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難的日子裡友情是多麼真實可貴

路遙早期的作品有一部短篇小說叫《在困難的日子裡》。讀這部小說,眼前始終揮之不去的是飢餓和友情這兩個關鍵詞。主人公馬建強以優異成績考入縣立高中並且分到了“尖子班”;他所在的“尖子班”裡的同學,基本都是幹部子弟,吃得好穿得體面。馬建強是一個貧苦農家孩子,偏偏又在他上高中的時候適逢國家三年困難時期。他每天只喝兩碗稀湯,餓得頭暈目眩,渾身無力。

在困難的日子裡友情是多麼真實可貴

飢餓迫使他常常一個人離開學校,進入山野吞食野果,在收穫過的莊稼地裡翻找土豆、玉米等一切可以吃的東西;他穿的衣服破爛單薄,非常寒酸。所有這些,使他看起來與同班同學格格不入,他一方面在物質上備受煎熬,另一方面在精神上備受折磨,自卑、敏感和過於強烈的自尊心,使他時不時覺得“受侮辱”。

在困難的日子裡友情是多麼真實可貴

在這樣窘迫的時期,可貴而又溫暖的友情閃爍出了熠熠光芒:班裡的生活幹事吳亞玲多次想方設法幫助馬建強:吳亞玲先是讓馬建強去學校灶上幫灶,這樣可以免費用餐一次,可是馬建強覺得這讓他受辱,儘管他幫了灶,但就是沒有在灶上吃飯。第二次吳亞玲是以讓馬建強幫忙修斧頭的名義,把他叫到縣武裝部的家裡,準備給他下餃子吃,可是,儘管馬建強飢腸轆轆,面帶菜色,卻堅決不吃;第三次,為了幫助這個敏感而又自尊心極強的同學,吳亞玲又暗中先後兩次在馬建強經常燒烤土豆和玉米的破磚窯旁放了兩次錢和糧票,想讓馬建強“撿走”並藉以改善生活;可是馬建強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都交給了班主任。

在困難的日子裡友情是多麼真實可貴

第四次,實在沒有辦法,吳亞玲幾乎是央求馬建強去她父親的單位——縣武裝部,與她一起包活做工掙錢(當然吳亞玲是不會要工錢的,她的工錢都暗中結給了馬建強)。吳亞玲的真誠打動了馬建強,通過在縣武裝部包活做工,他的生活有了改善,買了新衣服,他在同學面前再也不自卑了。可是,在這個過程中,班裡傳出了他和吳亞玲的風言風語,特別是文體幹事周文明到處傳播關於他和吳亞玲的謠言;看到吳亞玲對自己的幫助導致了吳亞玲的追求者、班長鄭大衛痛苦不堪並與吳亞玲鬧不愉快的時候,馬建強非常痛苦,因為他和吳亞玲只是朋友間的情意,並沒有男女之間的愛情。

在困難的日子裡友情是多麼真實可貴

在此情況下,為了不讓鄭大衛和吳亞玲之間產生誤會,馬建強選擇了退學。當他揹著鋪蓋卷返回老家的時候,飢餓和寒冷使他暈倒在山間……當他醒來的時候,鄭大衛、周文明、班主任和吳亞玲都趕來了,同學和老師通過向學校爭取,已為他解除了物質上的後顧之憂,更重要的是,也解除了好友鄭大衛和同學們對他的誤會。心結一開,馬建強又重新返回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