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屏南:“河長制”守護下的美麗蛻變

漫步於屏南縣代溪鎮樟源村溪畔,放眼望去,流水潺潺,有人亭臺下拉家常,有人在悠閒地散步,間或還有小孩的嬉戲打鬧聲傳來,一派幸福和諧。

曾經的溪畔底下,堆滿了村民生活垃圾,再加上河水流經時的浸泡,使這裡成了一條人人避之的臭水溝。“以前溪邊全是垃圾,一到夏天臭氣熏天,別說來散步,就是經過都不想靠近。真沒想到這裡的水能變乾淨,環境能變好。”家住溪畔的周家精感嘆道,“現在到處都乾乾淨淨的,每天晚上出門溜達一圈,回去睡眠質量很高。”

周家精是土生土長的樟源人,在他的記憶裡,穿村而過的溪是兒時最美好的回憶。“那時候河水都可以直接喝,我們小孩子一到夏天就下河撈魚、摸螺。”

以治水為契機,代溪鎮以營造親水空間為主,開展河道清淤疏浚,在溪畔築起長堤。雨汙分流、改水改廁、垃圾轉運,一系列的舉措讓村裡的環境衛生變好了,代溪樟源段也重現水清岸綠。於是樟源村又依託溪畔地理條件,通過規劃設計就地為村民建起休閒後花園,增添休閒好去處……一個嶄新的“康養樟源”逐漸成型。

代溪樟源段河道治理只是屏南縣推行河長制建設,改善河湖環境的一個縮影。自河長制工作開展以來,屏南縣始終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特別是把河流治理與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旅遊發展相結合,強化水資源的管理保護和開發利用,不僅留住了一條條清清河流,還留住了一段段美麗鄉愁。

河長制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為確保各級各部門合力治水、快速落實、全力推進。屏南不斷創新工作機制,編制科學的河長制實施方案,出臺了《屏南縣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按照“縣管、鄉聘、村用”方式,落實河道專管員人手,實現責任體系全覆蓋。並設立黨政“雙河長”和縣鄉兩級“雙湖長”體系,將全縣小微水體庫(塘)全部納入湖長制體系,確保所有水域河湖長全覆蓋,穩步推進治水項目建設,實現流域河道治理全域化、長效化。

此外,屏南縣還建立工作例會制度,研究確定河流綜合整治的重大事項,協調解決“河長制”工作中存在的重要問題。同時,還建立巡查檢測報告制度和督查督辦制度,巡查責任單位負責組織對河流開展日常巡查工作,定期將日常巡查報告報送河長。每季度會對各河流(河段)水質進行檢測,並向各責任單位通報檢測結果,不定期開展抽查,根據抽查及日常掌握的情況,對未能完成任務的責任單位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

如今的屏南,一條條河流經過“洗禮”正重新煥發光彩,“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美麗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來源:新  甘葉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