業來說,這樣的收入已經很可觀了。”羅崇孝說。

“羊皮筏子是傳統文化遺產,需要我們繼承發揚下去。如果不是政府發展旅遊,後輩就再見不到這個東西了。”讓羅崇孝感到欣慰的是,如今筏工隊伍裡有許多20多歲的年輕人,“這說明只要產業搞得好,村裡就能留住人,發展才能有希望。”

羅崇孝介紹,除了放筏子、務果園,他家裡還經營著一輛觀光驢車,由妻子打理,一年也能收入近兩萬元。

立秋前後,黃河水位居高不下,考慮到安全問題,筏工們根據景區管委會的要求,暫停了營業。最近幾天,水位下降,龍灣村的羊皮筏子又在水面上活躍起來。“下水人乘筏,上岸筏乘人。以前漂到對岸,得揹著100多斤的筏子走到上游,才能漂回來。現在多好,用汽車就拉回來了,根本不費力。”羅崇孝一邊感慨,一邊笑呵呵地檢查筏子上的繩索,準備著下一次的漂流。

目前,龍灣村旅遊從業人員已佔到勞動力總數的86.8%,羊皮筏子已經發展到340個。村裡還加快了對傳統旅遊產業的改造升級,針對部分景區內羊皮筏子、觀光驢車等無序經營、效益低下問題,按照“公司+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分行業組建合作社、股份公司,實現統一經營服務,有效提高群眾收益。

隨著旅遊產業的蓬勃發展,如今的黃河不再是阻礙龍灣村發展的天塹,羊皮筏子這個古老的交通工具也卸下了“歷史重任”,轉變了角色,載著觀賞黃河石林的遊客,載著羅崇孝和村民們的致富夢想,順風順水,快速前行……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陳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