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西厢记》

我的一个学中文的侄子,见我案头的《西厢记》感到很惊奇:叔叔,你怎么还看这种书,无聊死了,在学校老师一讲我就想睡觉,不就是写了一对青年男女未婚同居吗?没劲儿!我笑笑说:你说的情节没错,无非是风流一小事耳。对故事不感兴趣你可以只欣赏词句呀。他说:词句是很美的,但我们学不来呀。我说你还是不感兴趣,死学肯定不行,没事我给你聊聊西厢,也许会改变你这种看法的。

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估计读过《西厢记》的人对这段词都不会陌生。现在大家都知道是王实甫的大作,其实在明代以前许多人认为是关汉聊作、王实甫续写的。正因为写了一桩风流小事,历来屡遭封禁。但愈禁流传愈广。据说现存的明清两代的刻本有二百多种。并且和孔夫子的《春秋》扯上了关系,有的刻本干脆改作《春秋》或者《锦绣春秋》、《崔氏春秋》。以至在《红楼梦》双玉读书一段中,贾宝玉用《西厢记》中的句子和林妹妹逗笑,惹得林妹妹差点和宝哥哥急眼。

《笑笑录》中有则小故事:明朝钱谦益在清兵入关后,穿着清朝的衣冠去迎接清兵,路上遇到一位老人用拐棍一边敲他的头一边唱:“我是个多愁多病身,打你个倾城倾国帽(貌)”,闻之者无不绝倒。   

不但当时老百姓耳熟能详,道貌岸然的主禁者也经受不住西厢的诱惑。甚至出家的僧人也能从“最是那临去时秋波一转”中领悟到禅机。大汉奸吴三桂也是演《西厢记》的高手,自己在家里亲自教家奴学戏。一次到一富商家看戏,见台上唱腔错误百出,就叹了几口气,有促狭者就说:要不你上去唱几句试试?吴一时技痒,登台一歌,竟然满座皆惊。

更好笑的说是有一位书生从一个关口经过,关吏见他不象一个读书人,就考他说:“《春秋》的第一句是什么?”书生说:“春王正月。”关吏只读过西厢,听了大怒,你也敢假装斯文,一看就不是个好东西,谁不知道《春秋》的第一句是“游艺中原”!来人,重打十大板。书生感到冤枉,就告到官府。巡抚把关吏叫来,责怪他不该轻慢读书人,关吏自然不服呀,极力申辩,巡抚见他痴迷西厢,让人拉下去打,关吏怕了,转着圈地作揖求饶。巡抚笑笑引用了一句西厢的戏文:“脚跟无线如蓬转”,关吏又面向苍天,高呼冤枉。巡抚觉得好笑便又引用了一句:“望眼连天”。关吏还算机警,赶忙认罚,问打多少?巡抚说看你认罪态度还好,就“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吧”,二十板。关吏挨了打急忙爬出去,一边对天作揖,一边擦汗,“真险呀,如果他打我个‘云路鹏程九万里’,我这条小命算交待了!”

《西厢记》流传之广,从明以后的笔记中也可以觅得一斑。明朝嘉靖四十一年,吏部对官员进行考核,结果有五千多人不合格,被注消了官职,李开先在家中搞了个小集会,让大家以此为谜面,猜九字《西厢记》曲词一句,不中者罚酒一杯,座中饱学之士一个个面带愧色,到了最后一个少年高声答道:“笔尖儿横扫了五千人。”宾客们鼓掌大笑。其它的象用“月栏”打“只恐嫦娥心动,因此上围住个广寒宫”。用“八”打“两下里做人难”。

另外在《镜花缘》中也有许多关于《西厢记》中曲词的谜语。“亥”打“一时半刻”。“花斗”打“金莲蹴损牡丹芽,玉簪儿抓住荼縻架”。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看一下《镜花缘》第三十二回和八十一回。还有以《西厢记》中的曲词打成语的。“才高难入俗人机”打“自命不凡”。“老夫人谎到天来大”打“故妄言之”。“车儿投东,马儿向西”打“背道而驰”等等。可以说雅俗共赏。如雅的有取材于经史子集的,非专业人士很难猜出。如“周公植璧秉圭乃告大王、王季、文王”打“说哥哥病久”。这是《尚书》中的一个故事,周武王病重时,文王向列祖列宗祈祷。“囊扑二弟”打“闷杀我也么哥哥,闷杀我也么哥哥”。刘向《说苑》中有一则小故事,说是秦始皇的母亲与人私通,生下两个小孩,被秦始皇装有袋中摔死。俗的有“杜丽娘游园”打“离不开柳影花荫”等。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由此可以看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可以深入读者心中,参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如果你沉入其中去,会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