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星際爭霸中蟲族只要6只爆蚊就能炸燬500米長的大和艦?

Hi~ o(* ̄▽ ̄*)ブ ,大麥的《星際爭霸十萬個為什麼》又和大家見面啦!相信在星際1時代,老玩家們一定都背過蟲族爆蚊擊殺其他單位所需要的數量,這樣能更直觀地對敵我雙方的實力進行預測。比如2只爆蚊能撞毀運輸機,3只爆蚊撞毀偵察機,6只爆蚊撞毀戰列巡航戰艦。

為什麼星際爭霸中蟲族只要6只爆蚊就能炸燬500米長的大和艦?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6只爆蚊就能撞毀長500米寬300多米重幾千噸的戰列巡航艦呢?或許有玩家會認為,這是遊戲設定,真的要實現肯定需要不止這幾隻爆蚊。不過暴雪在他的官方設定中,還真的有提到,爆蚊因為其特殊的構造,僅僅只需要幾頭就能摧毀人族的戰列巡航艦。因此今天大麥就要來和各位說說這背後的有趣設定。

為什麼星際爭霸中蟲族只要6只爆蚊就能炸燬500米長的大和艦?

爆蚊的設計來源

在說這個設定之前,玩家們有沒有想過,暴雪的設計師是怎麼想到要為蟲族設定爆蚊這樣一種能夠自爆的單位呢?可能有玩家會說,遊戲裡出現能自爆的單位並不算很新穎的設定,像寵物小精靈裡,雷電球不也有自爆能力麼?

為什麼星際爭霸中蟲族只要6只爆蚊就能炸燬500米長的大和艦?

那麼我們思考在深入一些,為什麼在《星際爭霸》中唯獨蟲族擁有自爆單位,而神族和人族沒有?比如在《紅色警戒》裡,玩家們就能看到人類擁有自爆工兵。其實這背後來自於暴雪遵從現實中的某些現象。

在昆蟲界,還真的存在一些能夠自爆的昆蟲。學術界有個專業的名詞叫做“Autothysis”,希臘語是“αὐτός 和 θυσία”,也就是自我犧牲的意思。實際上,這些自我犧牲的行為也是一種防衛機制,專業說法叫做“自殺式利他主義”。

在1974年的時候,一個叫做埃莉諾·馬斯維茨的生物學者發現了一種名為藍斑弓背平頭蟻螞蟻,他們獨特的自我犧牲方式就是“自爆”。

為什麼星際爭霸中蟲族只要6只爆蚊就能炸燬500米長的大和艦?

當藍斑弓背平頭蟻發現有敵人對巢穴產生威脅的時候,它們會用有力的大顎死死咬住對手,然後腹部就會爆開,其中會噴射出帶有非常強粘性的液體,這些液體的主要成分有:油脂、亞硝基烯、乙烯酮、萜類。如此一來,雙方就會被完全粘在一起,幾乎就是一命換一命。

為什麼星際爭霸中蟲族只要6只爆蚊就能炸燬500米長的大和艦?

正好,在《星際爭霸》當中蟲族的行為模式和我們現實中的昆蟲無比相似,當年暴雪便借鑑了一些現實的東西加以參考,其實我們能發現,到了《星際爭霸2》反而出現了更多貼近於現實的蟲族形象設計,比如毒爆蟲、蟑螂這些。

那麼爆蚊怎麼就撞掉了大和了呢?

好了,說回正題,在蟲族的世界中,爆蚊所使用的基因組和跳蟲有一部分相似,這也導致了一隻幼蟲能夠孵化出兩頭爆蚊。另一方面,爆蚊的基因還有一些是來自於飛龍的基因片段,而飛龍的基因片段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部分,這也是決定了其自爆的關鍵。


為什麼星際爭霸中蟲族只要6只爆蚊就能炸燬500米長的大和艦?


我們知道,飛龍所發射的半感知刃蟲在擊中敵人後也會發生劇烈的爆炸,其實感知刃蟲在還沒發射的時候,體內的化學物質還很穩定,但一旦在空氣中飛行,體內的新陳代謝速度會瞬間提高數千倍,體內的硝酸脂會瞬間轉化成極具爆炸性的硝酸甘油,在接觸到物體以後立刻發生劇烈爆炸並噴射出腐蝕性液體,對敵人造成傷害。

雖然爆蚊在撞向敵人時,也會發生一系列複雜且快速的化學反應,使自己處於極不穩定的狀態,但是爆蚊快速代謝的目的是要產生更強的生物電,就像電鰻那樣。在很短的時間,體內會產生幾十萬伏特的高壓電,瞬間把空氣電離成等離子態。


為什麼星際爭霸中蟲族只要6只爆蚊就能炸燬500米長的大和艦?


一般來說,當撞上敵人的時的爆蚊,其體內已經有了幾千度的高溫,這就彷彿一顆等離子炸彈爆炸,能夠瞬間融化厚重的鋼板,如果轉到引擎將造成更大的傷害。而且蟲族已經對人族的大和結構瞭如指掌,大家不要認為蟲族的智力都很低,只會無腦發動攻擊。

在暴雪的官方小說《航母》當中,有過這樣一段記錄,蟲族對於神族航母的結構瞭解已經深深刻入了他們的基因,它們已經知道這些航母的薄弱位置在什麼地方,能夠輕鬆地摧毀他們。可以看出,蟲族對於知識的來源不是通過學習,而是直接刻入到他們的基因當中,或許這也是先進物種的一種生存方式。


為什麼星際爭霸中蟲族只要6只爆蚊就能炸燬500米長的大和艦?


所以為什麼只有數只爆蚊就能夠摧毀人族的大和戰艦,除了爆蚊本身爆炸後會產生巨大的威力外,他們還會有針對性的對某些部位發動攻擊,如此一來能以最小的代價造成最大的傷害。只不過在遊戲中,基本上要撞毀一艘戰巡艦是要6只以上的爆蚊,因為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本身爆蚊很脆弱,還沒撞上大和就已經被機槍兵打下來不少了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