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 本文關鍵詞:黃疸、假性黃疸
前些天一個小夥子來門診就診,主要症狀是全身皮膚變黃。小夥子來之前在網上搜了搜自己的症狀,查到了黃疸、肝硬化、肝癌……心裡忐忑萬分。當他來到門診便焦急地問到:“大夫,我不會得了癌症吧。”
門診大夫給小夥子查體,抽血,做了腹部超聲等相關檢查後發現一切指標均正常。
追問病史,小夥子才說到自己平時很愛吃橘子,最近更是連連吃了數斤橘子。最後醫生對小夥子說:“你這是假性黃疸,不用太過擔心。”
提到這,大家可能有疑問了,“黃疸”和“假性黃疸”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他們又有什麼區別?本期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一、黃疸是什麼?
黃疸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症狀和體徵,是指血液中膽紅素的含量過高(>34.1umol/L或> 2mg/dl),沉積於組織中,引起鞏膜、粘膜、皮膚呈黃色的現象。
而當血液中膽紅素的水平超過正常值(17.1umol/L或1mg/dl),但尚未達到34.1umol/L時,人們通常不會表現出肉眼可見的黃疸,此時的狀態稱為隱性黃疸。出現隱性黃疸時,同樣需要引起警覺。
另有一部分皮膚髮黃而鞏膜顏色正常的患者,其血液中膽紅素的水平是正常的,他們皮膚髮黃的原因通常是因為進食大量富含胡蘿蔔素的食物(如胡蘿蔔、南瓜、橘子等)導致,被稱之為“假性黃疸”。
假性黃疸者只有皮膚髮黃,鞏膜不會變黃,這也與膽紅素升高導致的真性黃疸相鑑別的一大要點,即“膚黃眼不黃”。
二、黃疸和膽紅素有什麼關係?
可以說黃疸的出現與血液中膽紅素這一物質的含量密切相關,那麼膽紅素在身體內是如何代謝的呢?
膽紅素70%-80%來自衰老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代謝產物,其餘部分來自於無效紅細胞生成及其他的血紅蛋白。
最初形成的膽紅素沒有經過肝細胞的處理,不能直接排出體外,因此被稱之為間接膽紅素。
間接膽紅素通過血液循環運輸至肝臟後,經過肝細胞的攝取和加工 ,形成能夠排出體外的直接膽紅素。隨後,直接膽紅素混合在肝細胞分泌的膽汁中一起排出肝臟,進入到腸道當中,再隨著糞便排出體內。
另有少量腸道中的膽紅素會被重新吸收入血,最終通過腎臟跟隨尿液排出。
三、黃疸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何治療?
總的來說,膽紅素在代謝過程中的任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血液中膽紅素的含量升高,發生黃疸。
臨床上,引發黃疸的原因主要有3類:即溶血性黃疸(又稱肝前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以及梗阻性黃疸(又稱膽汁淤積性黃疸或肝後性黃疸)。
溶血性黃疸
溶血性黃疸是因為大量紅細胞被破壞,形成大量的間接膽紅素,超過了肝細胞攝取和加工的能力,只能滯留在血液中,使得血液中膽紅素的含量超過正常水平而出現黃疸。
此類黃疸患者血液中升高的膽紅素以間接膽紅素為主。
常見的引起溶血性黃疸的疾病包括先天性的海洋性貧血、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以及後天獲得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輸血入異型血;服用某些解熱鎮痛藥物、抗菌藥物後的藥物性溶血及某些感染性疾病等。
肝細胞性黃疸
肝細胞性黃疸是因為某些肝臟疾病導致肝細胞廣泛病損時,對膽紅素的攝取、加工及排洩功能發生障礙,導致間接膽紅素未能得到肝臟的處理而瀦留於血中;同時部分加工後的直接膽紅素也因肝細胞的排洩功能受損,肝小葉結構破壞,不能正常地排洩入腸,只能返流入血。
此類黃疸患者血液中升高的膽紅素既有間接膽紅素,又有直接膽紅素。
常見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損傷、藥物性肝損傷、脂肪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等。
梗阻性黃疸
梗阻性黃疸是由於由肝入腸的這段膽道因為各種原因發生了堵塞,導致肝細胞加工後的直接膽紅素不能夠正常的排洩入腸,隨糞便排出體外,只能淤積在血液中。
此類黃疸患者血液中升高的膽紅素以直接膽紅素為主。
常見病因包括膽總管結石、化膿性膽管炎、膽管癌、壺腹癌和胰頭癌等。
發現黃疸不要驚慌,請到正規醫院的肝膽外科、消化內科或肝病科就診,明確黃疸的病因,採取恰當的治療手段,還您一份健康。
作者:範祺
審核:李照
配圖: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