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普通百姓大膽掏出錢包消費,才是內循環經濟真正的內核

如何幫到中國最需要幫助的人?


發達國家在疫情期間給出的答案是:直接補貼給最需要的人。


這其實是高明的一招。


馬雲說,低收入人群的消費才是實實在在的內需力量,而不僅是富人的消費。拉動居民消費,從根本上說還得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要讓中低收入群體的錢包鼓起來。


不過,這也沒想象中那麼容易。


中國進出口銀行原董事長李若谷做了一番估算,如果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萬、13萬,農村達到6萬、7萬,內需和內循環可能就更容易一些。


這是什麼概念?


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萬元出頭,其中城鎮居民4.2萬元,農村居民1.6萬元。也就是說,要拉動內需促進內循環,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要提高三至四倍。


從以往的經驗看,要實現如此增幅,需要大概15年左右的時間。


8月,經濟數據顯示中國復甦確定性增強,但還難言樂觀。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0.5%,年內首次轉正,但1-8月累計同比仍下跌8.6%,消費回升的態勢正在趨緩。


中國消費者信心依舊低迷,同時也印證了國常會的判斷:今年消費因疫情受到較大沖擊,成為經濟恢復的薄弱環節。


錢包的厚度直接決定消費的力度。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下降1.3%,收入少了,自然沒法買買買了。


中國經濟開闢新格局,要讓內循環更快成氣候,需要更快速有效的招法。


讓普通百姓大膽掏出錢包消費,才是內循環經濟真正的內核

助農興起,大勢所趨


眾所周知疫情對農業生產、農民收入產生的影響,正因如此,今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農民臉上的笑容來得有多不容易。


在消費領域,農產品因其特殊性,歷來都是重點。


一頭連著農民,是幫扶增收的重點對象,另一頭與中低收入群體密切關聯。它是“生存型消費”的主要購買目標,而“生存型消費”則是中低收入群體的主要消費類型。


此次農民豐收節,阿里巴巴通過聚划算推出了“10億餐桌補貼”計劃,從黑龍江五常大米,到陽澄湖大閘蟹,從四川會理石榴,到新疆和田大棗,天南海北的糧油米麵果茶,直接補貼到每個中國人的餐桌。


讓普通百姓大膽掏出錢包消費,才是內循環經濟真正的內核


真金白銀的補貼,簡單粗暴,但精準有效。


一方面,補貼幫助廣大消費者以實惠的價格買到優質的農產品,促進消費。


聚划算“10億餐桌補貼”之下,黑龍江五常大米,5斤僅售19元,也就一杯奶茶的價格;陽澄湖大閘蟹8只,補貼價178元,用一次下館子的錢,就能和全家人一起美美地吃上一頓大閘蟹。


中低收入群體,普遍對價格極為敏感。價格高低一毛兩毛,甚至都會影響到他們的消費決策。可以預見,聚划算的補貼對這部分群體的消費行為將起到顯著的拉動作用。


另一方面,補貼措施能夠幫助農民更好地將農產品銷售出去,做到豐產又增收。

如今,科技的運用,種植培育方法的改良,加上農民的勤勞,只要不遇上重大自然災害,想讓農產品豐收已不是難事。豐產之後能否順利賣出,成為決定農民收入的一大關鍵。


近年來,隨著電商助農興起,通過電商平臺促進農產品銷售已經成為大勢所趨,補貼這種手段更是在其中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


以聚划算“百億補貼”為例,4月7日,聚划算上線“雞蛋補貼”,500萬顆雞蛋,每顆都標註有品牌、生產日期、農場追溯碼,助力農戶快速銷貨,極大緩解了農戶因疫情導致雞蛋滯銷的壓力。


疫情期間,聚划算幫助全國直銷農戶農產品銷貨超10萬噸,相當於3.3億顆玉米,5億顆蘋果,20億顆雞蛋。想象一下這些數字背後的農民及其家庭,拿到貨款的那一刻心情會經歷怎樣的波動起伏。


讓普通百姓大膽掏出錢包消費,才是內循環經濟真正的內核


讓普通百姓大膽掏出錢包消費,才是內循環經濟真正的內核

雙節契機,祭出大招


緊隨“中國農民豐收節”而來的,是中秋節和國慶節,這也是疫情後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黃金檔。尤其今年中秋、國慶雙節疊加,不單單只是一個8天的假期,更是全社會上上下下掃除疫情陰霾的一個契機。


歷年“黃金週”,都是國人消費集中爆發的重要節點。今年在疫情和構建“內循環”新格局的大背景下,中秋、國慶雙節對於刺激消費、拉動內需所承載的意義則更多了一分。


如果說“中國農民豐收節”對應的是“生存型消費”,那麼“黃金週”更多與“享受型消費”關聯。


以旅遊、出行、住宿、餐飲、電影等為代表的“享受型消費”是受此次疫情衝擊的重災區,旅遊業被按下暫停鍵,餐飲業被迫停止迎客,電影院關閉,春節檔集體撤出,航空業在生死線上掙扎。


如何在中秋、國慶雙節期間激發並促成消費者的享樂需求,成了相關行業的頭等大事。


聚划算祭出的大招還是——補貼,30億!


讓普通百姓大膽掏出錢包消費,才是內循環經濟真正的內核


今年的“金秋超值購”,是阿里生態的一次聯動,由聚划算牽頭,包括淘寶、天貓、餓了麼、阿里健康、飛豬、盒馬、淘票票等平臺集體行動,全面拉昇補貼力度,覆蓋房產、電子、旅遊、電影、餐飲等多個行業。


例如,聚划算聯手飛豬,上線國慶旅行補貼,覆蓋全國100個城市10萬家酒店和熱門景區。首旅如家酒店、雅高集團酒店、開元酒店5折就能入住;廣州長隆動物園、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等官方旗艦店合作下門票統統5折。其中,上海迪士尼門票價格將直接從499元降至199元,折扣低於4折。


再如,聚划算、淘票票、影片方多方聯合,推出“補回電影時光計劃”,國慶期間,補貼後電影票低至24.9元,不限影片,全國通用。


此外還有很多頂級產品半價、包含碧桂園房產在內甚至補貼到25萬現金等,足見聚划算對今年“黃金週”的重視和誠意。


無論收入高低,解決溫飽之後,每個人都值得更好的生活追求。


聚划算的系列補貼措施,可以說是商家層面拉動內需、促進消費的另闢蹊徑——囊中羞澀?沒關係,我用補貼把價格打下來,好讓你買得起。


讓普通百姓大膽掏出錢包消費,才是內循環經濟真正的內核

補貼新花樣,全方位立體化


購物補貼,刺激消費,對見多識廣的中國消費者來說完全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尤其是從2010年前後移動互聯網興起開始,大大小小的互聯網平臺,爭先用大手筆的補貼寫就了一幕幕“燒錢大戰史”。


從2011年美團、拉手、窩窩等團購網站瘋狂燒錢,打起“百團大戰”,到2014年滴滴、快的“網約車大戰”,生生讓打車比坐公交還便宜,再到2015年餓了麼、美團外賣、百度外賣“開戰”,黃藍騎手成為街頭一景,以及2017年摩拜和ofo領銜的“共享單車大戰”,小小的自行車搖身一變成為“新四大發明”之一。


多年躁動喧囂的燒錢補貼,改變了用戶的消費習慣,培育了新的市場熱點。商家和平臺快速獲客,搶佔份額,重塑競爭格局。因為起效快,療效好,以至於很多公司在遇到推廣難題時,就會想到一招:上補貼。


聚划算百億補貼,和此前互聯網平臺的“補貼大戰”相比,玩出了什麼新花樣?最大亮點有二:


  • 補貼的普惠性。


此前互聯網平臺每一波燒錢,基本都集中在某一垂直細分領域,比如餐飲、出行、家電、旅遊等。雖然補貼力度不可謂不大,用戶薅羊毛大呼過癮,但受惠對象覆蓋範圍總體有限。


聚划算百億補貼的普惠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1.補貼覆蓋各行各業,補貼到消費者需求的方方面面。

無論是實物消費,還是服務消費,無論是生鮮土特產、高精尖數碼產品,還是服裝箱包、護膚品美妝,亦或機票門票電影票,甚至是HPV疫苗、新冠核酸檢測,皆在聚划算補貼範圍之內。


因此聚划算才能豪氣地說:“消費者需要什麼,我們就補貼什麼。”


2. 受惠對象覆蓋各類消費人群,無論城鄉、性別、年齡、收入水平、身份職業、興趣愛好的差別,聚划算都有相對應的補貼項目。


如果你是學生,聚划算有10億“高校學生補貼”,如果你是寶媽,聚划算有奶粉、尿片、玩具補貼,如果你是時尚達人,大牌、潮品在聚划算也有補貼……


  • 補貼的長期性。


對於有的平臺和商家,補貼是雞血、興奮劑,一針見效。等吸引來了用戶,幹趴了對手,佔領了市場,或者是把錢燒沒了,補貼就慢慢收回去了。甚至,補貼出去的鉅額資金,以後是要從用戶身上慢慢賺回來的。


但聚划算百億補貼自2019年12月上線以來,走的是常態化、持久化的路線。用大聚划算事業部總經理家洛的話說:“絕不把聚划算百億補貼做成‘口號式補貼 ’或營銷噱頭,而是要持續做、長期做。”


讓普通百姓大膽掏出錢包消費,才是內循環經濟真正的內核

有實力,才有底氣


補貼是一把“雙刃劍”,存在副作用和後遺症,操作不當可能就會反噬自身。


典型的例子,淘集集,一個曾經依靠補貼登頂下載榜的社交電商,終因無法填平燒錢補貼的鉅額虧損而宣告破產。


補貼策略能否成功,歸根結底拼的還是硬實力、核心競爭力。


用補貼把價格打下來,短期內不難,使勁燒錢就可以,燒投資人的錢,燒股市融來的錢。但既要做到力度大,又要持久作戰,那就不是一般平臺能承受得起了。錢終有一天是要燒完的,無視財務報表亮紅燈勢必要付出代價。


含著金鑰匙出生,是聚划算百億補貼底氣的首要來源——背靠阿里,與天貓、淘寶等同屬一個生態,要人有人,要錢有錢,彈藥充足,無人能出其右。


品牌支持,正品保證,是聚划算百億補貼另一大底氣來源。


聚划算百億補貼的所有貨品,都保證正品。天貓超市、天貓國際官方直營等自營業務,是百億補貼的重要貨源。


很多品牌和官方店鋪並不熱衷於打補貼戰和價格戰,不但會破壞定價體系,拉低毛利,還可能影響品牌形象。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平臺推出購物補貼並不能得到品牌方支持和背書原因。


為什麼品牌和店鋪願意為聚划算百億補貼站臺?

無非是看中了聚划算海量的用戶基礎、良好的用戶心智和集中的營銷爆發力,所以品牌可以獲得新客,打開新的增長空間。


聚划算“金秋超值購”期間,香奈兒、SK2、歐萊雅、戴森、蘋果、飛利浦、小米、樂高等,清一色國際大牌全程參與。香奈兒某口紅補貼券後價甚至低到只要9.9元。


讓普通百姓大膽掏出錢包消費,才是內循環經濟真正的內核


隨著一二線市場趨於飽和,下沉市場、低線市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互聯網平臺紛紛以“低價”為利器攻之。


低價沒錯,但低價不是全部。下沉市場並不是山寨品、殘次品、偽劣品的傾倒場,下沉市場也需要優質的產品和物流、售後等服務。


聚划算聚焦低線城市、縣域、農村消費者,為淘寶深入挖掘下沉市場做準備。從這個角度看,聚划算在供應鏈、物流、售後等環節的沉澱,進一步增強了聚划算的底氣。


再加上聚划算背靠淘寶、天貓的技術能力,拓展起了自己的直播矩陣,劉濤、李好、景甜等一系列明星主播的進駐,讓聚划算成為全網矚目的直播場。


“金秋超值購”期間,肖央、劉濤等也會來到聚划算直播間,用直播的賽道帶來更多的補貼力度。


讓普通百姓大膽掏出錢包消費,才是內循環經濟真正的內核

激活內需,潛力可期


前些天,馬雲豪邁斷言,過去美國人靠3億人的內需撬動了世界經濟,未來是中國14億人口的內需推動世界經濟發展。


對比中美兩國居民消費數據,目前我國差距不小。


美國人均消費一年超過4萬美元,也就是27萬元人民幣左右。中國人消費表現如何?


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不到2.2萬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約2.8萬元,農村居民1.3萬元。


兩者差了10倍以上。


幸運的是,我國14億人口的內需遠未被髮掘,三四五線城市有巨大的市場和潛力。消費在我國經濟中佔比越來越高,對GDP增長貢獻率已接近六成,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提振消費,根本上還是要增加居民收入。從國家層面來說,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深化教育、醫療、住房體制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當然,這些措施不一定能在短期內見到效果。疫情防控的常態化,更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難度。


包括聚划算百億補貼在內的激勵舉措,固然有其商業利益上的考量,但在客觀上讓消費者獲得了實惠,商家增加了收入,在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激活了消費,拉動了內需,為宏觀政策施展騰挪爭取了空間和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