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自由职业、诗与远方,聊聊写作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要说出我内心最向往的职业,那便是作家。说到作家,我第一联想到的便是自由和诗意,一本书、一支笔和一沓纸稿,胸中另一番奇妙的世界,这是我向往的诗与远方。

我以我中学获奖的作文发誓,我是怀揣着一个作家的梦想,在成为一个作家之前,我却对作家创作有诸多犹豫与好奇,如创作一部小说时如何构思,情节如何发展,故事如何自圆其说,写一部小说需要多久的时间,中间如何改稿、投稿,中途写不下去又该怎么办,写作是否能养活好自己,作家与生活又该如何平衡等等?

斯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这本书一股脑儿回答了我的所有这些问题,甚至超出我的预期。如果你没有听过斯蒂芬.金,你肯定看过《肖生克的救赎》这部印象深刻的电影,没错,斯蒂芬.金就是这部电影的原著作者。斯蒂芬.金一生写过40多部书和200多部短篇小说,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惊悚小说大师”,有超过70部电影和电视节目取材于他的小说,从而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的作品在历年的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中总是名列榜首,居高不下,版税已逾亿万美金之巨,一生获奖无数,最终被授予美国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

创作《写作这回事》时斯蒂芬.金已经发表了三十多部作品,还险因车祸身亡,在鬼门关转了一圈后,斯蒂芬·金在髋部粉碎性骨折、身受巨痛的情况下重新提笔写作,艰难地续写《写作这回事》,他笑称是拼着老命写出来的。《写作这回事》出版之际,美国《娱乐周刊》大声欢呼“Long live the King!”(一语双关,既是“国王万岁!”,“ 斯蒂芬·金万岁!”)”

写作、自由职业、诗与远方,聊聊写作是怎么一回事

《写作这回事》书不厚,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自身成长经历,第二部分论写作者需准备的工具,如词汇、语法和风格的要素等,第三部分直论写作,如关门写作,开门改稿,少用副词等。整本书皆谈论写作,但却没有死板地说教,而是以第一人称娓娓道来,读来像观摩了一个大师写作的全过程,轻松自在,却受益匪浅。

1. 你如果写作,总会有人想让你觉得自己很差劲,仅此而已

犹豫、自我怀疑经常是阻碍写作进展的拦路虎,犹如我,还未开始提笔写,便有诸多的疑问和顾虑,怀疑自己写的不好,写不下去,怀疑写作的意义,甚至写出了作品,也不敢投稿。

写作需要自信。

斯蒂芬第一次写作的自信来源于母亲,那时他才一年级,因为生病,九个月休学在家,期间读了大概6吨重的连环漫画书,他将故事抄录下来,偶尔也在适当的地方加入自己的描写,他把其中的一篇拿给母亲看,她很喜欢,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笑容,并鼓励斯蒂芬说:“我打赌你会写得更好,自己写一个吧。”

斯蒂芬被妈妈的神情鼓舞,觉得自己仿佛被领进了一栋大房子,房子里面全是一扇一扇的窗户,打开哪一扇都可以,好像自己拥有了无限的选择。之后他真的自己试着写了四个魔法动物的故事,而他妈妈以2毛5一个买了他的故事,并且寄给了她的四个姐妹。

这是他获得的第一笔稿费。

后来,他在写作班遇到了她的妻子塔碧莎,她也很支持他的写作,他回忆说,如果他的妻子哪怕透露一点这样的意思:他在旁德街上的出租房的门廊上,在荷尔门的克拉特路出租拖车屋的洗衣间里花那么多的时间写作是浪费功夫。他想他的写作的心肯定早就失去大半了,可她没有说过一句。

但是,曾经在他13岁的时候却碰了钉子。他酷爱恐怖惊悚的电影,在观看了《陷坑与钟摆》之后,萌生要把它写成小说,并兴致勃勃地出版成书,在学校兜售,结果却被希斯勒小姐叫到校长办公室,责问:“斯蒂文,我想不通,你为什么要写这种垃圾东西?你有天分。你为什么要浪费自己的天分呢?”

写作、自由职业、诗与远方,聊聊写作是怎么一回事

为此,斯蒂文很长一段时间都为自己写的东西感到羞愧。直到他40岁时才想明白,他说“几乎每一个,哪怕只出版过一行字的小说家或是诗人都曾经被人指责,被人说他(她)是在浪费上帝赋予的天分。哪怕你画画、跳舞或是唱歌,总会有人想让你觉得自己差劲,但这仅此而已。”

是的,仅此而已,不要拿别人的态度过多地怀疑自己,我们没必要讨好所有人。冲着热情和自我满足写作,就要坚定不移地写下去,哪怕没有人相信你,你也要像篮球运动员上场一样,坚信自己是有戏的。

2. 故事犹如埋在地下的化石,是被人发掘出来的

写作前不构思情节,这点很让人意外。

斯蒂芬认为故事有如埋在地下的化石,是被人们发掘出来的,需要细细地处理,有时候发现的化石很小(短篇),有时候很大(长篇巨著),过程都很惊喜,对于作家来说,构思情节就像用一把开山锤挖掘化石,会严重破坏故事的完整性,让人感觉造作。

斯蒂芬开始创作通常都是从一个简单的点子开始,然后依靠直觉,循着故事发展的情势一步步推进,这样的故事发展下去,最终得出他们自己的结局。他在这个过程好像没有决定任何情节的发展,人物是根据自己的个性、情绪在发展,故事也像早已存在的化石一样,他只是把它挖出来,结果出来都不赖。

写作、自由职业、诗与远方,聊聊写作是怎么一回事

如他的作品《头号书迷》,创作起因是他在飞机上做了一个梦,依稀梦见一个作家,有一个女粉丝,女粉丝养了好些宠物,其中一只宠物猪的名字和作家的名字一样,作家被关在一间卧室里,还断了一条腿。梦醒之后,他很快抓住这灵光一闪的记忆,将点子记录在一张纸巾上面:

她讲话很快,但很少和你对视。是一个大块头女人,身体结实。她是一个滴水不漏的人。“我给猪起名米泽丽并非是恶意取笑,不,先生。请您别这么想。不,我给猪起这样的名字是出于崇拜者的热爱之情,这是世上最纯的爱。您应该感到荣幸。”

回到酒店,他因这个点子很兴奋,感觉自己发现了化石的位置,接下来的工作只需要耐心地挖掘。

我很喜欢他的这种创作方式,我经常也有这种灵光乍现的时候,只是经常还没开始创作就急着冥想情节,在冥想情节的过程中耗尽了心力,最后又一一地否决,最终落到纸面的故事一个都没有。

斯蒂芬的这种创作方式至少可以让我们的大脑从“情节发展”转到一些更有趣的东西上,在真正创作的过程中可能迸发出更有意思的情节,事先设计好的情节框架也可能被打破,他说真正让读者情不自禁地往下读的作品是有一个完美的情境,只要情境足够强,情节设计就变得没有意义。最重要的是故事得以落实。

3. 公式:第二稿 = 第一稿 * 90%

创作一部作品要写几稿?这是我很好奇的。《写作这回事》里斯蒂芬创作作品一般是二稿+润色。

他称第一稿是关起门来写给自己。关起门来创作是全神贯注于故事,能写多快就写多快,中间极少回看,只有在核对人名或是一些背景故事才会回看,这样也避免纠结、怀疑自己,只管把故事写完。这个过程短则持续3、5个月,长则7、8个月。

完成一个故事之后,他把它锁起来,然后适当地休息两三天,放松自己,再转入别的创作,如写篇短篇小说之类的。

最短六个星期之后,等他都把第一稿忘的差不多的时候,他觉得时间到了,然后准备好一只笔和一个笔记本,开始重读手稿,斯蒂芬说读第一遍时感觉奇异而愉快,像读别人的作品,但又知道它就是你的,重读也经常能发现巨大的漏洞-开得进卡车的漏洞。这个时候他会修改错字、语法,删除尽可能多的副词,此外集中于故事本身,专注于故事的连贯性,写法是否能引起读者共鸣等。

写作、自由职业、诗与远方,聊聊写作是怎么一回事

第二稿就是敞开门给读者,他会将稿件寄给几个有兴趣的好友看,得到他们初期反馈,当然他最在乎的还是他妻子塔碧莎的反馈,他的妻子懂得欣赏作品,并且有自己的见解,他很在乎她的见解,会死乞白赖地看着妻子阅读作品时的神情,看她读哪段在笑,哪段紧张,哪段让她读的爱不释手,哪一段又兴致不大。此外,他也会适度地考虑其他几位读者的建议,特别是专业背景领域的建议。收集反馈之后他专心改稿,增加必要的场景和事件,以加强读者的共鸣,注意小说的节凑,删除枯燥的部分,他从一位编辑那得到很受用的公式,即通常第二稿=第一稿*90%。最后就是打磨润色,凸显象征、隐喻之类的(如果有的话),到真正出版之前,稿件可能看了不下几十遍了,自己对作品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但即便这样也可能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时就算了吧,让它出版吧。

《写作这回事》是我目前看的最好的一本写作书,它没有艰深难懂的创作理论,只是叙述了自己的创作经历与感悟,但却能帮人卸下很多没必要的疑虑和防备,勾起人的创作欲望,这与写作本身就是自然而然抒发情感的本质一致。如果你热爱写作,想要在写作方面成长但又疑虑重重,那么推荐你看看这本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