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吃虧: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今天在地鐵站遇到了這樣一幕,一個媽媽接孩子放學,在地鐵上,孩子和同學一直在溝通作業的內容,另一個小朋友不會,這個孩子一直在講解,互相學習;

直到另一個小朋友下車,這個媽媽跟孩子說:“今天你很棒,教同學寫作業,媽媽就喜歡助人為樂的孩子”,這個孩子說:“可是媽媽我們坐過站了呀”,我驚訝了,原來這個孩子為了給同學講解題目坐過站了;

學會吃虧: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這時這個媽媽說:“沒關係,我們要學會幫助同學,坐過站這都是小事情,幫助同學才是大事情,輕重緩急你一定要學會分清”孩子很明白的點了點頭;

想起之前有遇到過很多家長跟孩子說:“你學到的知識不要輕易教給同學,你自己要有所保留,因為你會的交給了同學,同學會的不一定交給你”

這種教育方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開始思考學校裡教的“樂於助人”的深層含義孩子們是否又真正理解了;

學會吃虧: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我想起很多年前,我和同事一起出差,那個時候電話費很貴,我同事接了一個電話,第一句話就是:“您請說”然後電話那頭的人開始說明他的訴求,我同事也一直在很耐心的解決問題;

其實想想,大部分的人接到電話,第一句話一定是“我在外地出差,你有什麼事情?”其實言外之意就是:我現在有事,電話費很貴,有什麼事情你趕緊說

所以最後我這個同事一直在職場上很受領導喜歡,也一直委以重任;

那麼孩子該如何從小學會“吃虧”呢?

1.父母潛移默化的教育

我一直很堅信,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怎麼做,孩子就會學著做,所以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在小事上很計較,孩子也會很計較;

比如:有的家庭分工明確,你炒菜,我刷碗,這時如果一個人今天確實很忙沒有回家刷碗,那另一個人如果說“今天爸爸很忙,爸爸很辛苦,所以媽媽刷碗,你乖乖自己玩一會,媽媽馬上出來陪你”這時孩子會很乖,也會學會幫助大人;

學會吃虧: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但是如果媽媽這時說“今天爸爸加班,碗等爸爸回來洗,我們是分工明確的,媽媽現在陪你玩”這時孩子雖然也會玩的很開心,但是孩子就不會學會寬容和包容;

所以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潛移默化的教育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不要太過計較得失,學會理解和包容;

2.及時糾正孩子錯誤的觀點

孩子在外面玩時難免會出現磕磕碰碰,小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也很正常,尤其是在幼兒園時期,孩子還太小,如果出現打打鬧鬧,孩子大多一哭聲開始哭聲結尾,這時幼兒園老師一般會喊家長,但這時候,建議不嚴重的打打鬧鬧,家長可以一筆帶過,不要太過緊張;

很多家長一聽孩子打架了,手上哪怕有一個小傷口家長都很緊張,需要對方家長一個說法,老師一個說法,幼兒園一個說法,其實這樣更會讓孩子嬌氣;

如果只是一個小傷口,家長正常處理就行,但是如果上綱上線,比如前段時間報道的虐童案件那家長一定要嚴肅處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