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都很重視婚禮流程,看看清朝結婚流程就是知道有多重視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先秦以來,“六禮”便是婚姻儀式的統一規範,“六禮”規定了凡事結婚就必須經過六大手續,才能真正的完成了結婚。

中國人都很重視婚禮流程,看看清朝結婚流程就是知道有多重視了

影視劇中的婚禮

“六禮”一直從先秦流傳到清朝時間長達2000餘年,期間並沒有太多的變動。這其中的規定必須一一奉行,上至九五至尊的皇帝下至平平凡凡的百姓。

只是在清朝,這個婚禮儀式流程發生了變化,更加複雜,每個地域都繁衍除了千奇百怪的習俗,不一而足。說媒定親婚嫁講究門當戶對。兒女到了成婚年齡,媒人便到男女雙方家裡提親。提親時,要介紹另一方的生辰八字、人品、屬相及家庭情況。

男女雙方家長若覺得對方條件還令人滿意,就要請來陰陽先生合八字和屬相。若是馬、牛相合,則認為“白馬怕青牛”,此樁婚姻不吉;若是雞、狗相合,則認為“雞狗不到頭”,此樁婚姻亦不幸。像這樣的情況,提親之事自然告吹。若相合後沒有什麼可忌諱的,那麼,親事便可以定下,並與子女相說。換帖納彩之後,便要擇吉日換帖。用紅紙做成的帖上印著龍鳳圖案,內中寫有門第、姓名、生辰八字。男女家換帖時,男家還要隨帖送給女方24塊銀元和10件物品。

中國人都很重視婚禮流程,看看清朝結婚流程就是知道有多重視了

這些物品包括裙料、襖料、喜褲料、綢緞衣料一身(算作兩件)、繡花帶、繡花巾、一副手鐲、一對戒指、一套頭飾,以取“十全十美”之意。

回奉女家收了男方的物品,便要以禮相待,設宴招待男方,俗稱“吃成飯”。吃罷飯,待男方走時,要回奉物品,其中包括:文房四寶、面娃娃、糕塔(一種形似柱的饃饃,上面塑有10樣果子)、10個面石榴、10包麩鹽。文房四寶則象徵著未來的女婿官運亨通、學識淵博。

面娃娃、糕塔、面石榴都象徵著多子多福。面石榴要讓女婿先吃一個,其餘9個切成片送給鄰里,表示婚事已定。10包麩鹽要撒在公婆、妯娌的頭上,象徵有緣(鹽)分,有福(麩)分。送彩禮定婚後,男方準備完婚時,要再給女家備120塊銀元,代表10分禮;同時還要給女方六至八身綢緞衣料、一對戒指、一對耳墜、一套頭飾、一條勒子及數塊各色內衣料。過完大禮後,女婿便要給女家送“知帖”,“知帖”中寫著結婚的日子。若女方家裡收下“知帖”,就說明女方同意,這樣,結婚的日子也就算定下來了。

中國人都很重視婚禮流程,看看清朝結婚流程就是知道有多重視了

踩花堂結婚前一天夜晚,女方家裡要差遣兩人到男方家裡踩花堂。這兩個人,一個抱著瓷娃娃,打著紅喜字的紗燈,另一個提著紅布木箱,箱內放有一件成衣、一條系褲帶、一件裙子、一雙繡花鞋、一套頭飾和麩鹽紅包及面石榴若干,最上面放著新娘的照面鏡。二、三更時,到男方家門口,連放三炮,通知男方。女婿開門施禮,接過紅箱後,把女方客人迎進洞房,紅箱和瓷娃娃要放在炕頭,女婿還要打開箱子,取鏡照面,以示與新娘見面。

女方客人要在瓷娃娃兩腿間灑點水,象徵貴子撒尿。到此,踩花堂全部結束。男方設宴招待;女方要取踩花堂錢。

中國人都很重視婚禮流程,看看清朝結婚流程就是知道有多重視了

嫁妝結婚的當天上午,女方差人給男方送嫁妝。其中有:大立櫃、幫櫃、頂櫃、箱子、被子、枕頭、衣料、盆巾、首飾及化妝品等。還要在枕頭裡面裝上筷子、核桃,在鞋內放上麩包,被子裡縫上棗、花生,以象徵女子出嫁後,能早生貴子,攜帶福氣。送嫁妝時,女方還要遣一“小親家”(小男孩)押妝隨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