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您去看看滄州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黃驊吊爐燒餅

前一個系列帶大家轉了轉滄州地區的名勝古蹟,本系列帶您去看看滄州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走著。

民以食為天,那咱們就從吃開始吧。

爐燒餅是黃驊獨特的民間傳統麵食,有著120多年悠久的歷史,深受本地百姓的喜愛。

筆者日前走進燒餅坊,帶您一起探尋,看看這款“非遺”美食是如何“煉”成的。

黃驊的吊爐燒餅是黃驊市后街村獨特的民間傳統麵食,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傳承下來,至今已有 120 年曆史,深受本地百姓的喜愛,2009 年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帶您去看看滄州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黃驊吊爐燒餅

吊爐燒餅原稱“千層吊爐燒餅”,清末,后街人王雲龍、張雲亭等將吊爐燒餅製作方法引進黃驊,並進行改進;隨後,王俊成、劉金嶺等對吊爐進行改進,將鑄鐵板由固定改制成轉動板,不僅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燒餅品質,成為后街村穆斯林獨特的民間傳統麵食製作技藝。

帶您去看看滄州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黃驊吊爐燒餅

黃驊吊爐燒餅的傳承與它的形美、味美、口感香甜和複雜工藝不無關係。分為和麵,發麵,醒面,揉麵,擀麵皮,抹油、裝糖餡,粘水,粘芝麻……上爐,烤制,出爐等二十餘道工序。其中,往爐內鐵板上貼燒餅是個技術活,蘸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上爐貼的時候要穩、準、快。烤制過程中為了火候均勻,要經常轉動上方的旋轉鐵盤。烤燒餅用鋸末做為燃料,不溫不燥,木香味漸進餅內,味道極佳。

帶您去看看滄州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黃驊吊爐燒餅

爐燒餅外形圓厚,烤制金黃,面粘芝麻,口感香甜,餘味不盡。目前的吊爐燒餅分三種:一是千層燒餅,多層瓤子,外脆內軟,外黃內白,面香可口;二糖燒餅,香甜可口;三乾式燒餅,中部鼓起,上圓下平,柔韌適口。三種燒餅各有特色,百姓多以千層燒餅為主食。

吊爐燒餅製作投資少,燒餅製作技藝由此流傳,成為許多家庭謀生的手段。吊爐燒餅在傳承中,至20世紀60年代曾作為“資本主義尾巴”被割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后街村民重操舊業,這一瀕臨失傳的麵食製作技藝得以流傳。

吊爐燒餅因其物美價廉,頗具特色,聲譽甚高,成為黃驊特色食品,除了是當地老百姓早餐必不可少的餐點,還被遠在他鄉的黃驊老鄉垂涎,託親戚朋友捎帶,已成為饋贈親友的佳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