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揭示月球背面地下淺層結構丨亮點成果

近年來,中科院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為進一步增進公眾對中科院亮點工作的瞭解,同時促進院屬各單位進一步加強對重大成果的傳播推廣,特啟動“中科院科技創新亮點成果篩選”活動。

中科院相關職能部門現已推薦候選條目,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投票,相關得票數將作為正式當選條目的重要參考依據。感謝對中科院科技創新工作的鼓勵和支持!

今日推薦候選條目《首次揭示月球背面地下淺層結構》,投票請點“閱讀原文”。

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2020年2月27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春來和蘇彥領導的科研團隊在《科學進展》在線發表了我國月球深空探測領域取得的一項重要發現。該團隊利用嫦娥四號玉兔二號月球車上搭載的測月雷達,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質分層結構,發現地下物質由低損耗的月壤物質和大小不同的大量石塊組成。由於深度40米以下雷達信號微弱,高頻通道雷達信號已無法推斷其物質特性,結合區域地質歷史,研究推測在嫦娥四號著陸點附近,完整的月海玄武岩覆蓋在月表以下大於40米的深度。該項研究通過嫦娥四號測月雷達的直接就位測量,獲得了月球背面地下淺層的第一張雷達圖像、月表下物質的特性參數以及濺射物內部地層序列,首次揭開了月球背面地下結構的神秘面紗,對於瞭解撞擊過程對月表的改造、火山活動規模與歷史等具有重要意義。

首次揭示月球背面地下淺層結構丨亮點成果

嫦娥四號著陸區地下分層結構

支持 & 投票

來源:中國科學院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