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電荷為何自發產生——第一彈

前面論述了電荷在半導體中的運動機制,即電流。

那麼半導體中的電荷從何而來,又到哪裡去呢?

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某個特定部落的人口問題,在這個部落,人口統計只計算單身人口,夫妻不計入統計範圍內。某天突然多出了幾個人,那麼這幾個人的來歷只可能有兩種,一是外來人口(假設都是單身),二是內部降生新生兒。同理於電荷:要麼由外部流入,要麼由內部產生。

那麼電荷的歸宿也只有兩種,要麼內部複合消失(成為夫妻,不計入統計範圍),要麼流出到外部(外出)。我們用下圖模型表示。


「專」電荷為何自發產生——第一彈

暫不考慮其他因素計算電荷變化率。

電荷變化率能幫助我們瞭解特定空間內電荷的產生和消失狀況。電荷(以電子為例)的流入和流出就是電流,那麼電流在一維X方向所引起的電荷變化率為:


「專」電荷為何自發產生——第一彈

其中,dn∙dx為在dx範圍內的電荷變化,單位時間的電荷變化為電荷變化率。

Jn(x)為流入電流,Jn(x+dx)為流出電流。電流密度的定義是單位時間通過單位面積的電荷總量,所以電流密度除以電荷單位就是單位時間內變化的電荷數量。

對於絕對理想的半導體模型而言,上式是成立的(即僅計算外部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但實際上半導體內部因為本徵激發會自發地產生自有電荷(新生兒的誕生),同時因為材料中的雜質、缺陷等,自由電荷也會有壽命,即“複合”(聯姻),所以上述公式並不能用於表徵實際半導體內部的電荷變化情況。

既然出現了不確定因素,那我們就需要搞清楚這個不確定因素是如何出現的,即電荷為何會自發產生,又為何為自發複合。

➤首先來看為什麼會電荷會自發地產生。

若要嚴謹地推導電荷產生的過程,需要固體物理和量子力學的基本知識,嚴格求解薛定諤方程,過程會比較晦澀,教科書上都能找到詳細推導過程。但若完全脫離這些基礎,又難以講清來龍去脈。這裡嘗試將其、中比較關鍵的物理概念以及他們的邏輯關係提煉出來,以便讀者理解。

基本邏輯是:自由空間的電子→週期空間的電子→能帶(導帶&價帶)→費米分佈→電子態密度→電子濃度,此次先講自由空間的電子和週期空間的電子

首先,微觀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這是大家熟知的,因此電子的運動狀態可以用波函數來表示。

我們想象在一維空間中(只有x方向)有兩種處於不同環境的電子,一是處於自由空間的電子,傳輸過程中沒有任何邊界;二是處於週期排布空間的電子(晶體材料的原子都是週期排布)。

由於測不準原理(位置和速度不能同時為確定值),兩種環境中的電子在某個x位置只能以存在概率來表達,那麼自由空間和週期排布空間的電子的存在概率分別如何呢?

①對於自由空間中的電子,其電子波函數表達式為:

「專」電荷為何自發產生——第一彈

其中,

「專」電荷為何自發產生——第一彈

,物理名稱為“波矢”,也就是代表了電子波函數的傳播方向,λ為電子波函數的波長。

「專」電荷為何自發產生——第一彈

用以表示電子出現在x位置的概率,


「專」電荷為何自發產生——第一彈

,A為振幅。對於自由空間的電子波函數,A為常數,所以電子在自由空間中各個位置出現的概率相同,也就是說電子在自由空間可以自由運動。

「專」電荷為何自發產生——第一彈

②對於處於週期排布空間的電子,假設週期為a, an=n∙a,那麼其波函數也相應為週期性,可表達為:

「專」電荷為何自發產生——第一彈

注意,電子在每個週期a內的波函數

「專」電荷為何自發產生——第一彈

「專」電荷為何自發產生——第一彈

調製,而A(x)不是常數,所以電子在一個週期內各位置出現的概率不同,但電子在不同週期之間的相對位置卻是重複的。

將x=x+an帶入,我們發現週期性電子波函數成立的必要條件是

「專」電荷為何自發產生——第一彈

「專」電荷為何自發產生——第一彈

對比自由空間電荷的波矢k和週期性空間的波矢kn,可以發現,週期性空間導致波矢出現了離散化。(需要注意的是,兩種空間的波矢k物理意義有所不同,前者表示的單個電子波函數,而後者描述的是一個週期內的波函數)。

由於k的離散化,電子的能量隨k的變化也會發生離散化。量子力學對微觀粒子的能量表達式為:

「專」電荷為何自發產生——第一彈

其中

「專」電荷為何自發產生——第一彈

h為普朗克常數。(將ϕ(x)表達式代入薛定諤方程就可得出,在此不做贅述)。因此自由電子能量E與波矢k成拋物線關係,是連續分佈的,如下圖所示。

「專」電荷為何自發產生——第一彈

而將拋物線的k座標離散化kn,就會將連續E曲線離散為能級,且能級在每個週期內聚集,週期交接處會出現間隙,如下圖所示。

「專」電荷為何自發產生——第一彈

半導體物理中就將聚集的能級稱為能帶,即電子可以存在的地方;而週期交接處的間隙稱為禁帶,即電子不能存在的地方。

文末總結

1.理想狀態下電流在一維X方向所引起的電荷變化率:

「專」電荷為何自發產生——第一彈

2.非理想狀態下,存在電荷自發產生和自發複合的現象,因此提出“電荷為何會自發產生”的問題。

3.解答問題的第一步:分析自由空間和週期排布空間的電子的存在概率。

4.得到結論:自由空間中電子在各個位置出現的概率相同;週期排布空間中電子在一個週期內各位置出現的概率不同,但在不同週期之間的相對位置相同。

5.通過對比自由空間電荷的波矢k和週期性空間的波矢kn,發現週期空間內電子的能量隨k的變化發生離散化,進而引出能帶和禁帶的基本概念。

下週我們將更新“電荷為啥會自發產生——第二彈”。瞭解更多相關知識,請關注我的公眾號“橘子說IGBT”,每週更新,帶你由淺及深地看懂半導體,看懂IGB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