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四靈”規矩鏡,品鑑賞析

我們知道的漢代銅鏡上的四靈規矩紋,並不是一朝一夕創造出來的,而是經過100多年的文化積累。規矩紋在銅鏡上出現,或是創新或是借鑑,每一代人都在原有的圖案上堆積一些時代文化的沉澱,使之不斷完善。

銅鏡圖案本身是一個複雜的綜合體,從符號學的角度來看,銅鏡圖案的演變是一個具有自身內在規律或內在秩序的符號系統,任何一面銅鏡紋飾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是與同時期人們的思想觀念社會習俗以及物質生活存在必然聯繫的。

曾經於上海城隍廟珍寶館發現一面銅鏡(圖1/2),直徑21釐米,重量1055克。此鏡製作規整,外圓內方的構圖,顯然是漢人在“蓋天說”宇宙觀的影響下製作而成。圓鈕四葉座,12枚乳釘間隔12地支,子午位正對南北。方格外八乳規矩紋將主題紋飾分為四方八區,以四靈主四方的理念,配置北玄武亥位,南朱雀巳位,左青龍寅位,右白虎申位。配以羽人,小鳥,獨角獸,蟾蜍等祥瑞紋飾。水波紋緣與主紋飾間為一週銘文:“鳳皇翼翼在鏡則(側),到賀君家受大福,官位尊顕蒙祿飤(食),幸逢時年獲嘉德,長保二親得天力,傳之後世樂毋己”。共6句42字篆書銘,字體為懸針篆。其中“二”字用兩條魚來替代,新穎別緻。西漢晚期至新莽,社會流行復古風,篆書再度流行,此銘文正是這個風氣的產物。此鏡銘文的書法與王莽新朝的貨布和大布黃千的篆書不分伯仲,顯然代表著官方鑄造的水平。

西漢“四靈”規矩鏡,品鑑賞析

圖一拓片

西漢“四靈”規矩鏡,品鑑賞析

我們把它和四靈規矩鏡的官爐標準器“尚方御鏡”的構圖(圖3),銘文來比較。發現彼此構圖理念相同,圓鈕四葉座,12地支方位,八乳規矩紋四靈方位,緣飾等,甚至直徑和重量都基本相同。不同點是四葉間多“長宜子孫”四字,八區間配飾不同,御鏡銘書體為莽隸。

西漢“四靈”規矩鏡,品鑑賞析

尚方御鏡出現在西漢晚期,至新朝達到高峰,代表著官方的意志,是在民間廣為流行的四靈規矩鏡的基礎上而設計製作的。我們從“尚方御鏡”銘文內容來看,第三,四句“左龍右虎闢不祥,朱鳥玄武調陰陽”。銘文內容與四靈圖案的方位,以及職能與作用在此得到體現。左青龍右白虎,構成了一東一西的空間位置。上朱雀下玄武,形成了一南一北的陰陽結構。於是東南西北,上下左右,四方陰陽全在四靈的護衛下。導致了“子孫備具居中央”的結果。而“鳳皇”銘,卻是強調了“官位尊顕蒙祿飤(食),幸逢時年獲嘉德”。從四靈規矩鏡的主題思想以及整個構圖來看,“尚方御鏡”銘更切題,符合朝廷的理念,這也是尚方銘流行,鳳皇銘少見的原因之一。

與鳳皇銘四靈規矩鏡銘文相同的僅見於《陳介祺藏鏡》上錄有一面,字體為隸書。懸針篆僅此一面,因此彌足珍貴。此鏡現藏於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