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的悲哀:沒有處理好功在當代和利在千秋的關係

千百年來,隋煬帝的昏君名聲一直在史書中不絕於耳。但是楊廣軍事打仗才能非常突出,是他滅陳朝抓住了陳後主,也是他後來平定了江南叛亂,北上擊敗了進犯的突厥人,真可謂是戰功赫赫。

楊廣的悲哀:沒有處理好功在當代和利在千秋的關係

隋煬帝楊廣可能是歷史上最憋屈的亡國之君了,他在位期間讓開皇之治更上一個臺階,偏偏隋朝從鼎盛到滅亡都經他之手,好似上蒼跟他開了一個玩笑。正如隋煬帝“大業”這個年號,他一生短短十四年的皇帝生涯還是頗有建樹的,他開鑿運河,開拓疆土,經營西域,重開絲綢之路,奠定了大唐帝國繁榮興旺的基礎。但也正是由於他的急於求成不體恤民力,耗盡了國力,加深了人民的痛苦,導致了隋朝的滅亡。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隋煬帝儘管揹負了諸多罵名,但仍不失為一代有為之君

其實楊廣在位的十四年間還幹了三件事,為中國以後的一千四百年奠定了基礎。

第一點便是推行科舉制度。為什麼把它列為第一點呢?科舉制度打破了原來貴族對官職的壟斷,並且能夠讓有才華的人找到一個平臺,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雖然科舉有一定的弊端,但是總體來說它很科學也很公平,為出身卑微的人才提供了一個發揮才能的地方。科舉制度在中國的流傳了長達兩千多年,這麼偉大的功績也只有秦始皇的長城能夠相比了

楊廣的悲哀:沒有處理好功在當代和利在千秋的關係

第二個功績是大家都熟知的開鑿大運河。開鑿大運河讓南北有了更深層次的聯繫,大大影響了南北兩地的政治、經濟等因素,也加大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運河完成後,往後的每個朝代都直接或者間接的從中受益。大運河的開通也對唐朝的發展起到很大的貢獻,已至唐人皮日休來到運河邊時,看到滾滾波濤大發感慨:“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里地無山。”當然了,開鑿大運河是個大工程,必定勞民傷財,不然隋朝怎麼會滅亡的這麼快呢。或許是觸景生情,他又想起那位生的偉大、死不光榮的亡國之君,他又添一聲嘆息:“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第三個功績是修建洛陽城定都洛陽。定都洛陽可以有效的脫離隴西貴族對國家的控制和影響,而且洛陽位置靠南,能更有效的平定戰亂,維護國家穩定性。楊廣在定都洛陽的過程中,無形的加強了中央對地方

控制,讓南北文化更好的融合

楊廣的悲哀:沒有處理好功在當代和利在千秋的關係

但是楊廣做的這三件大事在當時可以說並沒有給百姓帶來福利,反而讓百姓苦不堪言,紛紛稱他為暴君,再加上歷史對他的抹黑,以至於到今天我們提到隋煬帝楊廣給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兇殘暴君,荒淫無道而且還很好色!

如今

綜觀隋煬帝的功與過,隋煬帝雖“暴”但大有作為作為現代人,要以歷史的眼光看待人物,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一個朝代存在的時間長了,那這個朝代就聖人輩出,因為寫史的都是本朝的史官,多是歌功頌德。而一個朝代存在的時間短,那麼大抵就沒有一個好人了,因為寫史的都是他朝的史官怎麼會有好話呢?像司馬遷這樣的人畢竟是不多的

楊廣的悲哀:沒有處理好功在當代和利在千秋的關係

著名的歷史學者蒙曼曾經評價隋煬帝時說過一段話“隋煬帝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煬帝雖然無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功業,沒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統一起來,所以才會有“巍煥無非民怨結,輝煌都是血模糊”的說法。他沒有處理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關係,反而成了罪在當代、利在千秋,這才是隋煬帝最大的問題。”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了最中肯的評價

楊廣的悲哀:沒有處理好功在當代和利在千秋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