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條約有限制怎麼辦?對外宣稱是輕巡洋艦的最上級重巡洋艦

1922年,英、美、日、法、意五國簽署了《華盛頓海軍條約》,並在1930年補簽了《倫敦海軍條約》,用以避免發生新一輪海軍競賽。然而,英、美、法、意算是履行了海軍條約,老老實實的按照條約是建造自己的軍艦,但對擴張有著瘋狂慾望的日本卻不這麼想。這個被瘋狂所侵蝕了頭腦的國家,決心用他們所擅長的詭詐騙術,繞過《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悄然的擴大自己的重巡洋艦規模,以期為他們的擴張戰爭做出準備。


一、日本的詭詐騙術


按照《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後續的《倫敦海軍條約》的條款所述,現有戰艦類型的建造標準都被嚴格限制,條約簽署國的艦船的建造噸位和更換時間也有所要求。這一切都是為了限制可能的海軍軍備競賽。但對於渴望擴張的日本而言,《華盛頓海軍條約》絕不是什麼好消息,甚至於是一盆冷水。儘管條約讓經濟脆弱的日本避免了一場可怕的軍備競賽,可是日本卻認為這是對他們的一次限制,是其它國家對它們的排擠,目的在於讓日本海軍的實力遠遜於他們。

海軍條約有限制怎麼辦?對外宣稱是輕巡洋艦的最上級重巡洋艦

按說日本這個思維絕對是腦袋進水,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大多數國家都急需恢復自己那衰弱的經濟,哪有時間來和你勾心鬥角來?可你架不住日本和有被迫害妄想症一樣這麼想,畢竟他們的海軍實力遠遜於對方,又渴求進行武力擴張,那自然不能容忍自己的海軍力量止步不前。對於日本那些'很有精神'的軍國主義者而言,哪怕是榨乾日本的經濟,也要窮兵黷武的發展他們的海軍軍備。


彼時對於日本海軍而言,最大的問題在於按照海軍條約的要求,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噸位是108400噸,可當時日本海軍已經服役了古鷹級、青葉級、妙高級、高雄級等12艘重巡洋艦,基本達到了條約規定中的噸位配額。這對於日本海軍而言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因為他們的重巡洋艦都太過老舊了。可日本海軍卻發現了一個突破口,那就是日本海軍的輕巡洋艦噸位有100450噸,此時還剩下20000噸左右。而日本的17艘輕巡裡大部分都是5500噸級輕巡洋艦,其中還有4艘是非常老舊的輕巡洋艦。

海軍條約有限制怎麼辦?對外宣稱是輕巡洋艦的最上級重巡洋艦

日本海軍認為這是條約上的巨大突破口,因為只要把輕巡洋艦淘汰一批,那麼他們就會有更多的噸位可以使用。而輕巡洋艦和重巡洋艦也並非是依靠噸位計算,而是依靠裝備的主炮來計算的,主炮不超過6.1英寸就是輕巡洋艦,超過了就是重巡洋艦。換句話說,只要建造一艘噸位、防護、尺寸等符合重巡洋艦的戰艦,但卻裝備不超過6.1英寸主炮的戰艦,那麼就依舊是輕巡洋艦。於是日本開始對自己的輕巡洋艦進行更換,但實際上建造的卻是重巡洋艦。


二、掩人耳目的最上級


在1931年,日本開始了《01艦艇補充計劃》,在計劃中列入了6艘大型輕巡洋艦的建造計劃,最後只有4艘得以被批准,這一級輕巡洋艦就是日本的最上級,首艦最上號在1931年10月27日動工。該輕巡洋艦的艦體長度200.6米,寬度20.6米,吃水6.15米,標準排水量11200噸,滿載排水量14142噸。當然了,它留下了改裝空間,改裝後它的艦體長度不變,

但寬度變成了20.68米,吃水降為了6.09米,但標準排水量上升到了12206噸,滿載排水量上升為了15091噸。

海軍條約有限制怎麼辦?對外宣稱是輕巡洋艦的最上級重巡洋艦

同時,最上級輕巡洋艦的結構是完全按照一款為了艦隊決戰而準備的重巡洋艦而準備的,從外觀到內在都沒按照日本輕巡洋艦的驅逐艦領艦概念來設計。它以高雄級重巡洋艦為基礎,縮減了艦橋面積,採用了更多的焊接工藝以降低重量和噸位,艦船上層建築也由鋁合金結構組成。

而在裝甲上防禦上它也是重巡洋艦級別,水線裝甲帶厚度100毫米,彈藥庫140毫米,甲板60毫米,主炮塔厚度25毫米,司令塔厚度則達100毫米。這個防禦力度已經讓其超過了輕巡洋艦的範疇,本質上就是個重巡洋艦。


在最上級輕巡洋艦的動力系統設計上,日本人也是頗下苦心,採用了八座大型本式重油水管鍋爐和兩座小型本式重油水管鍋爐(後續的鈴谷和熊野二艦沒有兩座小型鍋爐),同時擁有四臺本式蒸汽輪機驅動四軸螺旋槳,輸出功率在152000馬力左右,改造後達到152432馬力。最上級輕巡洋艦在如此強大的功率帶動下,其最大航速可以達到36.5節航速,續航可達到14節航行8000海里。當然,日後做的改造肯定要削弱一二,所以它改造後最大航速變成了34.72節,最大航程也變成了14節航行7700海里。

海軍條約有限制怎麼辦?對外宣稱是輕巡洋艦的最上級重巡洋艦

最上級的主炮在改造前配備了5座三聯裝三年式155毫米/60倍徑艦炮,4座雙聯裝八九式127毫米/40倍徑高炮、4座雙聯裝九六式25毫米高炮。同時,它還帶有四座三聯裝九零式610毫米魚雷發射管,能發射對敵人和自己都很危險的九三式有氧魚雷。當然了,它真正的大殺器還是在未來可以更換的五座雙聯裝三年式203毫米/50倍徑艦炮,這可以讓它一躍成為強大的重型巡洋艦。可以說,最上級的設計基本完成了他們那詭詐的心思,如果不看之後這玩意引發的麻煩的話。


三、最上級帶來的麻煩


事實上,最上級巡洋艦帶來的麻煩可是不小,日本人為了多四艘重巡洋艦也是煞費苦心,但結果卻是它帶來了許多麻煩。比如說在1934年最上號和三隈號下水前就趕上了'友鶴事件',此事迫使日本海軍對最上級進行檢查。結果日本海軍發現最上級的設計存在復原性存在問題,只能對結構進行修改,以防重演'友鶴事件'的悲劇。但是等到一切結束,最上號開始試航的時候,最上號又被發現焊接強度不夠,還得接著回去改進。

等到最後手忙腳亂折騰完的時候,已經是1935年7月。

海軍條約有限制怎麼辦?對外宣稱是輕巡洋艦的最上級重巡洋艦

因為這艘船實在是太大了,只要英美兩國海軍眼不瞎,都能看出這是一艘嚴重超重的'輕巡洋艦'。英國皇家海軍更是直言不諱,表示除非這船是紙糊的,否則噸位絕對是假的。於是英美兩國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新船,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和城級輕巡洋艦就是為了對抗最上級'輕巡洋艦'準備的。當然了,英美兩國其實吃了大虧,他們建造的固然是真正的輕巡洋艦,可是日本的最上級卻在海軍條約失效的1937年,把炮換成了203毫米艦炮,搖身一變成了重巡洋艦。


但也別覺得日本人就佔了多大的便宜,因為這倒黴的最上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去就填了無數的亂子。二次試航時發現最上級出現艦體不穩,艦炮開火時導致艦體出現裂縫,並且在穩定海況裡還會出現結構變形的跡象等等。1935年9月26日的'第四艦隊事件'裡,最上級更是成為了受損艦船之一,不僅被颱風引發的大浪打壞了水上飛機彈射器和把水上飛機丟進海里,船體的焊接部分也出現了嚴重的龜裂,其中艦首部分損壞最是嚴重,直接就把最上級送回造船廠進行結構補強去了。

海軍條約有限制怎麼辦?對外宣稱是輕巡洋艦的最上級重巡洋艦

送回造船廠補強的最上級,同時也進行了主炮更換的工作,並在1938年重回前線。只是,這倒黴的最上級在1941年末全面展開的太平洋戰爭裡,也是堪稱表現不佳的典範。在1942年2月28日爆發的泗水海戰裡,最上號和三隈號戰果驚人,擊沉了美軍的休斯頓號重巡洋艦和澳大利亞的珀斯號輕巡洋艦。但與此同時,它們發射的九三有氧魚雷因為定深過度,結果接連擊中己方陸軍的四艘運輸船,導致數千陸軍馬鹿游上岸去,著名的日本'種地將軍'今村均也因此在海里泡了三個小時才被撈上來。多年後,今村均也是從海軍的回憶錄裡知曉了原來是海軍的魚雷把他送進大海的。


結語


最上級巡洋艦這個表現,堪稱是海戰史上最搞笑的表現之一,而日後的戰爭裡,最上級巡洋艦也是表現不佳。不是同級艦相互撞擊導致大破減速,最後被美軍追上來幹掉,就是被美軍的艦載機用魚雷幹掉,或是因為種種原因被重創後,因喪失行動能力而被己方戰艦用魚雷擊沉。毫不客氣的說,最上級巡洋艦堪稱是二戰裡,日本最倒黴的巡洋艦也是不為過的。


參考文獻:《最上級重巡洋艦》

《日本巡洋艦物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