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與保守主義 | 古儒(13)

​按:

對於封建制的內容,就暫時講到這裡。下 一個階段,讓我們著重來看一看西方的保守主義思想。


貴族與保守主義 | 古儒(13)


01、貴族的保守主義


(1)西方保守主義與封建貴族的關係

艾德蒙·伯克認為,西方的獨特性就在於封建時代的“騎士精神”:


見解與情操二者,在古代的騎士風格中有著其根源,並延續至今…正是這一點才賦予了近代歐洲以它的特點,從而使歐洲對亞洲各國構成了優勢。

——《法國革命論》


1957年,亨廷頓發表了一篇關於保守主義的重要論文——《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的保守主義》。他總結西方“保守主義”思想的三種類型:貴族式、自主式、情景式。其中,貴族式的保守主義出現的最早。


18世紀末,法國爆發了革命,緊接著19世紀自由主義、資本主義興起… 最早的保守主義其實就是歐洲傳統的封建貴族對這些新事物的一種反應與抗拒。這種保守主義的不少觀點、態度、思維方式對於整個保守主義流派來說,也是一種奠基的作用,它決定了保守主義這個政治思想流派的那些最基本的特點、性格與氣質。所以說,經由“貴族”這個在西方有著特殊地位的階層,保守主義也與中古封建時代精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比如法國早期的保守主義者,邁斯特就是出身於法國南部桑柏裡的貴族家庭;托克維爾也是出身於巴黎的貴族家庭;還有像波納德,也是貴族出身。

而英國早期的保守主義者,貴族就更多了。在艾德蒙·伯克之前,英國革命期間出現的老託利黨,就大多是貴族或鄉紳。實際上老託利黨的思想與伯克的保守主義有著極大的關聯性,這一點我們後面再詳細探討。

英國古典保守主義的代表人物伯克,儘管不是出身於貴族,但卻深受英國普通法的影響。山東大學的馮克利老師曾經專門寫過一篇論文來闡述伯克思想中的英國普通法的因素,伯克曾在倫敦的律師會所學習法律。而英國的普通法深受貴族影響,中世紀貴族領地內部一般設有領主法庭,貴族在自己的領地內擁有司法權,不少貴族甚至親自主持法庭程序,自己當法官,因為這也是他們的一大收入來源。所以英國普通法傳統是深受貴族思維影響的,而這種影響也被傳遞到了保守主義的思潮之中。

與大陸法系的情況不同,在英國傳統中,法官的地位很高,尤其是英國很多法官本身就出身於貴族階層,比如福特斯丘、庫克、黑爾、布拉克斯通等這些在英國憲制史上起過重大作用的法官都是貴族出身。所以,英國的司法體系原本在很大程度上就由貴族掌控,而英國普通法本身就是保守主義最好、最集中的體現,比如它強調因襲成例、它是判例法、習慣法,所以強調尊重習俗,這些東西都是保守主義的特點,所以英國普通法本身就是保守主義政治思想的一大來源。如此說來,早期的英國保守主義者有著濃厚的貴族情節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甚至可以說保守主義思想本就源於貴族精神,“貴族階層是保守主義政治傳統的奠基者和捍衛者,保守主義最集中地反映了貴族的政治傾向。”

(2)儒家即封建精神

孔子本身就是貴族出身,儘管到他父親那一代已經是一個低級貴族“士”,但孔子的祖上曾經是宋國的大司馬,世代都是大貴族,所以可以說,孔子身上清晰的存在著這種貴族的精神血脈。孟子的家族也是出身於大貴族,魯國三桓之一孟孫氏後裔。

古儒所維護的,很明確,就是“周禮”。什麼是周禮?“周禮”說到底就是西周時代的封建秩序,“周禮”中的規定,主要都是關於天子與各級貴族的身份地位、相互關係、如何行使權力、甚至生活中如何行為、言談舉止的規定。所以,“周禮”本身就是貴族所要遵從的規範。

我們可以在孔子的教育的內容上,明確地看到古儒的貴族氣質。我們說,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私學的最早發端,那麼他都教些什麼,又不教什麼呢?

貴族與保守主義 | 古儒(13)


孔子所教的內容主要就是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這些東西原本是貴族子弟才學的,不是平民要學的東西。比如“禮”與“樂”是當時貴族才要遵守的行為準則,庶民幾乎都不需要了解這些;至於“射”(射箭)與“御”(駕車)這些都屬於戰鬥技能,“御”不是並不是指平民用車運送貨物,而是駕馭戰車,因為當時戰爭的主要形式就是車戰,駕車是戰爭的必備技能。西周封建時代的戰爭是貴族戰爭,平民很少有資格上戰場,即使上戰場也多是作為貴族的僕從身份,戰爭的主角是各級貴族。至於“書”、“數”則是貴族階層管理領地,“齊家治國”所必需的文化能力,在那個時代也並不是平民階層所必須掌握的。

所以,君子六藝原本就是貴族教育的內容。

那麼,孔子不教哪些東西呢?

最明顯的特點是,孔子不教授生產技能。孔子的一位弟子曾向孔子請教耕種莊稼的技藝: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



顯然孔子認為,這種種地、種菜之類的專業技能並不是他所要傳授的東西;因為這些用於生產的專業技能都是拿來謀生的,是平民才學的東西;而貴族的職責則是維護社會秩序(“禮”、“樂”)、保衛社會的安全與穩定(“射”、“御”)、進行社會行政管理(“書”、“數”)。所以,我們完全可以用一句話總結孔子之學所涉及的是什麼——作為社會管理者的“貴族”所應掌握的技能;而孔子之學所不涉及的,則是平民階層養家餬口所需要的技能。

由此觀之,至少在孔子那個時代,古儒之學的內容,其實與貴族階層所要掌握的技能,幾乎是完全重合的;而古儒的精神,則蘊含在封建秩序之中,那就是《周禮》的精神。


貴族與保守主義 | 古儒(13)


02、西方保守主義的具體主張



以往一般我們都這樣認,儒家的觀念、性格、氣質,與西方文明是截然不同的。也正是因為這種差別,所以直到今天,學界都存在著兩個極端,一個是國學正統派,一個是全盤西化派,這兩派是針鋒相對,但其實他們卻存在著一個最根本的共識——亦即,中國傳統文明與西方文明是完全沒有本質上的共通性的,不存在任何會通的可能。

之所以人們會有這樣的判斷,筆者認為,是因為以前我們選錯了比照的對象。以往我們一直是拿西方的現代政治思潮來與儒家來做比較,比如個人主義、理性主義、社會主義、自由主義,這些思潮當然會與儒家思想格格不入;但如果你把它們與西方自己的保守主義進行比較的話,也是格格不入的。所以,這種差異,筆者認為,並非中西文明的差異,因為從西方內部來說,本就存在著這種差異,因而這其實是政治觀念上的“古今之別”。

事實上我的這個論文最重要的一個觀點就是,孔孟這種古儒在政治上,其實就是西方式的保守主義。當然,我知道,很多研究保守主義的學者老師們一定會非常不以為然。所以,我也希望能夠喚起這些學者對儒家的關注,正視這個問題;同時,筆者更希望的,則是喚起儒學領域的研究者對西方保守主義的關注。

因此,筆者將會頗費一些筆墨對西方的保守主義思想進行介紹、梳理與分析。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保守主義者最基本的主張有哪些。

從保守主義者所持的思想觀點上來說,可謂眾說紛紜,流派眾多,很難找到一個嚴謹、成系統的理論體系。但是在這些不同的思想流派中,也可以大致的把握到保守主義者們所持的一些具有一定共性的觀念。

1、 宗教之維

相比於自由主義者來說,保守主義者一般要求堅持西方傳統的基督教信仰。笛卡爾之後的法國啟蒙運動的一大特點是,他們認為是理性照亮了世間,是理性樹立正義、理性揭示真理、理性確立價值與美德、理性通向“善”;而保守主義則是堅持西方的中世紀以來的傳統,他們是將這一切“正義、真理、美德、善”訴諸於基督教。尤其是基督教的“原罪”觀念,為保守主義的人性論提供了理論基礎。

2、 人性之維

不同於自由主義對人性的樂觀看法,保守主義者對人性有著更真實的理解。而且保守主義者往往認為人的這種本性是極為穩定的,很難通過教育、勸誡而改變。人性是複雜的,其中“惡”的一面既不可避免又無可更改,也就是“原罪”。因此人性中的善是不可靠的,必須把人首先假設為惡的;同時,人的理性也是不完美的,甚至“任何來自人為的,欲將人間變為天堂的努力都是對上帝尊嚴的冒犯。”正因如此,保守主義者在國家政治的制度設計與具體運作上,往往從這種善惡混雜而又難以更改的人性出發,傾向於著力以合理的法律制度來限制人性之惡,將人性中的惡所帶來的不良影響降低到最低,而更多地通過良性的制度來發揮人善的一面。因此,保守主義者更注重依賴制度的作用,而把“人”看作是不穩定、不可靠的因素

3、 道德之維

在道德領域,保守主義者往往激烈的反對相對主義的道德觀念,而堅持古代的“絕對主義”道德觀。正如美國著名保守主義學者福蘭克·邁耶所說:


“保守主義相信一個基於本體論的客觀道德律令的存在…他們…內心固執地相信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際上都有一個賦予人類的客觀標準。”



甚至有人(如肯德爾Kendall)認為,這就是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之間最大的區別。尤其是對於現代新自由主義的價值中立的政治原則,更是深惡痛絕。美國新保守主義之父列奧·施特勞斯之所以反對“現代性”,很大程度上在於,他認為:


“現代性的危機表現或者說存在於這樣一宗事實中:現代西方人再也不知道他們想要什麼---他再也不相信自己能夠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4、 社會之維

權威與精英的存在,正當而必要。保守主義者一般是推崇秩序至上與精英主義的。即使在“自由”的問題上,保守主義者也往往是以秩序為其前提,秩序之下的自由才是自由,無秩序的自由只會是混亂,秩序是自由的前提條件與實現基礎。而精英與權威是維護社會秩序所不可缺少的,他們未必能夠引領一個社會走向更好的方向,但是如果沒有他們則會造成災難,社會可能陷入失序狀態。換言之,離開了權威的規範與精英的參與,那麼人性中不好的一面就極有可能因缺少實際的制約而氾濫。但是權威與精英的作用也並非無限的,因為貴族與精英儘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畢竟還是人而不是神,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原罪”,所以對於貴族與精英的權力也必須加以限制。因而,自由與權威之間就要有平衡,二者的對立也將永遠存在,正如劉軍寧老師所說“沒有權威的自由是放縱,沒有自由的權威是專制。”

5、 制度之維

保守主義者是堅定的財產私有制的守護者,保守主義者對於私有財產的態度,甚至比起自由主義者來說更為堅定,沒有財產權,人的生命與自由就得不到保障,因此私有財產甚至是生命與自由的基礎。財產權比生命權更重要,因為人與動物、植物一樣都享有生命,但唯獨人才有財產權,動植物是無所謂財產權的,因此是“財產權”把人與其他動物、植物區別開來。此外,保守主義者對於財產權的看重也有著現實上的考慮,因為擁有穩定財產的人,對於可能會危及他們的財產權的激進革命與社會動盪一定是抱以警惕的,這將對社會的穩定有著正面作用,因此正如塞西爾所說,“從‘保守主義’興起以反對1789年的革命運動以來,維護財產製度一直是它的主要目的之一。”

如果一個人想要對保守主義最基本的主張有所瞭解,那麼大致來說,就是上述這些內容——這幾乎是教科書式的內容。

不過,這些內容並不會讓你對“保守主義”這種思想擁有什麼深入的瞭解,這些只是一些表面的現象;如果僅看這些表面的觀念,你一定會發現它與自由主義、與宗教本位有諸多的重合,但又不完全一致,而卻與儒家沒有太大的關係。


但要想真正理解西方保守主義,就不只是將其與自由主義等思想進行具體的區分,而是必須深入地分析這種思想它從何而來、它所面臨的問題是什麼?它何以會有這些主張?它是如何思考問題的......如此,我們才能真正把握它、看到表面之下的真實。也只有在此之後,我們才能看到它與古儒的聯繫。

下面,筆者將以保守主義之父艾德蒙·伯克為主,詳細梳理保守主義的思想背後背後的思維方式,並對我們今天的種種誤解加以適當的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