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時代新教育的探討

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教育

世界上任何教育一定為本時代社會政治,經濟,社會治理來服務的。

就中國而言,自古以來的教育,是貴族教育。以周朝為起點來說,就是天子國制定的社會秩序,包括等級,人文等等

要通過各國的諸侯貴族來完成,諸侯貴族學習的首要條件:就是要語言統一,文字統一

在這個統一下學習典章制度

然後完成對本國人民的教化,實施。

也就是說,那個教育服務於當年的分封制

前提是中國的聚族而居的農業社會

所以我們重視德治:因為我們是宗族制聚族而居的社會。團結是最重要的。

隋朝以後,大一統時代的進一步完成,由於疆域廣大,語言不通,又沒有電視電報,這樣的工具,就產生了科舉制:培養統一語言,統一文字,瞭解國家社會治理體系的人。

這幫人作為國家機器的延伸,來負責各地的治理工作。

這就是科舉制,由於中國聚族而居的農業社會本質沒有變,教育基本上延續了之前的德治體系。

到了近代,受西方侵略的影響,我們用100年的時間學習西方,改變了原有的學習內容,變成以學習西方科技知識為主

如今,隨著4G,5G網絡的到來

教育也一定會產生大的變革

因為在古代,比如說孔子:他能教的學生有限的,並且古代限於工具的侷限,往往只能口耳相傳

但如果孔子來到今天,一根網線,全世界的人都能聽得到,也就是說:只要具備了基本教育素養的人,對任何知識領域感興趣,都可以打破空間,無障礙的學習,天底下最好的教授的講課

也就是說,原本的私塾制,到如今的學校制,達到的目的都是要培養社會需要的人

但是社會需要的公共服務人員畢竟是少的

所以古人教育不普及也是有道理的

如今生活高度提高(即便我們現在農民的生活水準,也遠遠高於80年代的公務員,好多方面要高於當年的國家主席)

我們還不知足,貪得無厭,那就是辜負了工業革命給我們的恩賜

這個時代,是很好的時代,衣食住行都很充裕,只要人不去攀比奢華

富而後教之,真正成了可能

也就是說未來大部分人的教育:不應該是競爭,當公共服務人員為目的

而是為自己而學習

物質生活解決了,教育必然轉向精神領域:思想,藝術,心靈健康,身體健康……的追求,乃至於很大一部分人,會關注到生命終極關懷的問題

如今這種學校的模式,當然還肩負了種種社會平衡的功能

但是在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方面,一定會有本質性的變化

一定從追求分數,到追求個人的成長而變化。這就需要學校內部深層的針對社會需要而做調整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