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的一场谈判,为何让桥本龙太郎感觉被“瓮中捉鳖”?

1995年春,美日第三轮汽车谈判火药味正浓。

美国要求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三菱等日本汽车公司,每年"自愿"承诺购买规定数量的美国汽车配件。而日本认为这是强买强卖,不肯让步。

美国首席谈判代表是迈克尔⋅坎特;日本首席谈判代表是大名鼎鼎的桥本龙太郎,时任日本通产大臣。

25年前的一场谈判,为何让桥本龙太郎感觉被“瓮中捉鳖”?

桥本龙太郎被认为是日本政坛精英,精通剑道,记忆力好,自信孤傲,自称"政策通"。

但是,在第三轮谈判中,桥本越谈越感觉不对劲,越谈越没有信心。对方好像对日本的底牌了如指掌,处处占据先机,态度强硬,决不让步。而日方则处处被动,按他自己的话说,"感觉在被美国瓮中捉鳖。"

1995年5月16日,美国宣布,如果不能在6月28日前达成协议,美国将启动对日强硬制裁,包括对13种日本高档轿车征收100%关税。

6月28日,瑞士日内瓦,在美国规定期限前几小时,桥本龙太郎终于低下头,约请坎特作最后的谈判,随即迅速签署双边汽车协定。

25年前的一场谈判,为何让桥本龙太郎感觉被“瓮中捉鳖”?

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马上宣称,美国人终于打破日本的重重贸易壁垒,美国汽车及配件已能够大量进入这个巨大的东亚汽车消费市场。

日本汽车制造厂商由此进入了阶段性寒冬。后来,通过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才逐步重获生机。

协议签署几个月后,1996年1月,桥本龙太郎当选日本首相。对此前谈判耿耿于怀的他,下令调查美国在谈判过程中有没有搞鬼。经过日本有关部门几个月的秘密调查,得出的结论果然如桥本所料。

原来在美国谈判代表身边,有一个专门的中央情报局(CIA)小组。每天早上,这个情报小组都会向坎特及助手提供一份简报。

这份简报的内容,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美国驻日本美军基地的军用监听设施,负责窃听日本有关部门与日本驻美大使馆之间,日本有关官员之间,以及他们和丰田、日产汽车公司主管人员之间的通信和谈话,每日上报给国防情报局,国防情报局再转给CIA。

二是中情局东京站,每日报送日本贸易谈判立场和动态。CIA对桥本的行踪进行了监视;CIA东京站的一位女特工,通过色诱,从桥本两名高级助手那里窃取了日方19份谈判文件的详细内容。

25年前的一场谈判,为何让桥本龙太郎感觉被“瓮中捉鳖”?

CIA总部的一个团队,负责进行汇总、整理、分析、评估,形成简报后,发给坎特身边的情报小组。

通过这些情报,坎特得知了日本官员和丰田、日产汽车公司高管们的谈话内容,他们正在迫切要求达成和解,都不同意僵持下去;同时得知,桥本龙太郎受到了上层压力,如果不能按期达成协议,他将会被竞争对手取代通产大臣的职位。

坎特明白,自己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松口,日本方面肯定会做出让步。

掌握证据后,桥本龙太郎指示日本驻美国大使栗山隆子,约见美国助理国务卿温斯顿 · 洛德,对CIA在美日汽车谈判中的非法行为提出抗议。

温斯顿 · 洛德答复:美国的政策是不对情报事务发表评论。

日本首席新闻发言人野坂高雄说:"我们绝不能满足于这样的解释。美国在答复中从未否认这一指控,只是拒绝发表评论,这只会使我们的关系恶化。我们要求他们澄清。"

日本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伊藤武说:"日本不能容忍外国机构在日本的任何违法行为。"

"日本期望美国努力消除日本人民对美国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源于这次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